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27 ›› Issue (4): 144-150.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4.015
• 语言文学 • 上一篇
潘伍豪
Wuhao PAN
摘要:
在生态批评发展进程中,污染研究有三种面向,分别是人类文明弊病、政治斗争焦点和人类与非人类共存问题,体现了其研究重心和理路的转移。在其诞生之初,污染被理解为人类压迫和剥削自然的结果,也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指导下现代文明的产物,污染治理表现为对现代性与人类文明的反思。第二阶段,污染与被殖民地(不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弱势群体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运动密切相关,重点在于污染转移中的责任划分。这两种研究都将污染视为人类内部问题,区别在于其复杂性不同。第三阶段将污染物视为有能动性的行动者,污染的解决既要考虑其能动性,又要兼顾对非人类生命产生的可能影响,由此产生关怀非人类他者的生态政治和环境伦理构想。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