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21 Issue (4): 419-42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4.013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刘熠, 刘平. 新闻漫画中“贫困”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4): 419-427.
[复制中文]
LIU Yi, LIU Ping.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al Metaphors on Poverty in News Cartoons[J].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9, 21(4): 419-42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4.013.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年度资助项目(LJC201926)。

作者简介

刘熠(1971-), 女, 辽宁沈阳人, 辽宁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话语分析研究。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8-12-20
新闻漫画中“贫困”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
刘熠 1, 刘平 2     
1. 辽宁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2. 东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9
摘要: 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 对198幅以“贫困”为主题的新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补丁、帽子、碗、陋舍、自然障碍和工具(道具)六类贫困隐喻在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及合成空间中建构意义过程的阐述, 探讨了新闻漫画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对贫困问题及成因进行多维度的意义构建, 既体现了新闻媒体及公众对于贫困问题及贫困人口形象的态度, 也展示了我国时政媒体战胜贫困的积极信念, 进而达到对这一社会问题更加深刻系统的认知。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新闻漫画    概念整合理论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al Metaphors on Poverty in News Cartoons
LIU Yi 1, LIU Ping 2     
1.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China;
2.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the multimodal metaphors are analyzed in 198 poverty-themed news cartoons. By explaining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ix kinds of poverty metaphors (i.e. patches, hats, bowls, shanties, natural barriers and tools) among input space, generic space and blending space, the multi-dimensional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poverty and its causes in news cartoons are explored through multimodal metaphors, which not only embodies the attitudes of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towards poverty and poor population, but also reveals the positive attitudes of the current political media towards overcoming poverty. It is hoped that a more profound and systematic cognition of the social issue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ultimodal metaphors on poverty.
Key words: multimodal metaphor    news cartoon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隐喻”不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metaphorical expression), 而且指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 具有建构概念、凸显意义以及塑造价值等功能[1]。20世纪末, 随着数字技术和多模态交互的普及, 隐喻研究扩展到多模态领域, 语言学学者对多模态隐喻表征形式与认知机制的系统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2-3]。近年来新闻漫画中的图像、色彩等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间的意义共建成为国际上多模态隐喻研究者关注的焦点[4-5]。新闻漫画用于报道和评论新闻事件, 具有独特的语类特点, 通常会借助隐喻手段的简明、易于理解的优势, 通过图文互动来揭露、批判、讽刺人物或事件的消极面, 表达出仅靠文字无法进行精确阐释的或过于尖锐使文字难以直言的观点[6-7]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 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 消除贫困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此大背景下, 我国新闻媒体加大了在扶贫领域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模式报道与“贫困”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本研究基于概念整合理论, 探析以“贫困”为主题的新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对“贫困”相关意义的建构, 旨在揭示我国时政媒体及国家和公众对“贫困”的态度, 进而阐释该主题漫画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多模态隐喻的定义与相关研究

Forceville[8]将多模态隐喻定义为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模态方式表征的隐喻, 然而, 有学者指出此定义并不适用于对隐含型多模态隐喻即目标域或源域隐去其一的隐喻进行研究[9]; 此外, 源域和目标域也有可能由同一模态呈现, 其他模态只发挥辅助作用。基于文献梳理, 笔者发现, 目前多数多模态隐喻研究采用了更易于操作的广义界定, 即多模态隐喻是“由两种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构建的隐喻”[10]。本文将采用此广义定义来界定我们的研究对象。

