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正江;马成;. 论大学素质教育的异化与归真[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2): 174-179. |
[2] |
田爱民;张凯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7(2): 141-143. |
[3] |
-. 东北大学科学学与创新工程管理博士点介绍[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4): 313--. |
[4] |
陈文娇;郝世栋;裴战存.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素质教育[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3): 226-228. |
[5] |
许艳秋.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3): 208-210. |
[6] |
刘慧. 高校德育工作中美育的战略意义及实施途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1): 73-75. |
[7] |
远德玉. 科学创造精神与技术创新精神关于两种精神——两种素质异同的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1): 1-3. |
[8] |
左斌;马士军;牟宏. 实施创新教育模式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2): 138-140. |
[9] |
尹方.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4): 290-292. |
[10] |
孙宏安;马丽生. 促进创新的教育对策[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4): 267-269. |
[11] |
周向东;张大志;王铁光.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3): 220-222. |
[12] |
刘春阳;刘红. 论大学英语素质教育[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3): 197-199. |
[13] |
左平. 艺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2): 95-97. |
[14] |
刁丽君. 书目常识、图书馆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2): 141-142. |
[15] |
左斌. 着眼于21世纪全面加强研究生素质的培养[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 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