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创业”不仅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提升组织绩效的手段, 还被视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推手, 因此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面对动荡、复杂的外部环境, 仅依靠自身知识储备实现公司创业变得愈加困难。企业往往需要利用其所嵌入的各种关系网络整合知识和资源, 才可以更加有效地突破原有经营模式, 改变业务方向, 进行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活动。在众多类型的关系网络中, 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共同构成的供应链网络是企业获取生产、技术、市场等方面知识的主要渠道, 对其创业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 尽管网络嵌入性理论已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已有文献关于供应链网络如何影响公司创业的研究仍显不足[1]。
基于以上现实和理论背景, 本文将对供应链网络与公司创业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 探讨企业通过嵌入于供应链网络进行组织学习进而促进自身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具体而言, 将首先通过对供应链网络、公司创业和组织学习已有文献的梳理, 厘清三者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为研究框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 基于文献研究和逻辑推演, 提出供应链网络在“关系”和“结构”两方面的特征通过影响企业的利用式和探索式学习, 进而作用于公司创业的研究命题。最后, 对各研究命题进行整合, 构建出概念模型。
从理论上来看, 本文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研究供应链网络对公司创业的影响机制, 可以进一步拓展网络嵌入性理论和丰富公司创业前因研究。从实践上来看,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根据本文所提出的概念模型对供应链关系进行有效治理, 从而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和资源, 发现和利用创业机会, 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一、文献综述 1. 供应链网络及其嵌入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顾客需求多样化增加, 单个企业已经不再具有应对全球竞争的所有资源, 纵向一体化战略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于是企业之间开始搭建灵活、积极的网络关系以应对复杂的动态市场环境。“供应链网络”[2]这一概念就是在此背景之下提出的。知识、资源、战略和能力等方面彼此互补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以契约或非契约的形式联结, 彼此遵守默认的运行机制与协议, 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供应——生产——销售网。在这个网络中, 核心企业逐渐剥离低效率环节, 集中资源培养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则依赖于核心企业, 利用自身优势完成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企业之间在交易、信息和利益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它们在获取互补资源和培养竞争优势方面的相互合作是推动供应链网络形成的内在动力。
供应链网络是一种介于市场体制和纵向一体化之间的网络组织。在新经济社会学对网络组织所进行的研究当中, “嵌入性”是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该词最早由Polanyi提出[3], 指出“人们的经济活动嵌入在各种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中”, 强调了非经济的重要性。Granovetter将网络与嵌入性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为网络嵌入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他将网络嵌入性分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两个维度, 即指网络主体的行为和绩效分别受到其网络关系特征和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的影响。在具体分析中, 网络关系特征主要通过关系强度来表征; 而网络结构特征主要通过密度、结构洞、中心势及网络主体在整体网络中的具体位置等指标来进行表征。
由于网络嵌入性理论对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在供应链网络研究中也被广泛采用。Uzzi在研究供应链网络时指出制造商和销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有很高的关系强度[5]。Andersson等通过对经验数据的分析证明子公司在供应链网络中的关系强度能明显提高企业的绩效与竞争力[6]。Autry & Griffis则指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可以通过促进供应链网络内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绩效[7]。Roy & Sivakumar研究了供应链网络内关系嵌入与创新的关系, 认为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强度影响创新的产生, 且这种影响受到环境与业务复杂性的调节[8]。Cao等研究了供应链网络结构, 认为其特征差异会影响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通的速度与容量, 从而影响供应链网络的绩效[9]。李随成等则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认知嵌入和规范嵌入四个层面分析供应商网络, 提炼了其构成要素[10]。