多模态隐喻研究是从图像隐喻研究逐步发展起来的。漫画通常以隐喻为主要表现手法, 通过委婉或幽默的方式传达作者的观点[2], 因此成为图像隐喻研究中备受中外学者关注的语类。基于漫画的语类特征, 国外学者对政治、社评、新闻漫画等不同体裁的漫画进行了多模态隐喻分析, 对漫画中隐喻意义的建构、解读及特定话题中常见的隐喻等课题进行了研究[2, 11]。国内多模态隐喻研究起步较晚, 研究成果包括早期对多模态隐喻理论的探讨及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述评[12], 后期, 多模态隐喻研究由理论思辨向实证研究转向, 学者们对其在不同体裁中的特征进行了探析, 如广告[13]、漫画[14]、手势语[15]等, 同时也有学者开展了多模态隐喻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16]。近年来, 我国多模态隐喻研究逐渐聚焦于社会维度来分析特定话语类型的认知加工过程, 如潘艳艳[17]通过对两幅政治漫画的分析, 强调了多模态隐喻形成过程中, 源域的选择及源域的文化内涵对身份的构建或重新构建的作用; 蓝纯和左丹云[14]以120幅“食品安全”漫画为语料, 从多模态隐喻视角分析了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刘熠[18]以60幅有关教师主题的时政漫画为语料, 探讨了我国时政媒体中与教师相关的多模态隐喻所体现的教师身份和时政话语对教师身份的建构与重建作用; 赵秀凤和冯德正[19]通过对《经济学人》94篇涉华漫画的分析, 从社会现实建构的角度分析了多模态隐转喻对中国形象的建构。文献综述显示近年来基于隐喻视角探究新闻媒体如何以多模态的方式传达对特定社会现象的观点、态度或对特定群体形象的建构等课题逐渐引起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如前文所述, 贫困是近年来我国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以此主题的新闻漫画为语料进行多模态隐喻的分析, 希望通过分析官方媒体的新闻漫画, 反映出我国新闻媒体是如何通过多模态话语来建构“贫困”意义的, 进而反映国家及公众对于这一问题的态度。

另外, 通过文献梳理笔者还发现除少数进行个案分析的多模态研究外[3], 多数研究均采用双域映射模式阐释多模态语篇中的隐喻现象。在漫画语篇中, 多模态隐喻所传达的更多是新奇隐喻, 创作者往往通过创建新奇实体组合或想象场景, 传达源域和目标域所不曾有的新创意义。正如双域映射难以解释“The surgeon is a butcher”所传达出的“这个外科医生不称职”的真正含义(因为该含义没有出现在源域或目标之中)一样[20], 在漫画语篇中, 双域映射同样难以全面阐释语篇所传达的新创意义。然而Fauconnier所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模型由于其所包含的新创结构, 能清晰地阐释这类新奇隐喻意义的建构与推理机制, 比双域映射模式具有更强的阐释力, 故本研究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语料进行分析, 希望可以更全面深入地对语料进行阐释。

二、研究设计与理论框架

本文的语料来自中国新闻漫画网(简称新漫网)[21]。新漫网由中国国家级新闻媒体《中国日报》网站主办, 是国内第一家专业漫画网站, 汇集了我国高水平新闻漫画作品并形成了一个具有数万幅优秀作品的漫画库, 从中选取的漫画较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笔者于2017年12月20日访问该网站, 以“贫困”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得到512个搜索结果(时间跨度:2003-03-24至2017-12-18)。为避免个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两名研究者采取双人分别进行分析归类的方式, 参照Forceville提出的甄别标准, 并结合多数研究者对多模态隐喻的广义界定[14, 22]对语料进行筛选, 具体步骤为: ①两种现象在其所出现的语境中分属不同范畴; ②其中一种可被视为目标A, 另一种可被视为始源B, 二者的关系可被表述为“A即B”, 促使读者将B的某些特征、内涵或功能映射到A上; ③A和/或B主要以一种符号系统和/或感官模态呈现, 另一种或多种符号系统和/或感官模态起辅助呈现作用。

最终剔除了不含多模态隐喻及多模态隐喻不以“贫困”为主题的漫画, 最后得到198幅新闻漫画作为语料进行研究, 主要研究问题包括:

① 以“贫困”为主题的新闻漫画是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建构意义的?

② 这些多模态隐喻体现了新闻媒体及公众对“贫困”怎样的解读及态度?

