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4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HSLA钢热轧板带组织性能预测数学模型及软件开发
    张良哲;吴迪;赵宪明
    2004, 25 (5):  409-411.  DOI: -
    摘要 ( 208 )   HTML   PDF(111KB) ( 659 )  
    以物理冶金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研究了HSLA钢热轧板带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析出、相变等各种冶金学现象的数学模型·对影响板带组织性能的参数进行定量计算,开发出符合实际生产工艺要求的组织性能预测软件,对轧后板带性能进行预测·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比较,吻合较好·使用该软件对轧后产品的组织性能进行预测,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该软件操作方便,界面友好,易于维护,因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钢中厚板轧机过程控制系统
    矫志杰;何纯玉;陈波;王国栋
    2004, 25 (5):  412-415.  DOI: -
    摘要 ( 277 )   HTML   PDF(208KB) ( 817 )  
    针对首钢新建3500mm中厚板轧机,自主设计开发了完整的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过程控制系统中包括了数据通讯、数据管理、过程跟踪和模型计算等主要功能·数据通讯模块负责过程控制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数据通讯;数据管理模块负责数据库的读写,为模型计算查询模型参数,记录每块轧机的实际工艺过程参数等;过程跟踪模块负责轧件加工过程位置和数据跟踪,并在不同的触发点调用其他功能模块,进行自动轧钢的轧件调度控制和轧制节奏控制;模型计算模块利用数学模型,进行轧机的轧制规程计算和控冷系统的控制参数计算·通过各功能模块的协作,可以实现轧机生产过程的模型自动设定和全自动轧钢控制·该系统已经在现场成功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l-Zn-Cu系室温低Cu侧的相平衡关系
    陈辉;信昕;董丹阳;郝士明
    2004, 25 (5):  416-419.  DOI: -
    摘要 ( 206 )   HTML   PDF(183KB) ( 492 )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确定了在Al Zn Cu系中所设计的14个不同成分的合金经充分成分均匀化和平衡阶梯冷却至20℃的合金相组成及成分·在其中11个合金中发现了T′相(Al4Cu3Zn)的存在,测定了4个合金中的T′相的成分,并得到了新的相平衡关系·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T′相在室温时(20℃)是可以稳定存在的,同时说明美国金属学会1997年出版的相图集中的Al Zn Cu系20℃等温截面相图在低Cu侧的相关系上是不正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X65管线钢抗H_2S腐蚀的试验研究
    王亚男;王春怀;唐继权;刘春明
    2004, 25 (5):  420-423.  DOI: -
    摘要 ( 394 )   HTML   PDF(241KB) ( 776 )  
    研究了不同显微组织管线钢抗H2S腐蚀的行为·结果表明,酒钢生产的X65管线钢,当显微组织是以针状铁素体为主的混合型组织时,管线钢具有优良的抗H2S腐蚀性能·经硫化氢腐蚀试验后,除出现程度不等的氢鼓泡外,试样断面上基本没有产生裂纹·氢鼓泡是由于钢中夹杂物处吸收由腐蚀而产生的氢所引起的·当钢表面上因腐蚀而释放出原子态氢后,由于硫化氢的催化作用,促进原子氢向钢中扩散,并在夹杂物与基体的界面上聚集形成分子氢·随着过程的进行,产生很高的压力,从而形成鼓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碳高铬钢/含铬灰铸铁离心复合界面的研究
    周利;何奖爱;辛启斌;刘常升
    2004, 25 (5):  424-426.  DOI: -
    摘要 ( 263 )   HTML   PDF(188KB) ( 951 )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得到了高碳高铬钢、含铬灰铸铁的最优成分;采用卧式悬臂离心实验机对高碳高铬钢/含铬灰铸铁进行离心复合·在复合成功的基础上,利用金相显微镜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复合界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离心复合铸造,高碳高铬钢/含铬灰铸铁复合界面为结合紧密的复合层;复合试样经1080℃保温1h,水淬+500℃回火1h处理后,复合界面碳化物扩散更充分,但对复合界面宽度没有影响;浇注温度提高,复合界面宽度增加,当高碳高铬钢液浇注温度由1460℃提高到1480℃时,复合界面宽度增加了100μ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储氢
    郭连权;马常祥;张玉洁;王帅
    2004, 25 (5):  427-430.  DOI: -
    摘要 ( 445 )   HTML   PDF(198KB) ( 1334 )  
