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按钮?在其直接性上, 按钮是依靠作为硬载体的物质装置才得以存在的社会有形技术现象, 不仅如此, 生成按钮器具的“上游产业”也属于“物造物的技术范畴”, 以此类推, 按钮自然而然地就逐步会在人们传统头脑中固化成一种“身外之物”, 它是集便捷装置、省力器械、圆滑工艺等因素于一身的物理机械集合体。进一步讲, 在其与人的社会关系解构性上, “按钮”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存在物, 而是应该被看做人的身体力量与外界客观事物之间发生作用的“中介演化物”, 亦此亦彼, 即按钮既具有物理机械结构的“物质性”外部形式, 又具有人的参与、人的目的、人的需求、人的信息、人的功用等“精神性”和“信息性”软载体内容。从按钮的完整性上来看, 这表明按钮本身就是一种“交叉性”和“接口性”的技术存在物, 点击按钮的过程实际上是从“思想之力”“生理肉身之力”向“物理机械自动之力”转向的关键触发; 甚至, 在不断提升的按钮人本意义上来看, 从“按钮人为”到“按钮为人”, 按钮距离自身的“天然载体原初物”越来越远, 而是在人的不断“赋义”“设计”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意境, 最重要的是按钮越来越“亲和于人”。按钮之上, 一般可以理解为“以我为核心”的思想与生理之力的转换, 按钮之下, 则是“无我的却带有某种信息使命的”的人工机械传导运动。
一、“自然按钮”之力量从自然、物质的角度展开对按钮的研究构成了“自然按钮”的主题。从自然拓展到“自然按钮”, 类似于将自然物质研究领域的按钮语义、按钮问题和按钮特征和盘托出。这是按钮技术哲学探究的基础性工作, 不仅需要分析清楚自然按钮的概念含义, 而且还需要研究明白作出论断的自然语境。
1. 按钮本质是人体器官的外化物与延伸物在日常生活、科技研究领域, 按钮现象虽然常见, 我们却从未站在哲学的高度去透视“按钮本质”。已有的按钮定义如下:“用手按的开关”“启闭开关的按键”(《辞典修订版》)、“启闭或选定机器功能目标的开关”(《辞典简编版》)、“人机界面的一种视觉物件, 模拟实物的按钮, 使用者可以类似按钮的方式操作电脑系统。在超文件中, 指用以启动链接的图示或方块”(《辞书》), 也有专业书籍当中将按钮理解为“用手摁下按钮触点闭合或断开, 主要用于控制系统中发出命令以间接操作其他电器”, 等等, 显然, 这种将按钮现象与开关现象、电器现象连接起来的定义方式, 至少传递出“按钮技术不是从来就有的”。技术哲学的创始人卡普曾经作出过这样的论断, “技术工具就是人体器官的投影”[1]。由此可以去推断, 按钮只不过是人的骨骼、肌肉、神经等器官在自然界当中的外化物与延伸物。起初, 人们只能借助于自己的身体去接触体外的世界万物, 并通过肢体动作表达“人类之为人类”的意义; 后来, 人们通过自己的发音器官去表达自身内脏的紧张, 通过实物符号、文字符号流露出越来越丰富的情感; 最后人们通过器具性技术拓展人与人、人与外界之间的交流沟通。按钮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实现了人类与外界的接触。
传统的按钮概念造就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与心目中的“器具意象”, 在人工物层面上理解把握按钮, 很大意义上确实充分肯定了按钮的社会属性,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按钮的自然属性, 忽略了按钮的身体属性。正如马塞尔·莫斯曾经说过:“我们在许多年中都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即认为只有在有工具时才有技术。”[2]倘若我们像柏拉图一样将音乐和舞蹈都看做是一项技术, 那么, “无工具视域下”的按钮技术便也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 抑或讲, 我们需要将按钮的范畴拓展到“只是改造自然的工具”“造物的技术手段”之外。正如人们在启动按钮的过程中, 也就是将自己的精神意图传递到对象当中, 促使按钮所关联的物质对象、信息对象等发生“造物性或者符号性”等变化, 总体来看, 按钮的哲学新意研究, 不仅是以按钮为主题的技术哲学研究, 而且是以按钮技术以及相关为主题的哲学思考。在柏拉图那里, 我们可以从人的身体中看到技术的影子, 同样, 时至今日, 我们也可以从按钮技术中看到人的生理身体、精神身体以及信息身体等方面的对象化过程。