我们采用Fauconnier[8]所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分析所选中的多模态隐喻, 该理论的核心是概念整合网络模型, 见图 1

图 1 概念整合网络

该模型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及一个合成空间, 空间之间通过跨空间映射进行对应连接。其中, 输入空间包含来自语域的相关信息以及文化、语境、观点等其他背景信息; 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 形成普遍结构; 合成空间除包含类属空间的普遍结构外, 还包含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特定结构以及合成空间本身通过“组合、补足、扩展”而建立起的新创结构。组合(composition), 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输入空间投射组合起来并在输入空间之间形成以前不存在的新关系。补足(completion), 即借助背景知识、认知和文化模式, 在合成空间中使被激活的模式变得完整起来。扩展(elaboration), 指合成空间中的结构可以扩展, 即运用人的想象力可以根据新创结构对细节进行无限的扩展, 最终产生合成意义, 体现出概念整合理论的创造性[20, 23]

三、语料分析与讨论

我们从198幅漫画中识别出的17个“贫困”隐喻, 并将这些隐喻按照输入空间特征分为6组:①补丁; ②帽子; ③碗; ④陋舍; ⑤自然障碍; ⑥工具/道具, 具体见表 1。这些隐喻的目标输入空间均为“贫困”或与贫困相关的现象。

表 1 新闻漫画中出现的“贫困”隐喻
1. 输入空间:补丁

所选漫画中采用数量最多的多模态隐喻是“贫困是补丁”, 共102个补丁隐喻, “贫困”被呈现为漏洞、衣服上打着补丁。“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是中国文化公众对贫困人口形象的普遍认知, 如图 2围绕“补丁”与“贫困”形成两输入空间, 其共有结构表征在类属空间中:空白/缺失、需要填补。

图 2 身上的补丁(2006)

基于共有结构, 合成空间从输入空间中有选择地提取部分结构进行组合, 从补丁空间中提取外套上打着补丁及相关元素, 如补丁上写着“医疗、学费、房价”等, 从贫困空间中提取口袋空空、两手摊开、一脸无奈等元素, 建立起新的联系:即贫困人口在医疗、教育、住房方面的保障体系存在漏洞, 需要“打补丁”, 扩展出贫困人口难以有效地获取或接触到以上述三方面为代表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需要借助种种“补丁”(如相关政策扶持)来弥补的合成意义。

此外, 语料中“补丁”常与“帽子”“碗”“陋舍”等贫困相关隐喻搭配出现(共22幅, 占21.6%), 如图 3中, 果菜基地建在一只打补丁的碗上供人参观, 基于合成空间模型, “补丁、碗”与“贫困”形成两输入空间。

图 3 贫困县耗资18亿建果菜基地供领导参观(2014)

基于类属空间中“某物具有某功能”的共有结构, 碗上打着补丁、用于盛放粮食、漏洞、裂痕、贫困县、18亿、供领导参观、果菜基地这些元素被组合在合成空间中, 建立起新的联系:即用于盛粮食的碗却盛放了生产水果蔬菜的观光田。碗作为盛放粮食的容器, 如果在一只完好的碗上建有果菜基地, 通过概念整合可以传达出贫困地区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生产果菜以脱贫致富的含义。而打了补丁的破碗补足了讨饭碗、贫困人口食不果腹的含义, 由此可以扩展出当地尚未解决贫困人口吃饭问题, 却先建起了供领导参观的果菜基地, 把扶贫款用在了“面子工程”上的讽刺意味。本组语料中, 贫困人口多是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形象(共82幅, 占80.4%), 联系出现频率较高的“贫困是碗”的隐喻, 可以看出多数新闻漫画将贫困体现为吃饭穿衣上的问题, 说明我国目前仍存在部分绝对贫困人口。

2. 输入空间:帽子

在中国文化认知中, 帽子不仅象征着权力、荣誉或奖励, 也可以指称相应职业或具有相应身份的人[24]。本组47幅漫画围绕“帽子”与“贫困”形成两输入空间, 经概念整合运演产生“贫困是帽子”的相关隐喻意义。

