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刚, 刘宗阳, 常伟达, 张晓宇. 碳素材料粉尘着火爆炸实验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4(2): 298-304. |
[2] |
郁肖兵, 倪文杰, 邹宗树. 富氧高炉综合模型[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9(9): 1248-1253. |
[3] |
刘成松, 李京社, 唐海燕, 高雅巍. 高炉风口理论燃烧温度计算模型的改良[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6(3): 392-396. |
[4] |
张琦,贾国玉,蔡九菊,沈峰满. 钢铁企业炼铁系统碳素流分析及CO2减排措施[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3): 392-394. |
[5] |
臧尔寿;王文新. 碳素重轨钢中磷的偏聚行为[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 12(4): 366-371. |
[6] |
张家驹. 高压操作的理论和实践[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6(2): 69-77. |
[7] |
杜鹤桂;杜钢. 高炉下部炉料运动与渣铁排放的模拟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4(4): 19-27+133. |
[8] |
宁宝林;尚德义. 火焰炉段法预示计算数学模型[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4(2): 63-72. |
[9] |
郭伯伟;薛嘉庆;杨泽宽. 理论燃烧温度的控制方程组及其解[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1, 2(3): 23-31. |
[10] |
宁宝林;尚德义. 关于封闭体系辐射传热单向直接交换面积的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1, 2(3): 33-44. |
[11] |
杜鹤桂;车传仁. 高炉软熔带对气流分布影响的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1(1): 72-84. |
[12] |
王惠斌;李永镇. 复合文氏管在小高炉上的应用[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8, -(2): 114-117. |
[13] |
糜克勤. 对鞍钢高炉实行大喷吹冶炼的几点认识[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7, -(4): 46-60. |
[14] |
邓守强. 强化小高炉生产[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7, -(3): 100-113. |
[15] |
-. 用冷却强度监测炉型[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5, -(3): 5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