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1).
|
[2] |
张林,蒲清平.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创新与价值意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6):137-148.
|
[3] |
许恒兵.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战略考量与理论贡献[J].南京社会科学,2024(3):1-9.
|
[4] |
蒲清平,黄媛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6):1-11.
|
[5] |
李政,廖晓东.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生成逻辑、原创价值与实践路径[J].江海学刊,2023(6):91-98.
|
[6] |
胡莹,方太坤.再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形成路径——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视角[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4(2):39-51.
|
[7] |
周文,李吉良.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J].社会科学辑刊,2024(2):114-124.
|
[8] |
王飞,韩晓媛,陈瑞华.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24,46(6):12-19.
|
[9] |
王国成,程振锋.新质生产力与基本经济模态转换[J].当代经济科学,2024,46(3):71-79.
|
[10] |
翟云,潘云龙.数字化转型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动力—要素—结构”框架的理论阐释[J].电子政务,2024(4):2-16.
|
[11] |
张森,温军.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一个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管理,2024,46(7):1-9.
|
[12] |
刘友金,冀有幸.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当拼在数字经济新赛道[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7(1):89-99.
|
[13] |
王琴梅,杨军鸽.数字新质生产力与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6):61-72.
|
[14] |
徐政,张姣玉.新质生产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价值旨向、逻辑机理与重要举措[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53(2):104-113.
|
[15] |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下[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37.
|
[16] |
和军,张依.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工业竞争力演变、原因及提升路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5):25-33.
|
[17] |
魏后凯,李玏,杨沫.东北县域人口流失的特征、原因及应对措施[J].社会科学战线,2022(8):89-95.
|
[18] |
吴昊.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政策支持:基本原则与着力方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4):79-87.
|
[19] |
韩文龙,张瑞生,赵峰.新质生产力水平测算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41(6):5-25.
|
[20] |
孙丽伟,郭俊华.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4,40(9):5-11.
|
[21] |
孙亚男,刘燕伟,傅念豪,等.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模式、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J].财经研究,2024,50(6):4-18.
|
[22] |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N].人民日报,2024-03-06(1).
|
[23] |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
[24] |
顾严,张欣欣,马小腾.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化阐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4(1):73-83.
|
[25] |
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35(7):1-7.
|
[26] |
张方洲.新质战斗力(国防知识)[N].人民日报,2015-11-29(6).
|
[27] |
何兴元,王宗明,辛晓平,等.东北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变化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
[28] |
唐呈瑞,逯承鹏,杨青,等.东北老工业区生态安全动态演变过程及驱动力[J].生态学报,2017,37(22):7474-7482.
|
[29] |
张忠华,胡杰,邵羽函.“双碳”目标下东北区域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思考[J].中外能源,2022,27(2):17-23.
|
[30] |
任鹏,刘丹丹.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发展历程、理论内涵与实践理路[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2):121-128.
|
[31] |
韩喜平,杜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学理性解读[J].思想战线,2023,49(4):12-18.
|
[32] |
张杰.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与中国实践路径[J].河北学刊,2024,44(3):127-134.
|
[33] |
周文,许凌云.再论新质生产力:认识误区、形成条件与实现路径[J].改革,2024,(3):26-37.
|
[34] |
边恕,刘译阳.东北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机制设计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3):132-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