从帽子类型上看, “贫困”被呈现为以草帽为主、小丑帽为辅的形象。草帽往往与农民形象相联系, 本组多数(共37幅, 占78.7%)漫画中的贫困人口头戴草帽的形象在合成空间中补足了贫困问题多发生于农村地区这一含义, 小丑帽则补足了戴帽者的滑稽形象, 如图 4中一名戴有小丑帽的男子有房有车却假扮“贫困户”的把戏被画面上方一只带有互联网标记的大手揭穿而现出原形。“小丑帽”与“贫困户”形成两输入空间, 其中小丑帽、满头大汗、贫困户、有房有车等元素基于类属空间“身份形象”的共有结构进入合成空间, 组合建立新的联系:小丑帽戴在有房有车的“贫困户”头上。小丑表演滑稽、夸张、华而不实的特点补足了“戴着穷帽子过着富日子”的滑稽场景, 扩展出假装贫困以谋求自身利益的合成意义。语料中出现的小丑帽多戴在地方官员或假贫困户的头上, 滑稽的场景传达出媒体对戴帽者欺上瞒下、作秀骗取扶贫资金做法的讽刺。同时, 图 4运用基础隐喻“有权者为大/无权者为小”和“有权者在上/无权者在下”, 凸显出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等现代监督手段的威慑力, “带有互联网标志的大手”和语料中常出现的“放大镜”“目击者”“报信的小鸟”等图像类似, 均传达出媒体号召社会各界通过监督手段打击此类不良行为的决心。

图 4 “贫困户”(2016)

从帽子的朝向来看, 本组漫画分为向下和向上的帽子。向下的帽子具有遮掩作用, 如图 5中盖着某县办公大楼的草帽被一阵风掀开, 漫画围绕“草帽”与“贫困”形成两输入空间, 类属空间呈现出其共有结构:事物的特质及功能。

图 5 脱“贫”露“富”(2015)

基于共有结构, 合成空间从草帽空间提取用于遮盖办公楼、质量轻、被掀开等元素, 从贫困空间提取贫困县、脱“贫”露“富”等元素, 建立了新的联系:贫困帽下盖着贫困县华丽的办公楼。合成空间中贫困县与华丽办公楼组合的不协调性使公众意识到贫困县当权者假借贫困中饱私囊的社会不良现象, 而轻质的贫困帽被掀开可以扩展出以贫困为由与民争利的不法行为是遮盖不住的, 迟早会露出马脚的合成意义。本组语料中, 将贫困呈现为“向下的帽子”的漫画数量最多, 语料中的贫困帽下藏着金钱或豪宅、豪车、华丽的办公楼等奢侈品, 讽刺了地方机构以贫困为由的一些利己行为, 正是这些行为, 使得贫困人口更为贫困, 摆脱贫困变得困难重重。

“向上的帽子”意味着求取资助, 符合人们通常对于乞讨者通过向上的帽子进行乞讨的认知形象。如图 6中一排豪华办公楼建在写有“贫困县”三字的草帽上的情景使画中人物十分惊异。

图 6 如此规模(2015)

基于概念整合模型, 帽子、质地柔软脆弱、用于盛放办公楼、求取资助、贫困县等元素基于类属空间中“事物的特质及功能”的共有结构进入合成空间, 组合建立起新的联系:贫困县的豪华办公楼没有地基, 而是被贫困帽盛着。合成空间中, 以贫困帽为基础建高楼扩展出贫困是获得资助的来源/基础的含义。同时, 帽子质地柔软的特性补足了当权者的贪腐行为不仅压垮了贫困人口, 也使其自身处境岌岌可危的意义, 传达出媒体劝诫当权者约束自身行为的态度。语料中“向上的帽子”往往异常巨大, 或盛满金钱或成为高楼、豪车、节庆晚会的展示台, 漫画以此讽刺了有地方机构以扶贫为由向各处“化缘”, 却未将得到的巨额资金用于帮扶贫困人口, 反而加剧了国家扶贫负担的行为。