2. 自然按钮的形成按钮的前身是如何存在的呢?我们可以作一种假定:按钮的前身可以假设为“没有人痕迹的自然物”, 身体器官人与自然物之间一定是经历了很久的平行存在时间之后, 才出现了“一种偏斜性偶遇”。这种偶然性的倾斜必定是释放出了个体肢体所不达、群体经验所不及的力量。当前要重现“人类作为一种自然物是如何做到第一次开启按钮这一自然物的”图景, 无疑已是难上加难。至少在文字考究、现代的热感应技术以及活化石发现等意义上的博物学水平上是很难发现“这一壮举的”或许是人类在求生慌乱过程中的一次“自然按钮效果的奖励式呈现”, 或许是远古智者的灵感爆发。不容怀疑的是, 人类在与大自然近距离搏杀的生存最初, 任何一种意想不到的外界力的支持都比现在的任何体验来得更加刺激。学者芒福德曾经将所有与机器、机器文明有关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划分为水木复合体的前技术阶段(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1750年)、煤铁的旧技术阶段(1750年后至19世纪末)和电力合金的新技术阶段(20世纪初至今)。我们可以将原初意义上的按钮存在定义为“传统按钮”或者“自然按钮”, 亦或类似于芒福德所言的“偶然技术”中的“偶然按钮”。这样的理解进路揭示出了按钮技术所必然经历过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自然到智能”的历史演变脉络。
这里存在一个关于自然按钮的大胆假设。在人猿揖别点上, 自身的生理肢体器官是个体观察自然、熟悉自然、靠近自然、利用自然的最大确定性, 直到今天, 我们依然在日常表述中延续这种思维、做法:“手到擒来, 易如反掌, 唾手可得, 用脚踩死一只蚂蚁, 不费吹灰之力如此”, 等等。这里存在着一个逻辑性问题值得反思, 一旦紧迫的现实需要超越了个体的生理肢体应对范围, 个体就会自然地“寻求外界的力量补充、增强自身”。一般而言, 来自外界力量支援的最大可能就是群体力量; 而对群体而言, 在有效地解答“个体所不能”的困惑方面, 比较确定性的方案主要存在于齐心协力、长老经验、图腾文化以及外在力量的依赖等方面。起初, 人们对于自然外在力获得、自身力偶然增强在感官体验上是惊喜的甚至是惊吓的, 至少在理性认识层面上呈现出了一种“真空状”。继而, 人类会经历一段漫长的近乎无知的“等待与自然重复”阶段且也只有经历无数次重复体验、观察选择、弱化增强, 人类才能在剔除掉基于自然依赖身上的神秘性、偶遇性, 直到突然一次的“茅塞顿开式的思想增进”, 才发现了自然物的属人特征。这种现象类似于古希腊人在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中去寻找某个共通本质(essence)。自然按钮的起源无非就是这样的简笔流程。
3. 自然按钮的“神秘性消退”按钮是人的身体力量与外界客观事物实现接触的“人工中介演化物”, 是皮肤肌肉组织在系统的闭合神经网络指挥下与外部物理机械结构的技能对接点。点击按钮的过程实际上是从“思想之力”“生理肉身之力”向“物理机械自动之力”转向的关键触发。自然按钮力的发现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这个过程中, 任何增强人自身生理力的自然物都会得到模仿和利用, 任何能够“借力打力”地启动自然力的自然物也会得到更加细心地观察与分析。自然按钮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不直接作用于物体对象, 而是通过间接的触发方式在一种身心同等输出、微弱输出甚至“愉悦输出”的情况下实现超效的结果。这是在智者们头脑中不断浮现、时刻牢记并传递下来的文明图景。只要轻轻一点按钮, 多数自然物就开始环绕着“自然人”而存在。随着按钮实践的不断演变, “按钮”已成为人身体一部分。过去, 近乎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不用经验知识的论证”而去断定:自己的身体是什么, 这里至少是包含着“生理身体”的, 在这一点上, 动植物与人类有着本能般的莫名共识。后来, 随着人类文明教化程度的不断累积加深, 人类逐步将碳基身体之外的“语言、道德、文字、形象”等精神层面的身体看做是自己倍加珍惜的“意义身体”。马克思则通过“在现实性上,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将“人的身体”进一步科学地推进到“社会关系”层面, 人的身体概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人们整体对自身身体概念的认同范围不断扩张, “按钮”也正是在此意义上, 在人的生理身体、精神身体和社会关系身体不断纠缠延伸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人身体的介入。于是乎社会大众一方面享受着社会按钮技术带来的便捷生活, 另一方面也逐步养成了这样的一种心理认识按钮是可以便捷操作的, “操作按钮”就像“控制自己身体”一样简单。于是乎, 我们不由得惊叹, 按钮盛世已经到来。