2. 公司创业及其外部影响因素20世纪80年代, Miller首次提出公司创业的概念, 把创业研究的焦点从创业者个体转移到公司层面, 提出公司创业应包含创新、风险承担和超前行动三个维度, 并构建了测量公司创业强度的量表[11]。在此后的研究中, 公司创业被看做是通过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事业来培养新能力和提高获利水平的过程[12]。21世纪以后, 有学者将公司创业与企业竞争优势联系起来[13]。笔者认为, 公司创业是已建企业为了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和培养竞争优势, 通过对知识与资源的获取和重新整合而进行的一系列发展新事业和创造新机会的活动, 如产品、技术与流程创新、新业务领域开拓等。
聚焦于公司创业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初主要考察环境的复杂性、宽裕性、动荡性和敌对性等四个方面[14]。此后, 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网络嵌入性理论与公司创业问题具有很高的匹配度[15], 提出应该将公司创业与其嵌入的各类关系网络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创业是通过利用和整合知识和资源以识别和利用机会、创造价值的过程, 而网络是知识与资源的通道, 因此公司创业的效果会受到网络关系和结构的影响。
3. 组织学习及其前因变量组织学习不同于个人学习, 是企业为适应复杂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获取竞争优势的行动。其核心是对知识的获取, 并且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利能力等行为能力[16]。March将组织学习的类型分为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17]。利用式学习是指运用知识进行回避风险的适应性学习, 其所利用的知识往往是与现有知识相似的、更深层次的知识, 是对现有生产工艺、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的改善和提高。探索式学习则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内搜寻新技术与商业机会, 其所利用的知识通常与企业现有知识有很大不同, 比如关于开发全新产品或进入全新市场的知识, 是超越现有行业内经验、知识的学习活动。这两种组织学习类型在影响组织创新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方面各有优势和局限。利用式学习能在短期内帮助企业提高效率, 但并不利于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而探索式学习在收益方面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但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激烈行业竞争的情况下却能显示出积极作用, 有利于企业增加经验多样性, 以及对技术、流程和产品等进行创新。鉴于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 对某一学习模式的侧重必然会减弱对另一种学习模式的运用, 所以需要在改善现有技术和探索新技术、新能力之间寻求平衡。
在组织研究中, 组织学习经常被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创新能力、绩效的前因变量。例如, 陈万思等研究了组织学习对组织创新的正向影响[18]。Slater & Narver认为通过组织学习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绩效, 比如缩短原料采购周期、研发周期, 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等[19]。更进一步地, 在许多考察网络嵌入性的研究当中, 组织学习都被作为中介变量而引入, 用以解释各类关系网络对企业竞争优势、创新能力及绩效等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例如, 谢洪明等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实证调查, 证明了中国制造企业通过组织学习在网络中获取知识与信息(特别是隐性知识), 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0]。许冠南验证了企业的关系嵌入通过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进而对技术创新绩效起到促进作用[21]。蔡莉等考查了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 验证了组织学习在其中的中介作用[22]。阮爱君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在企业知识网络与创新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23]。
由上述研究可见, 企业可将各类关系网络作为外部知识的重要转移渠道, 通过组织学习快速获取组织外的异质性知识, 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及发掘市场中的新机会, 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些研究也启发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将组织学习作为关联供应链网络与公司创业的中介变量, 探讨供应链网络对公司创业的影响机制。笔者认为, 具有互补性资源的企业联结而成的供应链网络为公司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网络关系, 快速和高质量地获取知识和商业信息(尤其是网络外部企业难以获得的隐性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组织学习, 进而提高创业能力。综上, 提出如图 1所示的研究框架。
上述对供应链网络、公司创业和组织学习相关内容的梳理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部分将首先基于网络嵌入性理论, 从“关系”与“结构”两个维度探讨供应链网络影响公司创业的机理。具体而言, 供应链网络关系特征用“关系强度”指标来表征, 而网络结构特征用“网络密度”指标来表征。
