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黄群慧
    2025, 27 (2):  1-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01
    摘要 ( 14 )   PDF(2697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挥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效应
    孙久文
    2025, 27 (2):  4-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01
    摘要 ( 7 )   PDF(2697KB)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伦理与哲学思辨
    平台资本主义的技术哲学透视
    王 娜
    2025, 27 (2):  11-1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02
    摘要 ( 12 )   PDF(947KB) ( 15 )  
    基于网络与数字技术兴起的平台资本主义,深刻变革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组织形式和剩余价值谋得方式,使资本逻辑及其规训机制全面嵌入平台技术之中。作为持续生成的技术聚合,平台内嵌并指涉社会关系,塑造着整个社会的劳动过程、消费方式和政治选择。数字技术资本与算法技术权力构成平台资本主义社会操控的新向度,使人的生命活动变得可见、可算、可控。资本与技术的多维耦合使包括劳动力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植入价值创造和资本增殖体系,零工、无酬劳动者与新无产阶级构成平台资本主义时代工人的生存样态。超越平台资本主义,意味着将资本逻辑从平台技术意向结构中去除,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平台治理共同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林格里奇“技术的社会控制”两难命题忽视了什么?
    朱政德
    2025, 27 (2):  18-2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03
    摘要 ( 12 )   PDF(973KB) ( 6 )  
    作为诠释技术失控成因的经典理论,科林格里奇两难命题已被技术评估界争论四十余年。既往研究主要在该命题的框架内权衡细节,极少意识到:科林格里奇由于将西方经济结构预设为无须反思的逻辑前提,只能悬浮在器物属性层面抽象推绎前馈、反馈控制之难,忽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嵌入其中的技术施加了决定性反作用。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带不可调和的公私矛盾,会反复助推有公害却能谋私利的技术涌现并无序蔓延。根治科林格里奇两难命题的策略不是烦琐雕琢设计指标,而是限制资本:在前馈控制环节普及创客教育,改造科斯产权定理,在反馈控制环节依据反垄断法,横向/纵向拆分滥用市场支配权的在位公司,激活垂直创新以摒除技术痼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
    地理溢出效应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动态协调发展分析
    丁志国, 田 雨
    2025, 27 (2):  26-3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04
    摘要 ( 13 )   PDF(1986KB) ( 8 )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4—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内部动态协调发展状态,同时利用基尼系数分解法讨论其演变规律与时空差异,并基于SDM模型考察关键因素对其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14—2021年中国各省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动态协调发展水平基本表现为逐年提高,且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具体体现为东部地区的领先与西部地区的滞后;各省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动态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在各经济分区内部具有负向地理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传统金融实力与区域创新能力均会对其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保统筹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吗?
    方迎风, 周世宏
    2025, 27 (2):  40-5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05
    摘要 ( 10 )   PDF(1286KB) ( 7 )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通过分组回归的方式从健康、收入、生活幸福感和恩格尔系数四个维度分析医保统筹政策对城乡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医保统筹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收入与生活幸福感,降低其家庭恩格尔系数,但对于城镇居民的影响十分有限。医保统筹会通过促进农村居民用非农就业代替农业工作来提高收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群体以及经常性就医于综合医院的群体为医保统筹政策的主要受益群体,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生活幸福感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研究表明,医保统筹政策的推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关注低收入群体以降低城乡各自内部的不平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环境如何驱动“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基于fsQCA方法的联动效应研究
    李钺霆, 高 煜, 何 苗
    2025, 27 (2):  54-6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06