二、“社会按钮”之价值自1898年人类开始尝试按压手电筒的交互开关(interactive switch)开始, 到Windows的转喻数字按钮(digital button), 再到2007年的iPhone触屏(touch screen), 时至今日, 日新月异的“按钮技术工艺体”正不断实现着大众化、智能化、数据化以及便捷化, 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有一种“切身之感”。然而, 无处不在的按钮技术现象并不代表着按钮技术时刻都能解决人类社会的具体问题, 甚至不断演变出来的新按钮技术还时刻制造着人类无法预料的新问题。在信息技术时代, 按钮的潘多拉魔盒正在被全部打开, 按钮虽然依旧尽可能地如在手掌般好操作, 但是人最初置于按钮世界当中所犹存的主动控制感正在逐步被过渡到一种“受牵动至近乎迷离的状态”在不知不觉的按钮工作世界中, 人们更多地以“调节者”“看守者”自居, 其劳动态度、劳动意识正在发生变化。在按钮生活世界中, 人们看似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与自由, 其生活需要、生活追求也正在发生非主导的改变; 然而在按钮精神世界中, 人们仿佛理解了很多却又陷入到了一种更大的困惑。时至今日, 从“自然按钮之力量”转向“社会按钮之价值”, 将对按钮“力的层面关注”转向对按钮的“社会性发问”, 对“全景按钮”这种具体技术从“按钮技术本体论、认识论、建构论以及人本观”等方面进行解读。
1. “形而上”的按钮技术本体论与认识论哲学本体论中的某些分析是可以用来分析“按钮技术本体论”的。作为一种人工现象、人工造物、“本质先于存在”的特殊功能, 按钮技术是“按钮唯物主义”呢, 还是“按钮唯心主义”呢?这是一个起点型问题。从按钮的基本要素组成分析来看, 首先按钮要有一种“原料、工具、结构、功能和要素”[4]填充的物质性部分存在; 其次按钮要有促使“其物质部分”处于运动变化状态的能量动力机存在; 再次按钮要有控制自身运动、发挥作用时的“方向盘”; 最后按钮还关联着“实实在在的效果”。小小的按钮之上是留给人之为人的越来越简单的操作方式, 按钮之下却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智能的整合。据此来分析, 狭义上的按钮仅仅是一个“触发装置”, 广义上的按钮则几乎关联到了包揽人的“手工劳动、体力推动、工具使用”等一切职能性环节。在制作按钮时, 首先要在头脑中想象制作一个什么样的按钮抽象, 然后利用材质的属性制作成一个现实中的按钮具体; 在理解按钮时, 首先肯定按钮是一种存在, 然后再去理解按钮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分析发现, 这里的按钮技术本体论实际上是具有系列层次的, 现代意义上的按钮是一种多面体技术、一种技艺, 具有精确的材料触发装置, 能够承受敏感的压力, 能够综合多项技术的存在:①一种改造物质世界的特殊活动; ②一种操作性的知识体系; ③一种功能性的手段与手段性的功能结合体; ④按钮是一种人工物的结合体, 与自然界毫无关系、与信息毫无关系的“裸按钮”是不存在的; ⑤使用者不断开发的社会建构过程; ⑥人群的认可、承认。此外, 对于什么是按钮的不同解读, 都足以反映出按钮技术本体论的具体回答。按钮技术是否存在?何以是?按钮技术是如何获得存在身份进而成为此在的?按钮技术是否是一种客观现象, 按钮技术与人的按钮意识、人的本质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按钮技术有可能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不可能穷尽按钮技术的所有功能与问题, 海德格尔说过:“技术之所以是, 包含着对器具、仪器和机械的制作和利用, 包含着这种被制作和被利用的东西本身, 包含着技术为之效力的需要和目的。这些设置的整体就是技术”[3]。由此, 按钮是什么取决于我们的人类问题需要、存在背景。
狭义上来看, 按钮就是属人的技术现象, 可以将其划分到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 自然也可以在认识论领域进行分析。在现实环境下, 人们往往都将注意力仅投放到按钮实实在在的“外壳”层面, 这是比较典型的用物理主义视角去看按钮的结果, 是在哲学领域简单嫁接物理学和通信技术专业话语的思想体现。从哲学上理解按钮显然不能局限在专业理解这个层面, 还需要认识论、属人性、社会观等内在关联方面的梳理。按钮作为认识论范畴, 就必然具有了属人特性, 由此可以推断, 一切按钮都是属人现象, 按钮也只有同人的活动、范畴关联起来才算得上是按钮, 离开了人去谈论按钮就是不可理解的。一旦关于按钮的界定进入到这个层面, 那按钮自身就什么也不是, 而是人和外界对象之间的衔接、反映、认识、行动、关系等心智现象, 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由此再不能简简单单将按钮归结为物理学话语, 而不可或缺地需要将主体人的意图、设计方式甚至情感控制等意义纳入其中。因为按钮装置本身并不理解“自身”的意义, 只有总体的人才具备这样的具体意义, 人是按钮的主体, 按钮是属人的, 只有人才具有真正的按钮能力并能够使用按钮发挥其作用。
