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侯壮壮, 修世超, 王雨时, 姚云龙. 不锈钢材料预应力磨削表面耐蚀性能数值模拟[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2(7): 972-979. |
[2] |
张雅静, 郭廷廷, 李帅平, 彭武贤. 医用可降解Mg-3Zn-0.5Sr合金耐蚀性及细胞毒性[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9(7): 976-980. |
[3] |
陈红星, 李建中, 于子涵, 刘常升. IF钢冷轧板表面元素富集行为及其耐蚀性[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9(6): 803-807. |
[4] |
胡智评, 许云波, 谭小东. 一种Mn-Al系TRIP钢的临界区奥氏体稳定化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7(2): 179-183. |
[5] |
刘芳, 于福晓, 赵大志, 左良. 时效时间对变形铝硅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7(1): 34-38. |
[6] |
王猛,孙明雪,李成刚,刘振宇. 冷却速度对5Ni钢组织和相变温度的影响[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5(2): 223-227. |
[7] |
李世伟,高波,涂赣峰,朱广林. Mg对Galvalume镀层微观结构、耐蚀性和成形性的影响[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8): 1136-1139. |
[8] |
徐东,朱苗勇,唐正友,刘振民. SCM435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3): 356-359. |
[9] |
李凤华,衣晓红,樊占国,张景垒. 硼稀土共渗钛合金的耐蚀性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2): 261-264. |
[10] |
李华英,丁桦,丁昊,邱春林. 合金元素和固溶温度对TRIP/TW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2): 209-213. |
[11] |
曹光明,孙彬,刘小江,张琳. 热轧高强钢氧化动力学和氧化铁皮结构控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1): 71-75. |
[12] |
张旭明;王建军;刘春明;殷跃军;. 硅烷水解时间对Q235钢表面VTES膜层耐蚀性的影响[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9): 1278-1281. |
[13] |
邱以清;刘振宇;周国平;王国栋;. 双辊铸轧新型耐候带钢的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7): 945-948. |
[14] |
段争涛;李艳梅;朱伏先;樊中免;. 不同工艺低碳Nb-B贝氏体钢组织性能[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6): 823-826+847. |
[15] |
王丙兴;胡啸;王昭东;王国栋;. ADCOS-PM工艺下中厚板冷却速度控制方法[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4): 509-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