    用电化学方法使碳纳米管储氢,是把碳纳米管当作储氢负极,形成Ni MH电池·用碳纳米管与镍纳米粉做成负极试样,电解液采用KOH溶液·实验中,对Ni MH电池充放电的50个循环进行测试,通过测量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和能量,来测量碳纳米管的储氢性能·测试过程由Arbin公司的BF 2043系列电池测试系统控制·实验表明,相对每克碳纳米管,当充电电流为120mA时,电池容量可达126 368mA·h·g-1,而且电池放电非常平稳,放电平台利用率高达97%·可见,碳纳米管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储氢材料·本研究对利用碳纳米管制做储氢电池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锌电炉粉尘配碳球团的冶金特性
    刘百臣;代书华;沈峰满;余艾冰
    2004, 25 (5):  431-434.  DOI: -
    摘要 ( 212 )   HTML   PDF(167KB) ( 506 )  
    以某钢铁公司含锌电炉粉尘为原料,配入适当的无烟煤制成含碳球团,焙烧球团通过还原煤保护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化学分析·研究了1150℃~1300℃的范围内,温度、时间和内配煤量对锌、铁的还原速率以及球团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锌、铁的还原率均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内配煤量的增加而提高;抗压强度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的增加而增高,但随内配煤量的增加出现极值点·焙烧球团最佳的工艺参数:焙烧时间为15min,内配煤量为13 04%,焙烧温度为1250℃·此时锌的还原率为98 43%,金属化率为94 51%,抗压强度为800 6N/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球团竖炉内气流运动规律的实验研究
    董辉;蔡九菊;王国胜;田红
    2004, 25 (5):  435-438.  DOI: -
    摘要 ( 223 )   HTML   PDF(220KB) ( 1103 )  
    根据相似原理建立"导风墙-烘干床"式球团竖炉冷态模型实验台,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流网图,从而判断竖炉内气流分布状况,得到竖炉操作参数对炉内气流运动的影响规律:竖炉结构参数一定,流入风量比k决定着气流分布:当流入风量比等于临界风量比时,焙烧风和冷却风分别全部流入焙烧带和导风墙内,此时,竖炉处于临界工况;由临界工况开始增加焙烧风或减小冷却风,则开始有焙烧风下行进入导风墙,且k愈大,下行的焙烧风量愈大;由临界工况开始减小焙烧风或增加冷却风,则开始有冷却风上行进入焙烧带,且k愈小,上行的冷却风量愈大;上行冷却风和下行焙烧风中只有一种情况发生或均不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硼添加剂改善烧结矿质量的实验研究
    周东辉;孙挺;白丽群
    2004, 25 (5):  439-441.  DOI: -
    摘要 ( 216 )   HTML   PDF(936KB) ( 621 )  
    含铁原料在高炉上部的物理粉化对高炉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烧结矿还原时,在400~600℃的温度范围内粉化明显·为了提高烧结矿质量,抑制热烧结矿在降温过程中因为相变引起的粉化现象,对烧结配料进行了添加硼酸的实验研究,同时通过转鼓实验、粒度分布及X射线衍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烧结原料中添加硼酸可以改变烧结矿中的物质组成,当每1t原料添加0 6~1 2kg硼酸时,烧结矿粉化现象得到了抑制,强度得到了提高,而且对烧结工艺无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熔盐电解法制取Al-Si合金
    于旭光;邱竹贤
    2004, 25 (5):  442-444.  DOI: -
    摘要 ( 595 )   HTML   PDF(242KB) ( 936 )  
    按照工业铝电解生产的方式,采用Na3AlF6 Al2O3体系作为支持电解质,加入SiO2,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得到Al Si合金·利用扫描电镜对产物的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中Si的含量可达到30%以上,为过共晶产物·结晶Si的形貌是典型的针片状·此产品可作为母合金使用·根据实验结果,对熔盐电解法制备Al Si母合金的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Al Si合金的生成是由于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Al还原了SiO2中的Si,构成Al Si合金;Si与Al同时在阴极析出,形成Al Si合金·保持Al2O3及SiO2的浓度,电解可始终进行·此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合金生产方式在实际中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iFe_2O_4尖晶石粒度级配对振实效率的影响
    焦万丽;刘宜汉;姚广春;张磊
    2004, 25 (5):  445-448.  DOI: -
    摘要 ( 153 )   HTML   PDF(187KB) ( 552 )  
