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1985年, 第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5-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离心式压缩机非对称螺壳的损失和最佳速度的决定
    成心德
    1985, 6 (2):  1-9.  DOI: -
    摘要 ( 147 )   HTML   PDF(452KB) ( 361 )  
    本文用边界层理论推导出计算离心式压缩机非对称圆断面螺壳摩擦损失的公式,在同时考虑摩擦损失、螺壳入口冲击损失和出口扩压管损失的条件下,提出决定螺壳内最佳平均速度的方法,实例表明,按作者方法计算出的螺壳总损失比用现有各方法计算的结果更加逼近实验值,且用此法根据最小损失原则设计出的螺壳,可获得高的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氧化钙-氧化锆陶瓷中过剩氧浓度的确定
    窦士学;C.R.Masson;P.D.Pacey
    1985, 6 (2):  10-16.  DOI: -
    摘要 ( 141 )   HTML   PDF(417KB) ( 345 )  
    本文采用吸收-解吸氧的方法测定了CaO-ZrO_2在氧压10~(-8)~1.0大气压范围内的过剩氧浓度,实验研究了影响过剩氧浓度的各种因素:氧压,温度,掺杂氧化物及杂质。结果表明,具有变价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是该材料过剩氧浓度的决定因素。关于电子正孔扑捉模型的假设从实验上得到了证实。在本文条件下电子正孔的扑捉中心是Fe″Zr。过剩氧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氧在该陶瓷的溶解热为191kJ/mole。利用晶体缺陷热力学平衡导出了电子正孔浓度与氧压的依赖关系,在恒温下电子正孔总浓度正比于Po_2~(1/4),理论表达式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本文的发现对于改进固体电解质的响应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氢原子的斯塔克效应
    姜迅东
    1985, 6 (2):  17-23.  DOI: -
    摘要 ( 163 )   HTML   PDF(319KB) ( 1723 )  
    本文根据量子力学中关于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对氢原子的二级和三级斯塔克效应分别作了具体的分析,并讨论了n-1能级斯塔克效应中氢原子能级的分裂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合金和锡磷青铜合金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研究
    刘国禄;王志兴;魏海荣
    1985, 6 (2):  24-27.  DOI: -
    摘要 ( 142 )   HTML   PDF(224KB) ( 358 )  
    本文报导了银合金和锡磷青铜合金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研究结果:界面的断裂强度不低于银合金的断裂强度,并用Seah的准化学方法计算了复合界面断裂强度,结果表明,界面断裂强度为447.1MN/m~2,略高于银合金的断裂强度,与试验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形试样的极限载荷和J积分
    曹俊南;周康年;刘乃积
    1985, 6 (2):  28-36.  DOI: -
    摘要 ( 149 )   HTML   PDF(400KB) ( 296 )  
    本文根据塑性力学滑移线场理论求出C形试样的极限载荷P_L,通过试验找到C形试样的无量纲柔度BEC表达式和加力点间弹塑性位移△表达式,并根据J积分与形变功的关系式提出C形试样的J积分公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铁冶金企业中降低能耗的一些概率统计模型
    王永葆;王向阳;陈志娟;姜信君;郑海旭
    1985, 6 (2):  37-44.  DOI: -
    摘要 ( 192 )   HTML   PDF(401KB) ( 361 )  
    冶金企业中烧结、焦化、炼钢和轧钢等工艺过程能耗较大,本文以现场的大量数据,试用概率统计方法,上机计算,寻找到能耗和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为生产单位的参考。此外,还计算了复相关系数;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回归方程是否显著;对回归系数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得到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及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凿人力-凿深曲线的测定与分析
    唐春安;徐小荷
    1985, 6 (2):  45-51.  DOI: -
    摘要 ( 131 )   HTML   PDF(762KB) ( 333 )  
    本文对钎头凿入岩石的动态过程进行了试验测定,并对影响凿入力-凿深曲线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钎头刃长、冲击速度和钎刃初始凿入深度,都是影响凿入力-凿深曲线的重要因素,试验测定的实际凿入峰值力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铝电解槽干式解剖