    摘要 ( 13 )   PDF(1034KB) ( 6 )  
    激励“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是补链强链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创新环境是孕育创新的关键性外部条件。以我国31个省的“专精特新”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NCA结合的方法,探讨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力素质、金融环境和创业水平等创新环境因素对“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实现“专精特新”企业高水平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存在三类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路径,即市场—金融双轮驱动型、基础设施—市场双轮驱动型以及市场—人才—创业三边协同型;在一定条件下,创新基础设施与金融环境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
    乡村振兴中精英俘获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破解——基于鄂东C村的个案研究
    允春喜, 王 飒
    2025, 27 (2):  66-7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07
    摘要 ( 9 )   PDF(1415KB) ( 15 )  
    乡村社会的关系网络效应使信息和资源第一时间总是被少部分精英截取并俘获。制度惯性形成并强化了乡村社会对于精英治理的偏好,乡村精英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从外界获取动力支持并进行网络化传递,而村庄内部信息传播的差序格局导致村民政治冷漠进而引起瞄准偏差的再一次加剧,原子化村民的礼让求稳和变相默许的宽容忍耐则给精英俘获提供了心理空间。在规避精英俘获的同时也应该避免陷入另一端的平民俘获,应该通过塑造有担当能作为的正向精英文化、提升村民政治效能感和参与质量、强化契合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外在制度供给、加强党建引领激发村庄凝聚政治共识,从而从根本上缓解精英俘获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变迁何以揭示政策变迁“黑箱”?——基于技术转型多层次模型下倡议联盟框架的解释
    曲纵翔, 安 冉
    2025, 27 (2):  77-8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08
    摘要 ( 6 )   PDF(1433KB) ( 8 )  
    倡议联盟框架作为解释政策变迁的主流工具,打破了传统政策研究中的“铁三角”思维。然而,由技术推动的社会变迁作为促成政策变迁的重要因素却被长期忽视。这导致倡议联盟框架难以解释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且尚未明确政策产出至政策影响环节的运作机制。对此,基于技术转型的多层次模型对于解释政策变迁的“黑箱”状态具有显著优势。该过程以利基层、“社会—技术”体制、景观层为基础要素,表现为联盟信念与政策变迁需求形成、社会群体协调与政策形态松动、社会变迁与政策间断、联盟重组与政策变迁完成几个阶段。以数字技术推动的社会与政策变迁验证了该思路的合理性,确认并厘清了社会变迁对政策变迁具有的显著推动作用及其实现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创新协同发展何以推进——基于北京市46个垃圾处理案例剖析
    谢永乐, 袁 磊, 王红梅
    2025, 27 (2):  90-10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09
    摘要 ( 11 )   PDF(1533KB) ( 7 )  
    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新时代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共同体的重要引擎。基于协同治理与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构建“双碳”目标导向的“地区—系统—主体”绿色创新协同发展体系,通过Python爬虫、聚类统计与ArcGIS拟合,探究北京市垃圾处理的进展、成效及问题。研究发现:根据设施“小聚居”特征与要素互动网络,已构建起市—区政府联动的网格化组织体系,推进垃圾处理—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工艺创新及应用,分类分级促动多元政策工具融合实施。同时,科学规划“融城”式垃圾处理点迁移及布局、健全设施“按需+按效”组合矩阵、完善嵌入型技术升级与应用机制、激发政策工具配备“帕累托”效应等有待深化解决。研究结论为推进市—区—街道—社区联动、落实生产者履责、优化科技赋能与智慧型管理等提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洗钱犯罪与上游犯罪的量刑均衡研究
    安汇玉
    2025, 27 (2):  102-11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10
    摘要 ( 15 )   PDF(979KB) ( 7 )  
    多数观点认为,洗钱犯罪量刑不宜高于上游犯罪,以避免“量刑倒挂”现象,但是,上游犯罪只是洗钱犯罪的事实性前提,洗钱犯罪不属于不可罚事后行为,刑罚裁量应着眼于责任刑与预防刑、兼顾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对比来看,一方面,基于法益侵害类型与法益侵害程度的独立性,洗钱犯罪的责任刑未必低于上游犯罪;另一方面,特殊预防必要性是针对犯罪人的个别化判断,加之一般预防视角下反洗钱刑事政策考量,洗钱犯罪的预防必要性未必低于上游犯罪,故“量刑倒挂”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司法实践中,检验洗钱犯罪与上游犯罪量刑均衡与否,不应局限于同一犯罪链条上关联犯罪的对比,还需要考察不同犯罪链条上同类犯罪的刑罚妥当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当程序视角下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挑战与重塑
    洪 涛
    2025, 27 (2):  111-12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11