从人们对待帽子的态度方面, 本组漫画分为“被摘掉的帽子”和“被争抢的帽子”两类。“被摘掉的贫困帽”意味着贫困可以被摆脱, 体现了人们战胜贫困的决心。

基于概念整合模型, 草帽易替换、显示戴帽人职业、贫困帽、脱贫等元素基于类属空间中“身份形象”的共有结构进入合成空间, 并组合产生新联系:摘掉贫困帽换上新斗笠。帽子作为身外之物、易于被替换的特点以及流行语“摘掉贫困的帽子”共同补足了贫困现象可以被摆脱的含义, 扩展出多发于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可以被改善、被消除的合成意义。语料中摘掉贫困帽的人往往手持锄头、铁锤等劳动工具, 在路标、“扶贫政策的大手”的指引与推动下走上致富之路, 漫画传递出通过个人努力及社会帮扶, 贫困人口可以改善现状、摆脱贫困的积极态度。被争抢的贫困帽意味着争夺扶贫资源, 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讽刺了个别人或单位利用这顶贫困的帽子骗取利益的社会现象。如图 7上方的草帽和一捆钞票系在了一起, 图片下方伸出数十只手来争抢草帽。基于概念整合模型, 草帽、从天而降、抢、贫困县、资金等元素基于类属空间中“获利的来源”的共有结构进入合成空间并相互作用。

图 7 抢着要(2011)

虽然漫画的显性语言中没有提及资金的用途及来源, 但从天而降、贫困帽和资金的组合补足了资金是来自上级单位的扶贫款这一含义, 使读者扩展出以贫困为由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与上级单位扶持的合成意义, 揭示了帽子被争抢的原因。本组语料中, 由于戴上“贫困帽”同时也意味着获得上级扶持, 漫画通过呈现代表艰苦落后的贫困帽被你争我夺的场景, 讽刺了争抢“贫困帽”者企图坐享国家扶贫政策等不劳而获的行为。

本组漫画中“帽子”隐喻被运用于不同情境, 但都意味着戴上“贫困帽”就获得了外界赋予的“贫困人口”外在形象。争夺“贫困帽“往往是为了获得利益, 而并非出于戴帽者内在的身份认同。由此, 摘掉“贫困帽”即是摆脱了“贫困人口”的外在形象, 无论是真正贫困户的脱贫还是假贫困户被拆穿(如图 4), 摘掉贫困帽都传递出积极意义。

3. 输入空间:碗

本组34幅漫画中, “贫困”被呈现为空碗、破碗,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推出“贫困是碗”的相关隐喻意义。“端着饭碗, 食不果腹”也反映出公众对贫困人口形象的普遍认知, 如图 8中扶贫人员给贫困户戴上了“我要富”的翅膀, 贫困户手指高处尝试脱离“等、靠、要”的碗。

图 8 插上翅膀(2017)

基于概念整合模型, 碗输入空间包含破碗、“等、靠、要”等元素, 贫困输入空间包含贫困户、扶贫、“我要富”、翅膀、贫困户的姿势等元素。基于类属空间中“思想观念”的共有结构, 进入合成空间并组合产生新的联系。其中“等、靠、要”和“我要富”分别与碗组合, 使读者脑海中贫困人口安于扶贫补助提供“物质食粮”的温巢与汲取“精神食粮”萌发脱贫意识这两种思想观念完整起来。结合翅膀带给想要脱离饭碗的贫困户“展翅高飞”的能力, 扩展出贫困人口既要有脱贫意识也要有脱贫能力, 才能脱离对物质补助的消极依赖这一合成意义。通过对本组语料的分析笔者发现:其一, 漫画展现出本应盛放粮食的碗中却盛放了巡视组的酒桌、官员的座椅、豪宅等的事物, 抨击了官员侵占本应用来解决贫困人口吃饭问题的扶贫资源, 加剧了贫困人口生存压力的行为; 其二, 端着饭碗的两类形象中, 地方官员的碗里盛满了财物而贫困人口的碗中却一无所获或仅有少量财物, 漫画揭示出在政策扶持下, 多数利益被地方官员所截留, 贫困人口缺乏表达诉求的渠道, 导致自身社会权利保障不足的现象; 其三, 从早期语料中所描绘的向碗中放入财物到2017年后的作品中开始出现的为贫困人口脑海中注入脱贫的斗志, 漫画展现出贫困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匮乏而且包括贫困人口精神生活的短缺与怠惰。部分贫困人口认为贫困治理是政府的事, 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 从而被动接受或积极索取国家扶贫物资, 这种行为不仅损耗了大量国家资源, 也放大了国家的责任, 并缩小了个人的责任。这种情况下, 激发贫困群众的主体性成为扶贫工作中的关键, 正如《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所提出的, 要“加强引导, 更新观念, 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 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25]