    姚广春;邱竹贤
    1985, 6 (2):  52-59.  DOI: -
    摘要 ( 247 )   HTML   PDF(672KB) ( 417 )  
    铝电解质对炭内衬和保温层的渗透是导致铝电解槽破损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两种大型铝电解槽干式解剖所见到的现象及采样分析结果,讨论了铝电解质渗透途径,渗入物质的相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也分析了渗入物质对炭内村和保温层的侵蚀作用,渗入物质主要是NaF、Na_3AlF_0、CaF_2、Al_2O_3,它们是靠“电毛细现象”和铝液及金属钠的“帮助”渗入到炭内衬中,渗入到保温层中的电解质与粘士耐火砖反应生成SiF_4气体,使生成的灰白质层膨胀,将炭内衬向上拱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学术交流简讯
    王晶梅
    1985, 6 (2):  60--.  DOI: -
    摘要 ( 138 )   HTML   PDF(84KB) ( 277 )  
    <正>为扩大我院与香港华力公司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我院蒋仲乐、王太明等领导同志一行四人应该公司邀请于85年1月5日至18日赴香港洽谈技术合作事宜。热能系副教授郎逵、机械系讲师乔中复随省科协“热管技术代表团”于1985年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铝酸钠溶液比热数学模型的研究
    杨毅宏;毕诗文;李春荣;张亚男;孙成材
    1985, 6 (2):  61-68.  DOI: -
    摘要 ( 161 )   HTML   PDF(411KB) ( 327 )  
    本文在实验测定的基础上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工业铝酸钠溶液比热的数学模型,为工业设计与生产中的热工计算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该公式描述了工业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氧化铝、碳酸钠、硫酸钠和温度对比热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压操作的理论和实践
    张家驹
    1985, 6 (2):  69-77.  DOI: -
    摘要 ( 147 )   HTML   PDF(577KB) ( 346 )  
    高压操作不仅能有效提高冶炼强度,而且能有效降低焦比,炉顶压力每提高0.1kg/cm~2,燃耗降低1~2%,炉容愈大,炉顶压力应愈高,高炉强化程度愈高,愈需要实行高压操作,高压强化的实质在于增加气体的密度以增加其质量流量,它可用高压特性曲线来描述,高压节能归结为抑制了直接还原,发展了间接还原,改善了顺行和煤气利用,但随着炉顶压力水平提高,燃耗降低幅度减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低还原球团盐酸不溶物含量的研究
    史占彪
    1985, 6 (2):  78-85+153.  DOI: -
    摘要 ( 130 )   HTML   PDF(1096KB) ( 293 )  
    系统地研究了以某铁精矿为原料生产还原铁粉的一次还原过程中各工艺因素与盐酸不溶物含量变化的关系,一次还原中盐酸不溶物剧增的基本原因是还原过程中的矿物转化,矿物转化除生成盐酸不溶物外,还伴有难溶性矿物出现,各工艺因素中对矿物转化的影响以还原温度最显著。因此,以精矿作原料生产还原铁粉,首先要尽量降低杂质含量,选用纯净的铁精矿;其次应根据原料确定合适的一次还原工艺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稀土对硫易切削奥氏体不锈钢切削性与耐蚀性的影响
    刘永铨;宰相勇
    1985, 6 (2):  86-93+153.  DOI: -
    摘要 ( 135 )   HTML   PDF(2643KB) ( 315 )  
    本文研究了稀土对硫易切削奥氏体不锈钢切削性能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稀土的加入,改变了硫化物的组成和形态,并显著降低了一些氧化物夹杂(Al_2O_3,SiO_2等)对切削性能的有害影响。当稀土和硫的加入量适宜时,不仅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在H_2SO_4,HNO_3以及3%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也接近甚至优于基础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1023合金σ相形成动力学研究
    王志兴;张国仁;杨洪才
    1985, 6 (2):  94-100+156.  DOI: -
    摘要 ( 146 )   HTML   PDF(1144KB) ( 422 )  
    C1023铸造镍基高温合金,在试验温度(800~950℃)范围内时效50小时,有σ相析出,析出数量在900℃出现峰值,其数量多少主要取决于相的长大线速度,低于900℃时,σ相长大线速度主要取决于扩散因素,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高于900℃,σ相相变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增加,σ相析出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本文分析了合金元素对γ相自由能的影响,得出了合金元素对σ相析出作用的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1211合金碳化物转变的试验研究