2. “形而中的”按钮技术建构论作为一种“去疲劳”的人工制品, 按钮是在社会需要反复出现之后的一次“冲动的奖励”, 是在非常确定的个体设计或者集体探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其功能发挥也是在一定社会群体的观察、反复实验和控制下赋予的, 再根据不同利益、喜好, 继而对按钮的外形、材质、颜色等结构元素作出不同的选择可能性, 诸如悬浮按钮、视觉识别按钮、场景按钮、“幽灵按钮”、知识按钮以及天狼星卫星按钮等。在传统意义层面上, 按钮更多地可能被理解为一种历史技术演变的“铁的必然性”, 但是在博弈论的角度来看, 按钮技术的演进更是不同群体的一种“可塑性博弈”, 抑或讲, 我们对按钮的理解需要包容进几乎关于按钮的一切争议之后, 才能有效地理解按钮的原初逻辑。按钮自产生之日起, 就一直在被重构, 在不同的生产力语境下, 人们就会有不同的按钮构想与按钮产品。
按钮技术已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技术领域, 按钮领域的哲学探析更是稀少的具体哲学进路, 不仅如此, 不断涌现出来的按钮需要、按钮设计、按钮产品等按钮新特征不断催促着按钮技术哲学可以渗透进更为微观毛细的领域。诸如, 超多按钮界面的社会群体需求, 由此引发的按钮技术设计方法、算法思路, 以及基于上述需要的程序设计关键代码的“喷发而出”, 这些更加微观的或者下一个亚分支的按钮技术内部都包含着相对应的隶属哲学领域, 最终达到“全覆盖般的按钮技术哲学分析”。更加具体的甚微的分析还可以“反刍”按钮技术的整体一般研究, 由此“反刍”技术哲学以及一般哲学的经验内容研究。同时, 当代按钮技术的发展还会呈现出一种会聚趋势、技术融合以及集群协同的功效, 由此延伸出哲学问题的会聚性、融合性以及协同性的再度分析, 接口、界面问题的过多涉及是否会形成一种模糊、软化甚至打破“身心二元”“对立统一”等传统世界观, 最终形成一种专门的哲学意义。
按钮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催发出按钮的技术哲学矛盾性思考, 按钮的普遍性不断引起按钮的技术哲学渗透性发生, 按钮技术的更替性不断拉伸着按钮的技术哲学弹性。无处不在的按钮技术现象正合力催促着我们去挖掘按钮的技术哲学新意。我们逐步地将按钮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世界观和身体当中。如果突然有一天身边的按钮无法正常运行, 很多人就会变得生活无序, 头脑里面瞬间空白, 情绪也变得急躁, 心理出现焦虑甚至整个人失控到不可想象。由此可见, 按钮正在成为每个人身体中的一部分, 按钮潜移默化地组装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同时, 毫无疑问, 按钮也正在触及到关于人的终极性问题。从哲学视角去理解和把握按钮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按钮在专业技术领域的认识, 关系到按钮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方向、前沿理念, 每一种按钮产品诞生与成功运用的最基础根据都会与哲学层面的假设及需要发生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与限度。虽然直接以按钮具体哲学为题的研究并不多见, 但是从伦理、美学、人性等“哲学具体、分支层面”对按钮的关切却从未间断。这也从特定的形而上的意义上体现出了哲学对按钮技术的发展价值和意义, 使得按钮在设计取舍上更加人性化, 在功能设置上更具道德感, 整体上更大程度地激发了人的思维能动性优势, 矫正和弥补了人的生理感官有限性缺陷。