    摘要 ( 12 )   PDF(997KB) ( 6 )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是智慧司法建设的重点工程,但在正当程序视角下可发现其应用带来了多重挑战,如自动化决策架空程序参与原则,歧视性决策有违程序中立原则等。事实上,以上挑战不仅源于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更深层的原因是传统程序正义理论未将数字空间纳入诉讼场域,忽略对技术研发者的规制以及程序公开未延至可解释的时代局限。程序正义范畴下的技术性程序正义与传统程序正义均以尊严理论和司法公信力理论为根基,且前者在适用场域、规制对象、构成要素等方面可补足后者的时代局限,亟须“补充性”引入。技术性程序正义理论用于司法量刑场景时,其要素包括第一层的“以人为本”原则以及第二层的量刑系统的合规性义务和利害关系人的程序性权利。在此指导下,应当增设程序选择制度,明确算法披露制度,健全鉴定制度和专家辅助人制度以及确立智能问责制度,并拓展协同研发机制、算法备案机制、算法听证机制和司法培训机制作为联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实现模式
    刘志坚
    2025, 27 (2):  121-12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12
    摘要 ( 11 )   PDF(970KB) ( 9 )  
    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是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家观、环境民生观和法律义务实现模式的双重维度分析,可以推导出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国家义务、公众参与模式等两种基本模式。其中,国家义务模式包括生态文明教育的国家立法确认、生态文明教育法规的执行、司法保障等方面;公众参与模式以公众服务为主要属性,以公众广泛参与为主要载体,与环保公众参与相辅相成。然而,这两种模式都有其活动边界和优缺点,在国家义务模式基础之上,融合公众参与模式成为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较优实现模式。该模式对这两种基本模式进行取长补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总体协同观,以环境公私协作为整体进路,以程序性协同机制建设为载体,推动国家与公众实现高水平协同。由此,以厘清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多种实现模式为路向,构造生态文明教育法治化的理论图谱,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提供新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历史演进与逻辑指向
    张琦悦
    2025, 27 (2):  130-13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13
    摘要 ( 10 )   PDF(949KB) ( 8 )  
    坚持人民至上,是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实践征程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永葆“赶考”清醒和坚定的底气,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形态。学思践悟百年党史,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从“打成一片”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始终贯穿于党的文艺实践之中,并在历史变迁与实践考量中发轫以民为师、以民为镜、以民为秤的“人民文艺”当代指向。把握人民至上科学内涵、重返文艺理论发展现场,探究中国共产党“人民文艺”思想的历史演进,阐发其逻辑指向的实践张力,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教育研究
    数智时代大学生主体性困境及重塑路径
    罗江华, 沈 菊, 李宏展
    2025, 27 (2):  137-14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14
    摘要 ( 16 )   PDF(929KB) ( 6 )  
    主体性是个体自主意识和能动性的彰显,是自我认同和价值实现的基础,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对主体性确立的诉求尤为强烈,但数智技术的工具理性逻辑,却有将他们的存在方式同质化和规训化的风险。基于海德格尔“此在”现象学对主体性塑造的阐释,从“技术反思—自我生成—身份建构”三个向度系统分析,数智时代大学生主体性面临生命意义的遮蔽、在场性体验的悬置、人际建构的隔膜等多重困境。针对大学生主体性危机,高校应通过强调虚实融通,构建数智教育新生态;强化个体正念,涵育大学生数智素养;倡导具身型教学,培育主体间交往理性,以重塑大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意会认知论的“新工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探析
    李 媚, 陈红兵
    2025, 27 (2):  143-15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15
    摘要 ( 8 )   PDF(966KB) ( 5 )  
    “新工科”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性缺失的现实问题,基于知识论转向而产生的意会认知论聚焦“个人参与”的意会协同能力,依据其所蕴涵的“个人性、具身性、社会性、创新性与责任性”特征提出了“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参与”理念,即“个体反身性的具身涉入交往”的存在方式。“参与”理念强调个体具身性的亲知存在、情境中的创新经验及反身性的交往涉入,其意义在于赋能“新工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趋向“实践性、人文性与复合型”的范式转型,助力人的崛起与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规制到认同:高校学院学术治理的制度建构
    余利川
    2025, 27 (2):  151-15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2.016
    摘要 ( 12 )   PDF(1009KB) ( 4 )  
    高校学院学术治理内嵌效率导向的行政规制和以合法性认同为基础的价值规范,行政规制与价值认同共同揭示学院学术治理制度建设的复杂性。在价值导向、作用逻辑、组织形态三个层面,存在讲效率与合法性、重理性与求适合、合法而未必有效的价值张力。行政规制注重行政调控与科层强化、集权与放权博弈和组织职位与身份要求,而价值认同聚焦学术归属与关系系统、价值作用与意义建构、多重标准与复杂期待。为此,实现学院学术治理的规制到认同转向,应寻求工具与价值理性统一,优化权责与维护适当逻辑,助推规制与认同有效联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