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铝工业大国,截止2013年,中国的氧化铝总产量已达到4 000万t左右,居世界首位.我国铝土矿资源丰富,但是优质的铝土矿储量并不大,绝大部分(>95%)为高硅、高铝、低铁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河南、广西、山西、贵州及山东等省[1, 2].随着我国铝土矿资源的日益匮乏,越来越多的氧化铝生产企业使用进口的三水铝石矿作为氧化铝生产过程的原料,该类资源在氧化铝工业中的使用比例已超过40%,如何高效利用该类资源已成为氧化铝生产企业的研究热点[3, 4, 5].
我国进口的三水铝石矿资源多来自印度尼西亚或澳大利亚,其中印度尼西亚的三水铝石矿的品位相对较低,矿石中氧化铝与氧化硅质量比多在4~6之间,而澳大利亚进口铝石矿的品位相对较高,但运输等成本也比较高.在使用中低品位三水铝石矿生产氧化铝时,由于矿物中多存在石英等杂质相,会增加磨矿过程的难度,因此采用该类原料通常不会将矿物的粒度降到很低的标准,这也会造成铝土矿中氧化铝溶出效率降低.
在针对难处理矿物的活化研究中,机械活化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如文献[6]在相关研究中采用机械活化预处理的方式处理锌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献[7, 8]就三水铝石矿机械活化预处理过程参数与溶出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有的研究多针对机械活化和溶出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9, 10].本文针对我国氧化铝工业生产的现状及铝土矿溶出过程的反应特点,围绕机械活化-均相溶出过程中球磨转速、溶出温度及时间等参数对铝土矿溶出效果的影响及动力学进行探讨,为该技术在氧化铝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实 验 1.1 原料实验采用国内某氧化铝生产企业进口的三水铝石矿为主要原料,该矿物的物相组成和成分分析如表 1及图 1所示,其中矿石物相使用荷兰帕纳克公司PW3040/60型X射线衍射仪(铜靶)分析,2θ=5°~90°,扫描速率为7°/s.
由表 1及图 1可知,铝土矿矿相中主要成分为三水铝石(Al2O3·3H2O),另外还有一定量的石英(SiO2)、赤铁矿(Fe2O3)、锐钛矿(TiO2).
溶出实验采用的循环母液为国内某铝厂的种分母液和氢氧化钠(分析纯)及氢氧化铝(分析纯)配制而成,其中苛性碱质量浓度(以氧化钠浓度计)为160 g/L,母液中氧化钠与氧化铝的物质量的比为2.996.
1.2 机械活化溶出性能实验1) 实验装置:采用自制的机械活化溶出装置进行溶出性能实验,设备如图 2所示,该装置外部为厚保温箱体结构,内部设置6个溶出钢弹,采用空气加热.根据实验设定的溶出条件,将配制好的矿浆和钢球(直接溶出过程不加钢球)装入反应钢弹中,加盖密封,其中钢弹直径为0.1 m,钢球的加入量按质量比大球(直径20 mm):中球(直径8~12 mm):小球(直径3~7 mm)=2:3:5.接通均相反应釜电源开始加热,到达预设温度后,设定转速开始机械活化溶出,按自身实验要求控制保温时间,完成实验规定时间的浸出过程.浸出结束后,将钢弹放到冷却水中进行冷却后,打开釜盖取出溶出液进行固液分离.根据浸出液中氧化铝质量浓度及体积确定氧化铝溶出率,其计算公式为
在机械活化溶出过程中,探索机械活化转速与溶出效果的关系是确定适宜的溶出参数的先决条件.在溶出温度为150 ℃,溶出时间为30 min,初始矿物粒度为-1 mm,母液中氧化钠与氧化铝的物质量的比为2.996,装球量30%的条件下,机械活化转速对矿物中氧化铝溶出效果的影响如图 3所示.
机械活化溶出过程中,转速对矿石溶出效果有很大影响,当转速由小到大时,其溶出率先升高后降低,在转速为100 r/min时达到最高.转速对溶出过程影响呈现波动状态的原因在于不同的转速下钢球的运动状态有较大区别.
1) 球磨机转速较低时,球和物料沿筒体上升至一定角度后滚下,称为泻落.摩擦作用是该状态下的主要破碎作用力,如图 4a所示.
2) 球磨机转速较高时,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随着筒体上升的高度较大,然后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称为抛落.这时物料不仅存在摩擦作用,而且存在球落下时的冲击作用,这也是比较理想的破碎状态,如图 4b所示.
3) 球磨机转速进一步提高,当离心力超过球的重力时,靠筒壁与筒体一起回转,此时球对物料的粉碎作用将停止,这时转速称为临界转速,如图 4c所示.