1. 关系强度对公司创业的影响较高的关系强度意味着企业与供应链网络内的合作伙伴建立了稳定的高频率互惠关系。这一特征能够从以下两个方面有利于公司创业。首先, 高度的关系嵌入有利于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通过与上游企业的强关系能够获取更多与产品有关的知识和信息, 有助于完善产品、开发工艺流程、提高战略决策质量。通过与下游企业的强关系能够获得大量市场信息, 例如市场发展趋势、新技术变革和产品缺陷等信息, 有助于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快速生产合适的商品或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在形成长期互惠合作关系的过程中, 相互信任将逐渐加深。这将促进技术、管理及商业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 并进而有利于公司创业。其次, 强关系能够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规范供应链网络内合作伙伴的行为。由于跨组织合作并不具有企业内部层级管理的控制与协调机制, 供应链网络内存在一种不稳定的因素, 企业易受到机会主义的威胁。但当具有较高的关系强度时, 特定关系资产的投入提高了交易对象的转换成本, 能有效约束和限制企业的行为, 减少可能的冲突, 促进互惠合作规范的形成。因此, 供应链网络内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强度越高, 越有益于建立信任、避免矛盾和共同解决问题[5], 从而有益于产品与技术创新, 提升开拓新业务领域的效率。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命题1: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对公司创业具有正向影响。
2. 网络密度对公司创业的影响供应链整体网络中的密集关系同样能够从知识获取和规范行为两个方面促进公司创业。首先, 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快速获取新颖知识。网络密度越高, 意味着企业在供应链网络内拥有越多的直接合作伙伴, 获取知识的机会与通道也越多, 从而能更快速、更便利地了解企业外部环境的情况, 如资源分布、顾客需求和技术趋势等, 进而能更好地发现和利用创业机会, 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创业活动[1]。其次, 密集的网络关系同样能够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规范网络内的行为。当供应链网络内的众多企业被直接联结起来, 任何信息都将会被迅速扩散, 从而在网络内产生一种声誉效应[24]。这种声誉机制将会促使网络主体放弃机会主义行为而遵守一致的行为规范。因此, 密集的网络关系能有效约束网络内的行为, 有利于信任关系和共享准则的形成, 为交流合作创建良好的环境, 进而增加企业开展创业活动的机会。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命题2:供应链网络密度对公司创业具有正向影响。
三、组织学习对公司创业的影响机理 1. 利用式学习对公司创业的影响企业的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是为适应复杂环境而采取的行动, 其核心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 提升持续积累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进而正向影响创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之前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了组织学习对公司创业的正向影响。例如, Hult等指出, 企业对组织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同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能够促进开展各类创业活动[25]。陈万思等也证明了组织学习能够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 从而能获得更多创新性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等, 有助于创业活动的进行, 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18]。
利用式学习往往涉及对现有技术、惯例和能力的投资, 以及当前产品、渠道和顾客相关能力的优化和利用[26]。需要组织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深度理解, 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知识。这样一方面将增强企业感知市场环境变化的相关能力, 使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对组织内部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对既有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进和提升, 实现现有技术与新兴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另一方面, 可以运用或改善现有产品技术、工艺流程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 甚至从学习过程中产生新观点、萌发新方向, 推动对全新产品或服务的探索。因此, 通过利用式学习, 企业能够更好地运用或改善现有管理知识、技术和产品工艺, 从而促进持续性和突破性创业活动的开展[27]。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命题3:利用式学习对公司创业具有正向影响。
2. 探索式学习对公司创业的影响探索式学习着重于学习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般伴随着搜索、发现、实验、创新和承担风险等活动, 本质上是对不同于企业现有知识基础的新颖知识的追求与获取[28]。企业通过探索式学习将不断扩展和丰富现有知识基础, 使企业在新一轮的外部技术和知识搜索中显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和包容性[29], 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发现更多的破坏性技术或利基市场[30]。同时, 对新知识的探索、新技能的学习和新型行为模式的塑造将引领企业开发新型产品技术和创新工艺流程, 进而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服务, 推进企业开展创业活动。尽管探索式学习的风险较大, 在动荡和复杂的环境中会为企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但只要企业建立起预先控制体系, 及时对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整, 往往能够利用探索式学习全新技术, 转换资源结构, 促进创业活动[31]。由此可见,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原有的组织实践与经营模式可能会降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灵活性, 虽然探索式学习具有一定的风险, 但是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等, 能够不断突破原有经营模式、改变原有业务方向、进行再创业来应对激烈的竞争, 以维持并提高现有的竞争地位[31]。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命题4:探索式学习对公司创业具有正向影响。