4. 输入空间:陋舍

本组20幅漫画中, “贫困”被呈现为破旧的小房子, 根据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推出“贫困是陋舍”的相关隐喻意义。陋舍直观地投射出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 如图 9围绕“陋舍”与“贫困”形成两输入空间, 其共有结构“生存、发展环境”体现在类属空间中。

图 9 穷的光荣(2014)

基于共有结构, 陋舍空间中学校、局促狭小、灰暗破败、摇摇欲坠等元素与贫困空间中穷、贫困县等元素进入合成空间。作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场所, 贫困县学校狭小、破败等特征补足了贫困令人发展受限、权利受侵害的意义, 并可能使公众联想到狭小的生存空间无法满足人的发展需求, 会迫使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寻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如图 10), 导致扶贫工作中劳动力匮乏、贫困地区自主性发展受限, 进而延续并加剧当地贫困问题, 带来“房倒屋塌”的局面这一发生在部分贫困地区的现象。

图 10 打工去(2013)

本组语料中, 将贫困地区的学校呈现为陋舍的漫画最多(共6幅, 占30%), 从以贫困为主题的新闻漫画整体来看, 涉及教育场景的语料所占比重也最大(共43幅, 占21.7%), 可见媒体密切关注教育贫困问题, 并通过新闻漫画揭露贫困地区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难以满足当地科教扶贫需求, 使贫困家庭出现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造成贫困地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5. 输入空间:自然障碍

本组14幅漫画中, “贫困”被呈现为荒地、悬崖、巨石、泥潭的形象, 根据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推出“贫困是自然障碍”的相关隐喻意义。上述自然障碍投射出贫困人口生活中的困境, 如图 11中, 医生拉住了即将掉下悬崖的农村贫困患者的手, 使患者免于跌入“就医垫资压力和费用负担”的泥潭。

图 11 雪中送炭(2017)

漫画围绕“自然障碍”与“贫困”形成两输入空间, 自然障碍空间包含泥潭、陡崖等元素, 贫困空间包含就医垫资压力、费用负担、伸手求助等元素。类属空间包含两种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现状难以自然改变需借外力克服。基于共有结构, 输入空间中各元素通过选择性投射进入合成空间, 组合产生新的联系:贫困患者身处险境, 医生及时抓住了患者的手使其免于跌入泥潭。组合中自然环境的恶劣、难以逾越、难以脱身的特点补足了贫困令人生存环境恶劣、难以抵御外来风险、陷入窘境难以脱身的含义, 也进一步扩展出外界的态度是伸出援手还是坐视不管会影响贫困人口命运的合成意义。从收集到的语料看, 多数漫画呈现出相关部门或爱心人士运用现代化设备有针对性地克服各类阻碍, 向贫困人口伸出援手的行为。由此可见贫困治理除政府主导外, 已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方主动发挥力量, 针对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实施精准帮扶, 展现出社会各界“逢山开路, 遇河架桥”战胜贫困的坚定信念。

6. 输入空间:工具/道具

本组13幅漫画中, 贫困被呈现为动物、木偶、货车、垫脚石、面具的形象, 根据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推出“贫困是工具/道具”的相关隐喻意义。工具/道具投射出贫困人口受压榨的问题, 如图 12中一匹瘸腿瘦马, 马头上写着特供酒, 马尾上挂着贫困县的旗, 驮着一个大腹便便的饮酒者艰难前行。