按钮的具体技术哲学研究, 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发展意义可期性。我们可以从按钮的演变角度更加清晰地看到人类的省力轨迹与意义表达方式, 更加生动地感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感与趋势力。按钮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几乎每一个领域, 产业工人也越来越多地通过使用按钮技术实现了自身体力劳动的局部解放, 参会代表越来越青睐于通过按钮表决器表达自己的态度, 艺术家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多地依赖着后期键盘手们的再次制作, 医院里面更是摆放了各式各样的上面镶嵌着密密麻麻按钮的检测仪器, 飞机高铁物流交通等每一个环节都在大数据监控下运行, 这些都是可以实现即时的开关切换。教育领域的每一个概念都在逐步与按钮等技术进行对接, 即便是在严谨性十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当中, 也出现了按钮意味的“虚拟实践”字样。由此可见, 不可绕开的按钮正在释放出空前的体力、脑力, 按钮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解放人的具体技术, 按钮技术代表着人解放人的方向与过程, 也代表着人性整体在自然界中的不断增强。不得不说, 现代人都成了“按钮人”, 无形当中都被贴上了按钮能力、按钮生活、按钮实践等标签, 甚至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本质和人的未来等方面, 按钮都成了关键性“装备”存在。不得不注意, 按钮也正在产生技术异化。按钮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彻底展示出了自身的空前强大性, 但我们也要看到由按钮技术所引发的“技术决定性问题”[5]与人文问题正越来越值得深度思考。
将按钮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去分析, 就是从社会历史哲学去对待按钮的具体体现。看待按钮技术存在着两种核心、两种立场, 社会历史视域下的按钮技术, 就是以按钮为核心的研究转向了以人为核心的研究。以人为核心的按钮研究, 需要充分考虑到其人文精神性, 需要考虑到按钮的自然工程性, 同时要理解属于按钮自身的社会历史性, 社会历史性主要就是强调基于按钮与自然、社会和人为各种因素的种种复杂的关联结合体。按钮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与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进步、社会技术等社会有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而然, 按钮技术的社会历史层面的分析又可以延伸出按钮技术经济学、按钮技术艺术学、按钮技术心理学等具体分支。由此看来, 按钮技术更是一种社会实在。这里的社会实在与自然实在有着截然不同的方面:①这里的按钮实在性突出了人类实践需要的实在性。按钮实际上完全是“自动化的助推器”; 在按钮引发的自动化语境下, 一个人的工作量大小已经成了无法计件的新情况。②基于我造物演变而来的物实在。③是被人类了解了真相的自然实在。④不能忽视物理化学等内在的逻辑空间约束性。按钮的社会性也可以直接等同于按钮技术的社会价值性, 按钮是“有用性的结合体”, 更是“有用性的产物”,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按钮技术的有用性是对人群有偏向的, 也就是对一部分人有用, 对另外一部分人无用, 甚至有害。分析按钮技术的社会价值性确实要考虑按钮技术的主体行为、社会文化、技术意图等方方面面的要素。比如, 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通过摁按钮来完成工作, 这一行为固然反映出人类技术的进步, 也折射出工人生活条件的改善, 但同时是否还存在着资产阶级与按钮型工人阶级的关系状况呢?按钮技术的生成是一个社会复杂体产物, 我们也需要在不断解构过程中才能靠近真相本身。
3. “形而下”的按钮人本观按钮技术是否完全按照人的尺度存在呢?按钮技术是否绝对服务于人的自由、人的发展?是否意味着人的本质得到一次集中的释放?在按钮世界中, 人的价值是否得到了最高推崇?关于上述问题的争论要比按钮自身的功能研究还要大得多。
首先, 按钮作为一种能工巧匠手里的人工物确实很难逾越道德这一个门槛。人是一个道德体, 古往今来, 庄子、卢梭、马克思、芒福德等人都有过批判“取巧之心”的经典论述。卢梭在1750年《论科学和艺术》当中强调“科学和艺术对人性的泯灭、人性的压抑、风俗的败坏”[6]。倘若按照卢梭的建议, 那我们的唯一出路则只有回归到原始无按钮时代了。马克思也有类似的观点:“技术的胜利, 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7]实事求是地来看, 按钮技术满足了人类开启自然的好奇心, 减轻了人的劳动重负, 提高了效率, 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人借助于按钮满足自身更大贪欲、更大地剥削人。
