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睿,史万兵. 我国“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1): 88-93. |
[2] |
万超,魏来. 创客教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5): 526-532. |
[3] |
王祖林. 论合作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6): 630-635. |
[4] |
阎国华,邹放鸣. 大学与社会的共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适度关系研究Symbol`@@[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2): 200-204. |
[5] |
张正江;马成;. 论大学素质教育的异化与归真[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2): 174-179. |
[6] |
曹杨;王雪青;.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2): 124-127+133. |
[7] |
万勇;. 现阶段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分布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级区域数据的因子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3): 210-215. |
[8] |
章毛平;. 张学良教育思想及其现代解读[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2): 159-163. |
[9] |
罗玲玲;.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实践走向[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1): 73-77. |
[10] |
田爱民;张凯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7(2): 141-143. |
[11] |
樊春华. 学习型组织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1): 10-12. |
[12] |
陈文娇;郝世栋;裴战存.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素质教育[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3): 226-228. |
[13] |
许艳秋.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3): 208-210. |
[14] |
刘慧. 高校德育工作中美育的战略意义及实施途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1): 73-75. |
[15] |
李妍;边久民;曾觉吾. 试论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2): 14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