图 12 贫困县里特供酒(2013)

基于概念整合模型, 工具/道具输入空间中包含瘸腿瘦马、形似酒瓶的马头、驮着饮酒者等元素, 贫困输入空间包含贫困县、县里特供酒等元素, 其共有结构“工具/工具使用者”体现在类属空间中。基于共有结构, 输入空间中各元素通过选择性投射进入合成空间。合成空间中, 瘸腿瘦马与贫困县、装着特供酒的马头与饮酒者组合产生新的联系:代表着贫困县的瘸腿瘦马受到沉重骑马人“敲骨吸髓”式的压迫, 这一组合补足了贫困人口社会地位低下、承载着外界压力与重担的含义, 使公众意识到贫困成为了压榨贫困者以牟利的工具这一合成意义。

本组语料中, 漫画一方面将贫困人口降格隐喻为不同种类的工具、道具, 传达出正如工具、道具受制于人类, 贫困人口受制于贫困, 即贫困不仅降低了人的生活标准, 也剥夺了人的尊严与体面。另一方面, 漫画通过呈现贫困人口被迫承受外界重压、任人摆布的无助形象, 抨击了部分机构、个人损害贫困者权益的行为。

四、结语

以上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所收集语料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 进一步印证了该理论对漫画中新奇隐喻意义的阐释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从多模态角度考察以“贫困”为主题的时政漫画中隐喻意义的建构, 是了解社会如何看待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基于语料分析发现:其一, 新闻漫画通过将“贫困”呈现为补丁、帽子、碗、陋舍、自然障碍、工具/道具等形象, 多维度展示出贫困问题的成因及相应特点, 包括医疗条件落后, 一些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 教育投入不足, 办学条件较差, 产生长期和跨代贫困; 生活条件恶劣, 而贫困人口抗贫能力不足, 一旦遇到大额现金支出就陷入贫困等, 印证了贫困不仅包括收入贫困, 还包括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等多方面贫困[26]。其二, 漫画中多选用补丁、破饭碗、陋舍这些中国文化中传统的贫困隐喻激活公众对贫困人口形象的认知, 说明在多数人心中贫困人口仍是缺衣少食居于穷巷陋室的、为生存而挣扎的、难以改变自身现状的求助者形象。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漫画中出现了“贫困是工具/道具”等新隐喻, 反映出社会对贫困人口看法的多维化, 即从单纯关注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 逐渐增加了对其能力、权利、社会地位及内心想法等多个维度的关注。漫画呈现出社会扶贫思路也从物质帮扶开始转向精神帮扶, 这一趋势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7], 说明我国贫困人口从过去低层次的物质生活需求开始转向精神需求。其三, 从整体上看, 中国新闻漫画网中的漫画主题以讽刺、批判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主, 传递“脱贫致富”等积极信息的隐喻数量较少(共23幅, 占12%), 揭露问题含有消极意义的隐喻居多(共175幅, 占88%)。这些消极隐喻传达出正是当权者以贫困为由中饱私囊等行为加剧了贫困者的贫困, 也增加了脱贫工作的难度, 体现出新闻漫画揭露社会问题、批判不良行为的语类特征[6-7]