    根据Furnas模型及线性堆积理论,研究了两种粒径颗粒的级配及细颗粒体积分数对NiFe2O4尖晶石基料振实堆积效率及空隙率的影响,发现随着粗细颗粒粒径比(R)的增大,NiFe2O4尖晶石基料振实堆积效率(E)也相应增大,空隙率减小,且当细颗粒体积分数为30%~40%时,体系的振实堆积效率最大·将粒度分布最宽即粗颗粒尺寸为1 00~0 85mm的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发现当R≤5时,Furnas模型适用于该体系,但当R≥7时,Furnas模型中的参数C2为6时更适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逼近误差的非线性自适应模糊控制
    魏新江;井元伟
    2004, 25 (5):  449-452.  DOI: -
    摘要 ( 204 )   HTML   PDF(174KB) ( 401 )  
    针对一类单输入单输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稳定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不需要系统状态可测的条件,而是通过设计模糊状态观测器来估计系统的状态·系统的未知非线性项通过模糊逻辑系统进行逼近,且逼近误差满足一定的有界条件,根据李雅普诺夫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参数自适应律·该方法不但能保证跟踪误差收敛于原点的一个小的邻域内,而且所涉及到的变量一致有界·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状态反馈的广义T-S模糊系统鲁棒H_∞控制
    朱宝彦;张庆灵;笪可宁
    2004, 25 (5):  453-456.  DOI: -
    摘要 ( 178 )   HTML   PDF(163KB) ( 738 )  
    分别讨论了子系统和全局系统的正则、无脉冲、稳定的关系,举例说明了子系统的正则、无脉冲、稳定并不能保证全局系统的正则、无脉冲、稳定·说明了对其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了一类广义T S模糊系统鲁棒控制问题·给出了设计该状态反馈控制器保证闭环系统稳定并满足一定性能指标的充分条件·使用LMI方法表示了此条件,算例显示了该方法的简易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ipschitz非线性系统的鲁棒干扰抑制能力
    王占山;张化光;王智良
    2004, 25 (5):  457-459.  DOI: -
    摘要 ( 194 )   HTML   PDF(236KB) ( 653 )  
    研究了Lipschitz常数与干扰抑制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Lipschitz非线性系统设计具有干扰抑制的状态观测器,给出了该观测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针对外界干扰为能量有界的情况,得到了Lipschitz常数与给定的H∞干扰抑制指标之间定量的显示表达关系,并将其转化为对Riccati不等式的分析·结果表明,较大的Lipschitz常数一般对应较大的干扰抑制度,从而对Lipschitz非线性系统干扰抑制能力有了定量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间包钢水连续测温的新方法
    次英;谢植;张华
    2004, 25 (5):  460-462.  DOI: -
    摘要 ( 262 )   HTML   PDF(205KB) ( 1262 )  
    基于在线黑体空腔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水连续测温方法·针对在线黑体空腔不满足基尔霍夫理想黑体物理模型,具有"非密闭"和"不等温"的辐射特性,建立了在线黑体空腔有效发射率、积分发射率的计算模型,并应用于中间包钢水连续测温系统中·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性能价格比,测量误差≤±3℃,测温管寿命可达20~40h,测温成本与现行的快速热电偶实际消耗相当或略低,同时低于铂铑热电偶连续测温,是取代现行钢水间断式测温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星综合信息网资源管理模型及其实现
    潘成胜;刘勇兵;姜月秋;王光兴
    2004, 25 (5):  463-466.  DOI: -
    摘要 ( 212 )   HTML   PDF(155KB) ( 431 )  
    在分析网格技术采用的资源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卫星综合信息网网络特性及其动态分层的卫星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提出了卫星综合信息网资源管理的体系结构,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XML描述的资源管理系统原型·在该结构中,资源管理功能基于管理域的动态划分,形成了由核心资源管理器和本地资源调度器构成的层次式结构,对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分别处理·基于XML对资源进行描述,用C++语言实现了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与卫星综合信息网网管系统结合,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体系结构
    刘威;初延刚;王冠;柴天佑
    2004, 25 (5):  467-470. 