四、组织学习对供应链网络与公司创业关系的中介作用 1. 组织学习对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与公司创业关系的中介作用供应链网络中的强关系对企业进行利用式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 频繁而持久、密切而互惠的强关系意味着合作方在业务领域上的相似或相关。由于专业知识背景相近, 通过强关系所获取的往往也是在某一已知领域与自身经验相关的更深层次的知识。其次, 网络关系越是频繁和持久, 越容易发展出共同的行为模式, 形成共享的信念、主张及态度, 培养内部惯例、商业习惯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相似性。这意味着知识转移双方具有认知上的接近, 能够较好地吸收所转移的知识, 从而提高利用式学习的效果。此外, 持久、密切而互惠的强关系意味着彼此的感情投入[5], 这使得信任的形成和维持更加容易。相互之间的信任能够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不仅可以提高共享知识的意愿, 还有助于企业相信其合作伙伴会转移真实、可靠的知识, 从而减少验证知识的程序和成本, 提高利用式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 企业在供应链网络内的关系强度越高, 越容易获取与其现有知识相关的内容, 从而能够对现有技术、生产工艺和管理实践等进行完善和改进, 有效地进行利用式学习。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命题。命题5: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对利用式学习具有正向影响; 命题6:利用式学习在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和公司创业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强关系虽然有利于提高利用式学习的效率, 但由于企业之间频繁接触及认知近似性趋向, 信息流通会形成循环流动和流动冗余, 使得只能利用与现有知识相关的知识, 而难以获取新领域的信息与知识。探索式学习需要吸收新的、非冗余的知识, 当企业之间具有相同专业知识背景时, 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与强关系相反, 较弱的关系可以传递新观念、新视角和新方法, 避免知识和信息的冗余, 从而促进探索式学习。这首先是因为, 弱关系会更多地占据供应链网络中“桥”的位置, 将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企业联结起来; 其次, 弱关系意味着较少的关系资产投入, 企业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建立更多的联系。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 企业搜索信息的广度得以拓宽, 能够获得大量新颖的、非冗余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引入可促进企业随着环境变动进行动态调整, 保持应对外部环境变动的灵活性, 从而有利于企业的探索式学习。针对硅谷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弱关系对探索式学习的重要性[32]。由此可见, 供应链网络关系越弱, 越有利于企业获取异质性知识, 进行开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的探索式学习。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命题。命题7: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对探索式学习具有负向影响; 命题8:探索式学习在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和公司创业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2. 组织学习对供应链网络结构特征与公司创业关系的中介作用高密度的供应链网络有利于企业的利用式学习。首先, 在密集网络中, 企业之间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密集网络意味企业彼此间作用力影响的途径更多。当交往双方同时与许多共同第三方相联结时, 信息将会被快速传播, 在网络内产生一种声誉效应, 对机会主义行为形成阻止[24]。在这种情况之下, 企业更容易相信和预期合作同伴不会利用和欺骗他们时, 从而愿意进行一种自由的、深度的信息交流。其次, 稠密的网络关系使得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同行间的持续比较。一旦在供应链网络中被边缘化, 不仅会失去市场, 还会因之前的专业化分工和资产专用性而承担巨大的沉没成本。因此, 企业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在密集的供应链网络中获取的往往是与其现有知识相关的知识。这是由于密集网络所培养的相互信任更易形成较为固定的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关系, 在这种封闭的网络中, 企业之间的知识基础逐渐趋同, 所获取的新知识大多与原领域相似或者相关。由此可见, 供应链网络的密度越高, 越有利于培养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 有利于激发企业对知识的学习动机, 从而对利用式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命题。命题9:供应链网络密度对利用式学习具有正向作用; 命题10:利用式学习在供应链网络密度和公司创业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密集的网络关系可能把企业锁定于固定的关系, 削弱企业寻求发展新合作伙伴的动力。偏向于某一特定经济交往对象可能会阻碍企业与供应链网络外部资源和信息的交流, 减少接触新信息和接触新机会的路径, 降低通过探索式学习进行产品、市场创新的可能性。同时, 密集网络往往对其成员有着忠诚性的要求, 使企业被迫遵从公认的行为规范和市场准则。当其实施的根本性变化对现有合作伙伴的既得利益产生影响时, 就有可能招致网络中其他企业的制裁。