其次, 按钮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人类自由, 然而按钮技术并不一定意味着人类可以绝对占有自由。人追求的是自由, 自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相对于按钮背后的自动化程序而言, 人类仿佛正在逐步受制于一种崭新的“按钮自由”, 一切对于按钮的依赖正在不断地扩散, 这种依赖感越强烈, 人类的自由就越来越窄。人类最初是想通过按钮控制自然, 后来我们虽然控制了自然, 却从未发现自己成了按钮控制的对象, 我们不仅没有获得职业自主, 反而看清了按钮的本来面目“控制一切, 包括人自身”。
再次, 按钮的普遍存在意味着人的按钮需要处处存在, 不过有一些需要却是假需要。人类的需要有真假之分。恩斯特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技术的每一件精致的作品都包含着一份奸诈的礼品。”[8]按钮是否是一种少数人占有多数人的“阴谋呈现”呢?当然, 过度地批判按钮技术是值得批判的, 过度地怀疑按钮对于人的负面影响也是值得怀疑的。
综上,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按钮是劳动能力的体现, 人类不可能回归到“原始的无按钮时代”, 只可能越走越远; ②人始终是按钮的主体, 人类要实现更加高度的善、自由, 就必然与选择按钮技术紧密地相依在一起,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要服从按钮的需要; ③按钮技术的取向是要走向美学, 按钮其中的“工匠精神、创造之美、责任之美”要得到挖掘, 进而消除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满情绪以及悲观想法。
三、“思想按钮”之算法按钮不是中性的, 而是诸多价值被嵌入其中。当下, 按钮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需求, 除了“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之外, 也已经为更普遍的哲学提供了精神食粮。在按钮近乎“生理零体力需要”面前, 基于体力强弱大小的劳动分工逐步弱化, 基于专业知识技术层面的脑力分工要求越来越强化。虚拟层面的按钮实践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吗?按钮背后所连接的实践平台会增加人们的兴趣实践机会吗?当今时代, 按钮无处不在, 正改变着世界, 同时按钮还让我们知道如何做到的这一切, 这就是按钮逻辑延展性的客观存在。在智能按钮时代, 谁会对其自身的成果负有集体责任呢?实践者, 系统设计者, 还是软件工程师呢?这一系列问题都在标志着思想按钮的到来。“思想按钮”主要是强调一种按钮的智能化、自动化演变趋势, 这一阶段的按钮不再是单一的“按键”, 而是作为一种“决策参与者”存在于人与自然界之间, 同时人的思想可以通过“蓝牙”传递给无形的按钮接收器, 按钮自动解读人的思想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更加合理的判断。
1. “按钮新算法”:关于按钮参与决策的多种解释按钮技术启动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技术存在, 我们当下正处于按钮技术的最普遍时代, 也恰恰处于按钮技术最关键的“转变之界”: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 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 一些诸如“语音控制”“人脸识别” “深度学习”“知识按钮”等最新的无接触式控制技术已经逐步在尝试取代传统的按钮技术。诸如:“谈话间樯橹灰飞烟灭”, 亚马逊Echo、Google Home, Harman Kardon或Bang & Olufsen等声控技术, 正在将声音、数据组合及程序控制家电与自然物体自然连接起来; 基于人脸特征点、整幅人脸图像、模板、神经网络等识别算法的人脸识别技术, 实现“无人力介入的按钮技术触发”; 继而, 按钮触发逐步从“机械触发”到“知识、信息决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1992年就提出了“Medline Button”[9]81的概念, 并利用3~4个按键缩减了一系列复杂的信息管理步骤; 1997年又研究开发了InfoButton应用, 用以改善信息获取, 解决临床信息需求。