    摘要 ( 146 )   HTML   PDF(230KB) ( 1475 )  
    从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需要出发,在分析了流程工业ERP/MES/PCS三级结构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提出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三维体系结构,并按通用性和层次结构对成本控制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划分,对每层结构对应的成本控制功能进行了描述·该体系结构将钢铁企业的经济指标、技术指标与生产过程控制紧密结合,有助于企业生产与管理信息的集成,实现生产成本控制的动态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义系统可靠保成本控制
    陈跃鹏;张庆灵;翟丁;徐天群
    2004, 25 (5):  471-474.  DOI: -
    摘要 ( 246 )   HTML   PDF(248KB) ( 804 )  
    讨论了一类不确定广义系统可靠保成本控制问题·首先给出广义系统可靠保成本控制的定义·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得到广义系统未出现故障时二次稳定以及所给的成本函数有界的充要条件;同时又用LMI给出当广义系统的部分执行器出现故障时,仍二次稳定以及成本函数有界的充分条件;接着给出广义系统可靠保成本控制器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具有状态约束的动态经济系统最优控制
    杨帆;张庆灵;翟丁
    2004, 25 (5):  475-477.  DOI: -
    摘要 ( 216 )   HTML   PDF(225KB) ( 485 )  
    利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和控制理论方法相结合,对经济系统进行分析和宏观调控·具有状态积分不等式约束的确定性线性经济系统最优控制模型,是基于动态投入产出理论建立的·利用无约束条件的极大值原理,分析了最优技术与经济控制策略的存在性和惟一性,使得产品的实际产出尽量接近理想产出,同时使能源、资金等消耗最小,并给出了最优反馈控制的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Lyapunov指数-相轨迹的发电机组故障诊断
    侯荣涛;褚祥志;任立义;闻邦椿
    2004, 25 (5):  478-481.  DOI: -
    摘要 ( 207 )   HTML   PDF(924KB) ( 514 )  
    以混沌理论为基础,根据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运动特性,对汽轮发电机组转子故障进行了分析阐述·通过对所测发电机组转子在3种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时间序列进行的最大Lyapunov指数计算,并结合对这3种状态相轨迹图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发电机转子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其时间序列的Lyapunov指数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基于Lyapunov指数的实质,提出了发电机组故障诊断的"Lyapunov指数-相轨迹"法·该研究也为其他复杂机械的故障诊断和预测开辟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有裂纹轴的齿轮耦合系统的扭转振动特性
    李允公;刘杰;朱启兵;闻邦椿
    2004, 25 (5):  482-485.  DOI: -
    摘要 ( 297 )   HTML   PDF(319KB) ( 666 )  
    建立了从动齿轮轴带有开裂纹的啮合型齿轮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齿轮系统的啮合刚度、传动误差和节线冲击等主要参数进行了讨论·研究了齿轮耦合条件下裂纹轴(从动齿轮轴)和无裂纹轴(主动齿轮轴)的扭转振动特性·基于齿轮系统参数众多的特点,以传动比为主线,研究了两齿轮轴扭转振动特性与裂纹深度、转速和传动比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频率为旋转频率2倍和4倍的谐波成分是带裂纹齿轮轴扭转振动的主要特性,传动比和转速是影响裂纹引发振动的能量及其在两齿轮轴上分布情况的主要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等离子弧淬火条纹对表面摩擦磨损的影响
    张剑;赵文珍;丁津原;马先贵
    2004, 25 (5):  486-488.  DOI: -
    摘要 ( 218 )   HTML   PDF(180KB) ( 532 )  
    通过改变等离子弧淬火条纹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在不同载荷、不同速度条件下测试其在往复运动条件下的摩擦因数·研究表明,等离子弧淬火可以改变局部金相结构,提高硬度,大幅度改善其摩擦学性能;改变等离子弧淬火条纹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可以改变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并且当等离子弧淬火条纹与运动方向夹角成90°~78°时,润滑条件最好,因此摩擦因数最小,减摩性能最好;在相同速度下,随着载荷的增加等离子弧淬火条纹摩擦因数减小;摩擦表面的等离子弧淬火条纹的方向设计将成为提高材料寿命、减少能源消耗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数字制造环境的可重构装配线仿真分析平台
    黄雪梅;王越超;谈大龙;赵明扬
    2004, 25 (5):  489-492.  DOI: -
    摘要 ( 191 )   HTML   PDF(122KB) ( 1175 )  