考虑到这种惩罚, 企业进行探索式学习时就会非常谨慎。与此相反, 具有较多结构洞的低密度供应链网络则可以为其中的企业提供更多获取异质性知识的机会[33], 从而有利于探索式学习的开展。此外, 当企业处于“桥”的位置, 联结其他相互没有联系的企业时, 还可以较低成本接近独特的知识与资源, 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 成为信息的集散中心。由此看来, 供应链网络的密度越低, 越有利于企业从网络内获取独特的、非冗余的知识, 从而有利于企业进行探索式学习。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命题。命题11:供应链网络密度对探索式学习具有负向作用; 命题12:探索式学习在供应链网络密度和公司创业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3. 中介作用概念模型的提出综上所述, 本文基于网络嵌入性理论, 对供应链网络、组织学习和公司创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深入剖析了企业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影响组织学习进而作用于公司创业的机制。总体来说, 企业的供应链网络对其公司创业能够起到正向影响。具体而言, 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密度通过促进利用式学习, 进而正向影响公司创业; 通过抑制探索式学习从而对公司创业产生负向影响。根据上述分析所构建的概念模型如图 2所示。
供应链网络是由企业之间供需关系所驱动形成的。对于嵌入其中的企业来说, 与上下游之间的紧密联系能获取大量的关于技术、市场及管理的互补性知识。企业通过不断的组织学习, 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吸收和转化, 最终为公司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本文通过对企业供应链网络、组织学习和公司创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形成以下结论:组织学习在供应链网络和公司创业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供应链网络通过影响组织学习进而影响公司创业。具体来说, 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通过促进企业的利用式学习对公司创业产生正向影响, 通过抑制探索式学习对公司创业产生负向影响; 同样, 供应链网络密度通过促进企业的利用式学习对公司创业产生正向影响, 通过抑制探索式学习对公司创业产生负向影响。
本文主要理论贡献如下。首先, 运用网络嵌入性的基本观点探究了公司创业的影响因素, 既丰富了公司创业前因的研究, 又拓宽了网络嵌入性理论的应用范围。其次, 引入组织学习这一中介变量, 构建了“供应链网络——组织学习——公司创业”的研究框架, 揭示了供应链网络对公司创业的作用机制。此外, 本文研究对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构建动态竞争优势也具有一定启示。企业应以恰当的方式嵌入在供应链网络中, 通过合理配置自身网络关系, 为创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同时, 还应加强自身的组织学习能力, 通过持续地利用式和探索式学习,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以健康地发展。
本文研究的局限主要体现在概念模型中没有考虑供应链网络“关系与结构”两方面特征的交互作用对公司创业的影响。这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 即通过考察关系强度和网络密度的交互影响, 来进一步深化对供应链网络与组织学习及公司创业之间关系的探究。此外, 本文的研究内容集中于概念模型的构建, 后续研究应通过企业调研和问卷发放搜集数据, 验证所提出的命题。
[1] | 范群林, 邵云飞, 唐小我, 等. 结构嵌入性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0, 28(12): 1891–1900. |
[2] | Fu R L, Michael J S. Reengineering the Order Fulfillment Process in Supply Chain Network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1998, 10(3): 197–229. DOI: 10.1023/A:1008069816606 |
[3] | Polanyi K.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M]. Boston: Beacon Press, 2001. |
[4] | 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 91(3): 481–510. DOI: 10.1086/228311 |
[5] | 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1): 35–67. DOI: 10.2307/2393808 |
[6] | Andersson U, Forsgren M, Holm U. Subsidiary Embeddedness and Computure Development in MNCs—A Multi-level Analysis[J]. Organization Studies, 2001, 22(6): 1013–1034. DOI: 10.1177/0170840601226005 |
[7] | Autry C, Griffis S. Supply Chain Capital: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and Relational Linkages on Firm Execution and Innov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8, 29(1): 157–173. DOI: 10.1002/jbl.2008.29.issue-1 |
[8] | Roy S, Sivakumar K. Innovation Generation i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Business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0, 63(12): 1356–1363. DOI: 10.1016/j.jbusres.2010.08.012 |
[9] | Cao M, Zhang Q.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2011, 29(3): 163–180. DOI: 10.1016/j.jom.2010.12.008 |
