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Vol. 8 ›› Issue (1): 52-55.DOI: -
张平;刘力锐;
收稿日期:
2006-01-30
修回日期:
2006-01-30
出版日期:
2006-01-25
发布日期:
2015-11-06
通讯作者:
-
作者简介:
-
基金资助:
-
Received:
2006-01-30
Revised:
2006-01-30
Online:
2006-01-25
Published:
2015-11-06
Contact:
-
About author:
-
Supported by:
摘要: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人性论的完整内容包括了人性好利、恶害、好名三个方面。“因情而治”是韩非设计治国方略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主张“循天顺人”、“道法自然”;韩非治国方略的核心是利、威、名耦合的治道论,而非法、术、势;利治、威治、名治的有机整合是治国的根本方式。利、威、名耦合的治道论是韩非政治思想的精髓,对当代政治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
张平;刘力锐;. 利、威、名:韩非治道论新解——韩非的人性论及治国方略构建[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8(1): 52-55.
-. -[J].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6, 8(1): 52-55.
- |
[1] | 赵杨,王志华,王林. 品牌忠诚和时间压力对强迫性网购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5): 40-49. |
[2] | 赵常友,刘承宇. 语言生态化研究及生态语言学的两个转向[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2): 112-119. |
[3] | 丁新峰,吕明臣. 象似性与任意性非对称性否定问题理论探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6): 644-650. |
[4] | 李黎明,廖丽. 教育成就变动、关系使用与职业地位获得[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5): 532-538. |
[5] | 刘熠,刘平. 新闻漫画中“贫困”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4): 419-427. |
[6] | 任蕊. 语言理解:从认识论到本体论向度的存在[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3): 319-324. |
[7] | 曹盛民,史万兵. 基于价值链—政策工具二维框架的我国高校体育政策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6): 608-614. |
[8] | 孙峰. 网络时代政策议题建构的信息把关过程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5): 490-497. |
[9] | 周海明.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进化论及其生物进化基础[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1): 99-104. |
[10] | 宋健楠. 维特根斯坦与韩礼德语言观之意形融合:继承与超越[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3): 319-324. |
[11] | 宋官东,陈震,耿海天. 俄罗斯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初探[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1): 79-84. |
[12] | 刘钟鸣,谢刚.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理论对语言线性结构的解释学意义[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1): 91-96. |
[13] | 刘秉毅.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6): 639-644. |
[14] | 卢艳芹,彭福扬. 人与自然的友谊文化何以可能[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4): 344-349. |
[15] | 于洋欢. 互文性与模因论的差异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4): 436-44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