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27 ›› Issue (2): 137-142.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14
罗江华, 沈 菊, 李宏展
LUO Jianghua1, SHEN Ju1,2, LI Hongzhan1,3
摘要: 主体性是个体自主意识和能动性的彰显,是自我认同和价值实现的基础,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对主体性确立的诉求尤为强烈,但数智技术的工具理性逻辑,却有将他们的存在方式同质化和规训化的风险。基于海德格尔“此在”现象学对主体性塑造的阐释,从“技术反思—自我生成—身份建构”三个向度系统分析,数智时代大学生主体性面临生命意义的遮蔽、在场性体验的悬置、人际建构的隔膜等多重困境。针对大学生主体性危机,高校应通过强调虚实融通,构建数智教育新生态;强化个体正念,涵育大学生数智素养;倡导具身型教学,培育主体间交往理性,以重塑大学生的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