[10] | 李随成, 王玮, 禹文钢. 供应商网络形态构念及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 2013, 26(3): 19–30. |
[11] | Miller D. 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 Management Science, 1983, 29(7): 770–791. DOI: 10.1287/mnsc.29.7.770 |
[12] | Zahra S.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Management Leveraged Buyout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5, 10(3): 225–247. DOI: 10.1016/0883-9026(94)00024-O |
[13] | 葛宝山, 高洋, 杜小民. 公司创业下的机会开发与战略管理耦合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2): 103–111. |
[14] | Simek Z, Lubatkin M, Veiga J, et al. The Role of an Entrepreneurially Alert Information System in Promoting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8, 3(2): 205–214. |
[15] | 戴维奇. 网络嵌入、公司创业与绩效[D]. 杭州: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11. |
[16] | Nonaka I, Takeuchi H.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
[17] | March J. Exploration and Expo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1): 71–87. DOI: 10.1287/orsc.2.1.71 |
[18] | 陈万思, 姚圣娟, 丁珏.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组织学习与创新[J]. 华东经济管理, 2013, 27(2): 112–117. |
[19] | Slater S, Narver J. Market Orientation and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5, 59(3): 63–74. DOI: 10.2307/1252120 |
[20] | 谢洪明, 刘常勇, 陈春辉. 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影响——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06(2): 80–94. |
[21] | 许冠南. 关系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08. |
[22] | 蔡莉, 单标安, 刘钊, 等. 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J]. 科学学研究, 2010, 28(10): 1592–1600. |
[23] | 阮爱君, 卢立伟, 方佳音. 知识网络嵌入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J]. 财经论丛, 2014(3): 77–84. |
[24] | 刘兰剑. 网络嵌入性:基本研究问题与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3): 153–160. |
[25] | Hult G, Ketchen D, Nichols 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s a Strategic Resource in Supply Management[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3, 21(5): 541–556. DOI: 10.1016/j.jom.2003.02.001 |
[26] | Greve H.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Product Innovation[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7, 16(5): 945–975. DOI: 10.1093/icc/dtm013 |
[27] | 王宇. 企业网络、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关系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2013. |
[28] | Katila R, Ahuja G.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arch Behavior and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45(6): 1183–1194. |
[29] | Montgomery D, Lieberman M. First-mover (Dis) Advantages: Retrospective and Link with the Resource Based View[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19(12): 1111–1125. DOI: 10.1002/(ISSN)1097-0266 |
[30] | 林春培, 余传鹏, 吴东儒. 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5, 27(6): 19–28. |
[31] | Karim S, Mitchell W. Path-dependent and Path-breaking Change: Reconfiguring Business Resources Following Acquisitions in the U.S. Medical Sector, 1978-1995[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10): 1061–1081. |
[32] | Cohen S, Fields G. Social Capital and Capital Gains in Silicon Valley[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9, 41(2): 108–130. DOI: 10.2307/41165989 |
[33] | Burt R.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