2.2 溶出温度和时间对溶出过程的影响在确定了适宜的机械活化转速后,进一步考察溶出温度及时间对三水铝石矿机械活化溶出效果的影响.在溶出时间为30 min,初始矿物粒度为-1 mm,母液中氧化钠与氧化铝的物质量的比为2.996,溶出温度对溶出效果的影响如图 5所示.
在相同温度和相同溶出时间对比实验中,球磨溶出的溶出率比不加球的溶出率高5%~7%.对比实验表明:当溶出时间为30 min时,球磨溶出在145 ℃达到78%以上的溶出率,而不加球的情况下需要在160 ℃才能达到该溶出率.机械活化作用可以有效降低三水铝石矿的溶出温度.
在150 ℃,装球量为30%,初始矿物粒度为-1 mm,母液中氧化钠与氧化铝的物质量的比为2.996的条件下,溶出时间对溶出过程的影响如图 6所示.由图 6可知,在同一温度下,球磨溶出在40 min 时,矿物中氧化铝溶出率可达89.67%,而达到该溶出率不加钢球时所需时间为60 min,所以整个溶出速率快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工业上以该类矿石为原料的生产过程多采用-0.5 mm的给矿粒度[2],因此机械活化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宽给矿粒度.
对溶出过程控制步骤进行进一步分析,三水铝石矿溶出过程的反应为
由于溶液中除氢氧化钠外,还存在一定浓度的氧化铝,因此对溶出过程的反应状态进行以下假定:
1) 该矿物表面疏松多孔,且有球磨的磨细和强烈搅拌作用,故扩散不是该反应的控制步骤,化学反应为该溶出过程的控制步骤.
2) 溶出过程中起作用的只是游离的那部分OH-,而与氧化铝结合成AlO2-的那部分氢氧根离子不起溶出氧化铝的作用.
3) 矿物虽非球形,但矿物各维度上的尺寸基本一致,因此可参考球形矿物溶出过程的相关计算模型.
基于上述假设,该过程的动力学方程为
针对图 6中的结果进行拟合,结果如图 7所示,其中斜率代表机械活化溶出及无球溶出过程的反应速率.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机械活化溶出实验结果与该模型拟合较好,拟合度达到0.982 3,而非机械活化溶出过程拟合结果仅在0.93左右.上述结果说明非机械活化作用下除了化学反应控制外,扩散作用也会对该过程造成较大影响,而在机械活化作用下扩散控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被弱化,这也是该方式促进铝土矿溶出过程的主要机理.
2) 在150 ℃,装球量为30%,矿石粒度为-1 mm,母液中氧化钠与氧化铝的物质量的比为2.996,机械活化转速为100 r/min,溶出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三水铝石型铝土矿中氧化铝的溶出率为89.67%.
3) 非机械活化作用下除了化学反应控制外,还存在一定的扩散控制,而在机械活化作用下扩散控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被弱化.
[1] | 陈万坤,彭关才.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强化溶出技术 [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112-116.(Chen Wan-kun,Peng Guan-cai.Strengthening digestion technology of diasporic bauxite[M].Beijing: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1998:112-116.)(1) |
[2] | 杨重愚.氧化铝生产工艺学 [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19-78.(Yang Zhong-yu.Alumina product technology[M].Beijing: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1998:19-78.)(2) |
[3] | Li X H,Gu S Q,Yin Z L,et al.Regulating the digestion of high silica bauxite with calcium ferrite addition[J]. Hydrometallurgy,2010,104(2):313-316.(1) |
[4] | Xu B A,Lynette D S.The Bayer digestion behavior of transition aluminas formed from roasted gibbsi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2013,122:22-28.(1) |
[5] | Amirpiran A,Andrey V B,Gordon D I,et al.A 1-D non-isothermal dynamic model for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 gibbsite particle[J].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2013,91(3):485-496.(1) |
[6] | 姚金环,李延伟,黎铉海.机械活化过程中粒度对硬锌渣浸铟反应活化能的影响[J].矿产综合利用,2009(5):44-46.(Yao Jin-huan,Li Yan-wei,Li Xuan-hai.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for leaching indium from hard-zinc during mechanical activation[J].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2009(5):44-46.)(1) |
[7] | Alex T C,Rakesh K,Roy S K,et al.Mechanically induced reactivity of gibbsite.Part 1:planetary milling[J]. Powder Technology,2014,264:105-113.(1) |
[8] | Alex T C,Rakesh K,Roy S K,et al.Mechanically induced reactivity of gibbsite.Part 2:attrition milling[J].Powder Technology,2014,264:229-235.(1) |
[9] | Liu X D,Cheng J,Michiel S,et al.Understanding surface acidity of gibbsite with first principle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2013,120:487-495.(1) |
[10] | Alex T C,Rakesh K,Roy S K,et al.Anomalous reduction in surface area during mechanical activation of boehmite synthesiz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gibbsite[J].Powder Technology,2011,208(1):128-1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