    以某汽车变速箱装配生产线制造系统为背景,应用多Agent制造及Holon制造模式改造传统装配生产线以提升其柔性与重构能力·针对基于agent与holon混合思想的可重构装配生产线的基础框架与实现等理论提供分析验证环境,提出应用数字制造技术构建面向可重构装配线的数字仿真验证平台·在分析面向重构装配线的仿真平台功能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仿真验证平台的框架·研究了仿真平台开发中的系统集成、可视化仿真、可重构装配线性能分析等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仿真平台的实例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IMS环境下SD-PDM系统设计
    盛忠起;刘永贤;陈继忠
    2004, 25 (5):  493-496.  DOI: -
    摘要 ( 218 )   HTML   PDF(151KB) ( 411 )  
    根据对企业生产和需求的调研,基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集成平台环境,设计并建立了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数据管理(SD PDM)系统·确定了SD PDM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任务管理、过程管理及产品结构和配置管理·建立了由应用层、数据库层、网络层和系统层组成的4层开放式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设计,给出了SD PDM系统的操作流程·最后分析了系统技术平台选择、编码规则设计和用户权限限制等几点关键技术·SD PDM系统已在企业投入使用,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缩短了制造和供货周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线性位移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进化识别
    杨成祥;冯夏庭;刘红亮;王士民
    2004, 25 (5):  497-500.  DOI: -
    摘要 ( 202 )   HTML   PDF(929KB) ( 709 )  
    引入进化算法的全局优化思想,结合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岩土结构变形非线性动力学演化特征的进化识别算法·设计了能自动确定输入时步长度以及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结构和参数的分步进化方案,对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进行全局最优搜索·将该方法用于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开挖变形的预测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分析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咨询服务虚拟企业的动态契约设计
    卢纪华;潘德惠
    2004, 25 (5):  501-504.  DOI: -
    摘要 ( 184 )   HTML   PDF(184KB) ( 768 )  
    研究基于咨询项目的虚拟企业利益分配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并引入固定成本和保留效用假设,提出了逆向选择下的两种两阶段动态契约,即完全相关信息结构、独立信息结构的动态契约模式,揭示盟主根据高效或低效合作伙伴在不同阶段拥有私人信息的相关程度,通过设计不同的动态契约机制来增强合作伙伴的参与意识和工作努力程度,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旨在解决咨询服务虚拟企业中拥有私人信息下的工作努力与利益分配问题,为咨询服务虚拟企业中分期付款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利润模型及其优化策略
    朱宏;郭海峰;黄小原
    2004, 25 (5):  505-507.  DOI: -
    摘要 ( 178 )   HTML   PDF(207KB) ( 1384 )  
    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新的库存策略·对有确定需求、有初始库存和库存短缺的一种畅销商品,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证明了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短期激励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将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总的库存相关成本·但是这会增加供应商的库存相关成本,所以在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起始阶段,应该首先考虑供应商和买方库存系统之间严重不匹配的商品·结果为双方企业合并其库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用转移矩阵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
    杨怀东;郭亚军;东明
    2004, 25 (5):  508-510.  DOI: -
    摘要 ( 634 )   HTML   PDF(972KB) ( 1797 )  
    对当前国际上几种主要的信用转移矩阵估计方法中所采用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这些方法在模型构建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通过进一步讨论,发现传统的结构建模方法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为此,提出了将动态建模理论引入转移矩阵预测模型的建模框架,并从理论上说明了这种建模途径能使所构建的转移矩阵预测模型具有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从而改善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