    杨洪才;王志兴;刘士贵;张承忠
    1985, 6 (2):  101-105+156.  DOI: -
    摘要 ( 141 )   HTML   PDF(1022KB) ( 327 )  
    91211合金是结合我国资源自行设计的一种镍基铸造合金,其特点是无钻高钨,在高温下具有高强度,合金相的研究表明,合金铸态时存在MC、M_θC两种类型的碳化物,其总量为1.5%。本文应用热处理,电解萃取、化学分离方法,研究碳化物的稳定性及转变的数量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径单辊传动冷轧带材力能参数的研究
    张继民;王廷溥;李生智
    1985, 6 (2):  107-113.  DOI: -
    摘要 ( 134 )   HTML   PDF(384KB) ( 443 )  
    采用四种辊径比,两种带钢原料,三种张力制度,两种润滑条件和各种压下率对异径单辊传动轧制的力能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采用了一种新的张力传感器的标定方法,文中用上界法推导了一个求纯轧制力矩的理论公式,给出了一个用计算机求解的,考虑了从动工作辊和其支持辊的所有附加力矩的轧制压力计算方法,这些理论计算结果和作者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针对冷轧带钢的常见范围,还推导了一个精度和计算机解十分接近的轧制压力简化公式。因此,可在不用计算机的条件下,不需迭代,便可完成轧制压力,轧制力矩的计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缓进给强力磨削深沟槽表面二维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
    马正元;郑焕文;张春元
    1985, 6 (2):  114-120.  DOI: -
    摘要 ( 181 )   HTML   PDF(437KB) ( 337 )  
    应用电阻应变计法研究了缓进给强力磨削产生的深沟槽侧面的表面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磨削加工后的表面残余应力随加工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最大的残余压应力出现在最表面上,该最大表面应力随砂轮转速或工件进给速度增加而减小,随磨削深度或磨削宽度减小而增大,工艺参数增大时残余应力层的厚度增加,在缓进给磨削加工中采用低砂轮转速,低工件进给速度、小磨削深度或小磨削宽度是有利的。最后,必须用一个特殊的喷嘴采用增大压力的冷却液清洗砂轮端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辐条式绳轮强度的研究
    雷小刚;彭兆行
    1985, 6 (2):  121-126.  DOI: -
    摘要 ( 175 )   HTML   PDF(363KB) ( 405 )  
    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已有绳轮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辐条式绳轮的力学模型,编制了有限元计算绳轮的专用程序,电算得到轮缘和轮辐的应力及变形规律。通过量纲分析和电子计算机正交试验,确定出影响绳轮强度的主要参数为:钢绳包角α、摩擦系数μ、轮辐数n、轮辐与轮缘的截面惯性矩比J_f/J_y,考虑到经济性和结构的力学特性,作者建议在绳轮设计中取n=10,J_f/J_y=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定瞬时几何和运动参量的机构综合
    李德锡
    1985, 6 (2):  127-134.  DOI: -
    摘要 ( 154 )   HTML   PDF(412KB) ( 336 )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指定瞬时几何和运动参量机构综合问题的方法,可用于指定动点轨迹的曲率、曲率变化率以及动平面和动点直至三阶运动参量的综合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目标配料模型及其应用
    马致山
    1985, 6 (2):  135-141.  DOI: -
    摘要 ( 156 )   HTML   PDF(373KB) ( 330 )  
    本文结合多品种、多指标合金配料方案的选择问题,建立了多目标配料优化模型,并且提出了利用求解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法来求解多目标配料模型的一种简单算法,实例运算结果表明,多目标配料模型考虑因素全面,能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更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远景与重点科研方向
    王之玺
    1985, 6 (2):  142-147.  DOI: -
    摘要 ( 182 )   HTML  
    本文回顾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展望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远景,阐述了应重点发展的科研方向——科研工作的起点要提高,结合我国资源开展研究工作,加强新型材料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