从仅仅是一种力的转换到现在的“参与决策”, 人们需要按钮技术的不再是单纯自然力的支持, 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调用、支持”, “强调按钮在复杂信息处理过程中自动激发串联”, 这就涉及到知识请求、知识应答、记忆知识库和知识内容元数据标准建议, “预测信息需求, 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从一个体系向另一个体系的转换使用”[9]85。在可预见的未来, 通过脑机一体, 做到思想之力直接与自然物的互通关联, “最后一摁”的消失, 这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发展彻底进入到了脑力劳动为主的时代。思想直接产生自然力, 意念改变世界最终将会成为现实, 超人成为可能。到此为止, 人类对于按钮技术揭示出以下几个飞跃阶段:①从人依赖人自身身体到偶然的自然物发现利用; ②从偶然的自然物利用到人工按钮技术出现; ③从人工按钮有形技术出现到“非接触的人工知识无形按钮”; ④从按钮的触发技术到按钮的决策技术。无按钮时代将最终呈现出这样的一种局面:人类对自然物的控制告别了身体之力的直接接触, 而是依赖于更加多样的声音、热度、图像、算法等载体进而启动自动化程序。
2. “按钮之力”的消除虚拟, 是人类未来必须面对的哲学难题[10]。人类不再为了启动机器而劳苦奔波、费神费力地查询、监视, 这一切将全部交给大数据等信息化机器人, 继而实现“人机和谐的状态”[11]。与此同时, 工程师的思想可以启动智能工厂, 厨师的思想可以启动厨房继而制作美味的午餐, 教师的思想可以检查大家的学习作业, 在无肢体接触过程中思想可以实现对工具的启动, 这算是人类控制力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算法革命。伴随着思想识别、思想解读、思想加工、思想复原、思想共享等新技术的出现, 在人类未来社会中, 当人类的手不再放置在按钮之上, 按钮形式上是不见了, 但是其功能存在并没有消失, 只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存在着, 人类通过它洞悉着社会的运行。我们称这种按钮的存在就是一种“按钮之眼”。按钮之眼是一种观察人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独特视角, 在其中, 既有着传统社会当中人与外在社会的一种对立性, 也有着新技术语境下人与外在的融合性。按钮之眼实际上是将人与外在的对接之处上推到人的思想层面, 也可以理解为将人的思想延伸至他所触及的物体之上, 继而, 实现了一种思想与外在的内在关联。按钮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物理开关, 更好比是一种游走的可以随时发生作用的决定者。按钮之眼的睁开, 意味着人类重新回归自然界, 只不过这里的回归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回归, 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充分掌握基础上的一种回归, 这里的回归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再次理解。
按钮技术的存在就是人利用信息技术驱动力改造自然界的具体表现, 具体流程是“思想驱动身体, 身体启动按钮, 按钮链接自动化, 机器自动化改造自然”, 倘若省去按钮环节和身体, 就演变成了“思想驱动自动化, 机器自动化改造自然”的流程, 实际上, 思想驱动身体虽然可以轻易实现, 但并不是简单地可以轻易理解的, 更是难以计算出来的。有问题请举手, 投降要举起手, 我是警察、你背过手去, 等等, 这些常见的思想驱动手部肌肉、骨骼等现象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发挥作用呢?假如我们将人的思想看做是特殊的物质性活动, 那么思想驱动身体的现象就是一种物质间的能量转换, 这倒是好理解“强大意志力的恐怖呈现”, “人在紧急情况下的本能不可思议”, 甚至, 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认识你自己”成了哲学界的老难题了。假如意识不同于物质, 这里就存在着一个“意识作用于物质”与“物质作用于意识”的交互过程。物质作用于意识, 一般来讲就是属于一种“刺激—反应”的过程, 那么与之相反的意识作用于物质呢?是不是应该属于一种“反应—刺激”过程呢?意识精神与物质手之间的力如何来核算呢?现实社会中, 我们一般认为一个拥有强壮肌肉与骨骼的人力气肯定大, 一个身板瘦弱的人力气肯定小, 现在来看, 这里的力气大小对比仅仅是从个体的外形来看的,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更加准确地测算出一个人所隐含的“生理力+精神力”的全面力呢?