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按钮的技术哲学新意
    张晓锋
    2019, 21 (5):  441-44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01
    摘要 ( 543 )   HTML   PDF(950KB) ( 597 )  
    按钮渐成人身体的一部分、社会关系的一网结,思想演变中的一算法。作为常见的技术表现形态,按钮可以成为一种解析技术具体现象学的切入点。以按钮为例,从“自然按钮、社会按钮、思想按钮”维度,以小见大,深度解析按钮的技术哲学内涵。从自然按钮的力量角度来看,按钮是人体器官的延伸物和演化物;从社会按钮的价值角度来看,按钮是社会建构出来的多功能工艺体;从思想按钮的算法角度来看,按钮代表着人的智能化、自动化等未来趋势。围绕按钮相关概念的由来、特征、枢纽功能、未来趋势等问题展开深入剖析,尝试揭示其背后的物质性、社会性、时代性、思想性,希冀在具体技术的哲学研究方面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暴力电脑游戏的道德困境及其超越——基于米格尔·西卡特的模型与方法
    吴一迪
    2019, 21 (5):  449-45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02
    摘要 ( 494 )   HTML   PDF(998KB) ( 1099 )  
    暴力电脑游戏的道德困境指的是游戏中的暴力内容很可能使玩家在现实中也实践相应的暴力行为。根据西卡特的模型,该困境的形成机制是工具性的游戏玩法与表征冲突的暴力内容和行为的相遇与后续的脱敏效应及其影响。可从三方面超越该困境:设计师的伦理游戏设计,让暴力内容以虚构的形式参与到对具有人文内涵的伦理命题的表达中来,在“程序梯度”和“语义梯度”之间制造冲突,从而唤醒玩家的伦理意识;玩家的伦理游戏玩法,主动运用其伦理价值观反思其游戏行为,并管理游戏系统;监管部门可通过制定分级制度、搭建线上平台、完善职业规划进行管理。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了批判和改进(增加一个“技术梯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及其哲学基础
    万长松,孙启鸣
    2019, 21 (5):  456-46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03
    摘要 ( 834 )   HTML   PDF(918KB) ( 864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日趋复杂,“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历久弥新,意蕴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四大领域的世界竞争中取得辉煌成绩,特别是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一枝独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工程师不断传承与发展的工匠精神。这种工匠精神发展到新时代,已经摆脱了微观个体匠心独运的局限,上升为宏观集体意义上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以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探究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加以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轨道交通运营的大气污染减排效应评估——一个准自然实验设计
    郭施宏,陈丽强
    2019, 21 (5):  462-46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04
    摘要 ( 478 )   HTML   PDF(952KB) ( 966 )  
    基于断点回归的准实验设计,对北京市轨道交通开通的大气污染减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通过带宽检验、断点处检验、控制变量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回归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开通整体上促进了北京市的大气污染减排,轨道交通的开通降低了空气中的PM2.5、PM10、SO2、CO、NO2浓度,但并没有降低O3浓度,各项检验均验证了这一结果的稳健性。此外,基于全国样本检验了这一效应的外部有效性以及轨道交通的替代效应。拓展检验的结果表明,轨道交通运营对大气污染的减排效应依然显著,而这一效应主要是轨道交通替代私人汽车、出租车及公共汽车实现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台生态系统中用户价值体系的形成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用户契合视角
    宁连举,孙中原,肖朔晨
    2019, 21 (5):  470-47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05
    摘要 ( 501 )   HTML   PDF(1295KB) ( 843 )  
    根据用户契合理论,用户非交易性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基于此,从用户契合视角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平台生态系统中用户价值体系的形成和驱动机制。阐述了平台生态系统中的用户资源贡献和用户价值分类;探索了用户资源到用户终身价值、用户分享价值和用户共创价值的形成机制,并梳理了交易行为、广告行为、分享行为和共创行为在用户价值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刻画并验证了用户契合对用户价值体系的驱动作用,为平台企业的运营管理以及管理者识别、理解和挖掘用户资源及用户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家庭冲突和反刍思维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林,时勘,骆冬嬴
    2019, 21 (5):  480-48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06
    摘要 ( 530 )   HTML   PDF(985KB) ( 851 )  
    以高校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工作-家庭冲突和反刍思维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刍思维对组织支持感和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反刍思维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组织支持感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组织支持感在反刍思维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疏离感对反刍思维和组织支持感有正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扩散的多重逻辑——面向中国省份的事件史分析
    韩啸,吴金鹏
    2019, 21 (5):  489-49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07
    摘要 ( 448 )   HTML   PDF(953KB) ( 641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自主性扩散阶段的扩散速度远远快于强制性扩散阶段,这与现有理论解释相悖。由于缺乏实证研究讨论具体的作用机制,为了找到合理解释,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引入多重逻辑,使用事件史分析法对2004—2015年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在不同扩散阶段下发挥主导作用的组织行为逻辑。研究发现,在自主性扩散阶段受效率逻辑与行动者逻辑的双重驱动,在强制性扩散阶段受到合法性逻辑与效率逻辑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扩散内在逻辑的认识与理解,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上海市Y村的案例考察
    张玉强,张雷
    2019, 21 (5):  497-50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08
    摘要 ( 653 )   HTML   PDF(978KB) ( 1777 )  