新漫网作为面向社会主流人群的媒体, 对国家、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强大的支撑作用, 其对社会现象的解读会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思维方式[28]。由此我们建议新漫网在未来的报道中传递更多积极的战胜贫困的信息。在针砭时弊的同时, 部分漫画对扶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包括:推进贫困人口识别工作, 精准帮扶, 并构建扶贫退出机制, 杜绝“戴着穷帽子、过着富日子”的现象; 推进教育扶贫, 提升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避免长期和跨代贫困; 进行思想扶贫, 激发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脱贫的精神动力。可见, 这些以“贫困”为主题的新闻漫画通过多模态隐喻揭示了我国与贫困相关的主要问题, 建构了新闻媒体及公众对于贫困问题的理解及对于贫困人口形象的解读, 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了我国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发现问题、应对问题的积极态度与战胜贫困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 Lin T Y, Chiang W. Multimodal Fusion in Analyzing Political Cartoons: Debates on U.S. Beef Imports into Taiwan[J]. Metaphor & Symbol, 2015, 30(2): 137–161.
[3] 赵秀凤. 多模态隐喻构建的整合模型——以政治漫画为例[J]. 外语研究, 2013(5): 1–8. DOI: 10.3969/j.issn.1005-7242.2013.05.001
[4] Bain J, Chaban N, Kelly S. Crumbling Giant, Rising Dragon? Chinese News Media Cartoon Reflections on the Eurozone Debt Crisis[J]. Communication, Politics & Culture, 2012, 45: 217–240.
[5] Refaie E E. Cross-modal Resonances in Creative Multimodal Metaphors[C]//Pinar S M J. Multimodality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15: 13-26.
[6] Conners J L. Hussein as Enemy: The Persian Gulf War in Political Carto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1998, 3(3): 96–114.
[7] Shinohara K, Matsunaka Y. Pictorial Metaphors of Emotion in Japanese Comics[C]//Forceville C, Urios-Aparisi E. Multimodal Metaphor.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265-293.
[8] Forceville C. 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 London: Routledge, 1998.
[9] 刘银, 杨文彬. 反腐倡廉公益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6): 40–56.
[10] Eggertsson G T, Forceville C. Multimodal Expressions of the Human Victim is Animal Metaphor in Horror Films[C]//Forceville C, Urios-Aparisi E. Multimodal Metaphor.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429-449.
[11] Teng N Y. Image Alignment in Multimodal Metaphor[C]//Forceville C, Urios-Aparisi E. Multimodal Metaphor.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197-212.
[12] 谢竞贤. 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兼评Charles Forceville的隐喻研究[J]. 外语学刊, 2011(5): 49–52.
[13] 张辉, 展伟伟. 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J]. 外语研究, 2011(1): 16–23.
[14] 蓝纯, 左丹云. "食品安全"新闻漫画中的图像——文字隐喻[J]. 语言学研究, 2016(1): 159–178.
[15] 江桂英, 王容花. 英语演讲中言语手势多模态隐喻的融合研究[J]. 外语研究, 2013(5): 9–16. DOI: 10.3969/j.issn.1005-7242.2013.05.002
[16] 李毅, 石磊. 教学中的多模态隐喻——应用隐喻研究的新方向[J]. 外语电化教学, 2010(3): 47–49. DOI: 10.3969/j.issn.1001-5795.2010.03.009
[17] 潘艳艳. 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J]. 外语研究, 2011(1): 11–15.
[18] 刘熠. 教师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与教师身份建构[J]. 语言学研究, 2017(2): 161–173.
[19] 赵秀凤, 冯德正. 多模态隐转喻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以《经济学人》涉华政治漫画语篇为例[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 25(2): 31–36.
[20] 李福印. 认知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1] 中国新闻漫画网[EB/OL]. [2018-07-18]. http://cartoon.chinadaily.com.cn.
[22] 赵秀凤, 戴馨洋. 政治漫画中的隐喻场景——批评多模态隐喻分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2(5): 8–13. DOI: 10.3969/j.issn.1008-2689.2016.05.002
[23] 房红梅, 严世清. 概念整合运作的认知理据[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4): 9–12. DOI: 10.3969/j.issn.1004-6038.2004.04.002
[24] 武梅琳. 固化"x帽(子)"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J]. 世界华文教学, 2016(2): 99–108.
[25]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EB/OL]. [2018-07-18].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2020905.htm.
[26] 张秀艳, 潘云. 贫困理论与反贫困政策研究进展[J]. 经济问题, 2017(3): 1–5.
[27] Maslow A H.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J].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1954(1): 187–202.
[28] 林晖. 中国主流媒体与主流价值观之构建[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8(2): 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