关键是如何去把握一个人身体内部的思想力大小呢?这里的思想力是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呢?很多影片当中的“太极力”“病床上的乐观力”等思想力的现象已被大家挖掘出来, 但是要客观地测算出思想力, 还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地忘我研究。起源于人对身体的控制, 人类在自然界生存延续过程中“自身力量的便捷使用”, 一方面是人类意识世界中存在的一种经验集成, 另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界材料的选择、改造和利用。
四、结语小小的按钮是一个缩影, 通过从“自然按钮”“社会按钮”向“思想按钮”的转换, 我们发现了一个庞大的按钮形态体系。我们不仅可以看清按钮的演变历史, 我们还可以看清人类发展的效率原则, 甚至我们还可以解读人体内部的思想按钮。小小的按钮, 在其最初形态, 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杠杆存在, 当人类发展到现阶段, 它俨然已经成为了现实中“撬动地球的支点”, 小到键盘上的字母按钮, 大到火箭升空的倒计时按钮, 丰富多样的按钮世界越来越在新时代发挥出了其魔盒效应。通过“自然按钮”, 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提升人类社会在自然界当中的力量话语权; 通过“社会按钮”, 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把握人类社会的关系脉络; 通过“思想按钮”, 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发现人的思想在自然界当中的传递痕迹。
[1] | 肖峰. 信息的哲学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114. |
[2] | 马塞尔·莫斯.论技术、技艺与文明[M].蒙养山人, 译.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84. |
[3] | 海德格尔. 技术的追问[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6: 925. |
[4] | 吴国林, 傅铭, 齐康. 技术人工物可靠性的哲学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2): 112. |
[5] | 黄晓伟, 张成岗. 技术决定论的现代性透视:源起、脉络及反思[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 34(11): 27. |
[6] | 卢梭.论科学和艺术[M].何兆武,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3: 10. |
[7] |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M]//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778. |
[8] | 恩斯特·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M].沉晖, 海平, 叶舟, 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65. |
[9] | Cimino J J, Johnson S B, Aguirre A, et al. The Medline Button Proceedings[C]//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Sixteenth Annual Symposium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Care.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1992. |
[10] | 陈志良.虚拟: 哲学必须面对的课题[N].光明日报, 2000-01-18(B3). |
[11] | 肖峰, 胡小玉. 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和谐的多维建构[J]. 河北学刊, 2019(2):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