    长期的乡村发展实践表明,单纯的行政推动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乡村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内源式发展理论视角切入探索乡村振兴“何以可能”,有助于厘清乡村振兴实现的关键变量和内生基础。采用案例研究和访谈的方法,通过对上海市Y村由贫困村“蝶变”成“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案例剖析发现,“外源动力”保障下的乡村内源式发展的微观动力机制为:以优势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内生是乡村内源式发展的基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以乡村自组织实现组织动员是核心也是关键;激发地方居民的乡土记忆,实现身份认同是重要保障。研究发现,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是乡村内生力量和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等外生力量有机结合的结果,Y村实践为实现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利供给中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考量——基于地区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水平差异的研究
    郭凤林,严洁
    2019, 21 (5):  505-51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09
    摘要 ( 434 )   HTML   PDF(944KB) ( 657 )  
    传统对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水平的研究注重对地方政府供给能力而非供给意愿的考察,但在福利产品中,维护社会稳定被视为政府供给的重要目的。利用全国性调查数据,考察了地区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对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地区社会稳定风险水平对医保筹资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显示出地方政府在福利供给中对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吸纳。但这种吸纳主要来自于制度内政治参与所表达的诉求,对社会化和制度外渠道表达的诉求则关注不足,需要提高对社会化和制度外参与诉求的吸纳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商标抢注行为中诚信条款的司法适用研究
    张铃
    2019, 21 (5):  512-51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10
    摘要 ( 458 )   HTML   PDF(932KB) ( 629 )  
    我国2013年《商标法》第7条增加了诚信条款,明确任何商标申请和使用行为应遵循诚信原则。诚信原则对商标权的取得提出了洁净之手的要求,这与在先使用商标是否具有知名度、抢注人与被抢注人是否具有特定联系不具有直接关系,诚信条款能够弥补具体条款在遏制商标抢注时的规范性疏漏、纠正第44条第1款在保护特定私人利益上的解释困难和适用混乱。商标申请人主观上明知商标在先使用或注册,以竞争性阻碍或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注册商标属于违反诚信条款的抢注行为,应作为宣告商标无效的相对理由,同时在商标侵权救济中,拒绝对抢注商标提供任何保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治化视角下社区治理“政策围城”之走出
    陈光
    2019, 21 (5):  519-52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11
    摘要 ( 400 )   HTML   PDF(934KB) ( 530 )  
    政策驱动是我国社区治理规范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颁布了大量的社区治理政策性文件,形成“政策围城”之势。公共政策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存在着“两难困境”:一方面公共政策在社区治理规范化中发挥重要功能,例如明确社区治理的理念与目标定位、建构社区治理的宏观体制与微观机制等;另一方面公共政策同样存在作用局限乃至缺陷,如因政策自身属性而导致的政策失灵、对国家公权力的过度信任而约束不足等。为此,需要重新定位公共政策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通过融入法治原则或理念、进行规范衔接与合作、开展政策评估等方式,提升社区治理中公共政策的品质,从而真正走出“政策围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研究
    状态-结构-绩效视角下大学学术锦标赛制研究
    陈良雨,汤志伟
    2019, 21 (5):  526-53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12
    摘要 ( 421 )   HTML   PDF(921KB) ( 926 )  
    学术锦标赛是大学与科研人员分别扮演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通过相应的业绩规则,建立起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与奖励报酬之间联系的一种激励制度。在状态-结构-绩效研究范式下,互惠激励、科研量化、资源竞争构成大学学术锦标赛制的状态因素,并进而形成大学学术锦标赛制结构的目标设定上的标杆式、内容设计上的驱赶式和推行风格上的集权式;而在此因素的作用下,大学学术锦标赛制在学术资本、大学功能以及研究取向上取得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果要发挥大学学术锦标赛制的积极功效,那么需要通过环境重构和制度重构等实现大学学术锦标赛制的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成就变动、关系使用与职业地位获得
    李黎明,廖丽
    2019, 21 (5):  532-53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13
    摘要 ( 410 )   HTML   PDF(954KB) ( 652 )  
    通过分析2014年和2016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调查”的数据发现个人获得初职后,其教育成就变动情况与职位获得方式对职业地位有不同的影响机制。初职后,不同教育文凭对劳动者的激励不同,成人高等教育更容易吸引劳动者“再深造”。获得初职时,使用“关系”的求职者未来更可能发生教育成就变动。获得现职时,使用“关系”的求职者更可能实现职业地位向上流动,但是,教育成就变动对职业地位上升的影响并不显著。初职后,教育成就的变动只是弥补了教育信号的不足,并没有像社会关系的作用一样解决雇主对工作能力的信任危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文学研究
    自我的疏离与回归:《莱娜》对女性身份构建的思考
    时贵仁,李晓涵
    2019, 21 (5):  539-54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14
    摘要 ( 509 )   HTML   PDF(916KB) ( 822 )  
    马克思异化理论指出当人的本质外化为异己的他物时,人与其本质成为对象性的关系而异化了。在梅维斯·迦兰的《莱娜》中,男性话语对女性的边缘化使莱娜既无法从家庭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也无法从社会获得认同。否认“自我”的主体最终由外在的家庭与社会转化为个体本身,造成了“自我”的异化。因此,女性必须回归自我、完善自我,成为参与家庭与社会的主体,彰显自身的主体性价值,才能避免男性话语的异化,实现身份的构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者身份的真相:奈保尔的《抵达之谜》及其认知模式
    张德旭
    2019, 21 (5):  545-55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5.015
    摘要 ( 823 )   HTML   PDF(927KB) ( 1020 )  
    《抵达之谜》展现了奈保尔在英国多元文化主义时期对“他者”身份真相的探求。小说引导读者体认两种真相:一方面,通过移民主人公对英格兰反复的错误认知行为,奈保尔暗示殖民主义施加于被殖民者的认知暴力;另一方面,通过主人公对英国人的渐进式认知,小说揭示了撒切尔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重振英国国民身份这一政策的意识形态性,展示了白人“自我”与移民“他者”之间的身份联结,借此打破了后殖民解读中常见的“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逻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