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4-28(1).
|
[2] |
谭荧,韩瑞波.基层智慧治理的运作机制与关系解构——基于上海B区“社区通”的考察[J].探索,2021(6):137-146.
|
[3] |
王泗通,任克强.基层智慧治理创新:内涵、成效与风险[J].现代城市研究,2023(4):114-119.
|
[4] |
邓雪,吴金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基于中国地市级层面的实证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3):77-85.
|
[5] |
赵玉林,任莹,周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压力型体制下的基层数字治理——基于30个案例的经验分析[J].电子政务,2020(3):100-109.
|
[6] |
唐皇凤.数字利维坦的内在风险与数据治理[J].探索与争鸣,2018(5):42-45.
|
[7] |
陈剩勇,卢志朋.信息技术革命、公共治理转型与治道变革[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8(1):40-49.
|
[8] |
彭勃,杨铭奕.问题倒逼与平台驱动:超大城市治理重心下沉的两条路径[J].理论与改革,2023(3):79-93.
|
[9] |
唐京华.数字技术驱动科层组织领域化运作的逻辑——基于浙江“基层治理四平台”的案例分析[J].治理研究,2023,39(1):40-52.
|
[10] |
简·芳汀.构建虚拟政府: 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M].邵国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11] |
吴莹,卢雨霞,陈家建,等.跟随行动者重组社会——读拉图尔的《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8(2):218-234.
|
[12] |
赵强.城市治理动力机制: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J].行政论坛,2011,18(1):74-77.
|
[13] |
谢元,张鸿雁.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治理困境与路径研究——转译与公共性的生成[J].南京社会科学,2018(3):70-75.
|
[14] |
刘伟忠,张宇.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22(8):128-135.
|
[15] |
张云鹏.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5(4):274-277.
|
[16] |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李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
[17] |
谢立中.主体性、实践意识、结构化: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再审视[J].学海,2019(4):40-48.
|
[18] |
Bryant C G A, David J. The contemporary Giddens: social theory in a globalizing age[M]. Basingstoke: Palgrave, 2001.
|
[19] |
吴旭红.智慧社区建设何以可能?——基于整合性行动框架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20,17(4):110-125.
|
[20] |
陈潭,刘璇.行动者网络参与与社区营造的再生产——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区适用性分析[J].行政论坛,2023,30(3):47-55.
|
[21] |
徐刚.制度遵从视域下基层“指尖形式主义”的发生机理——来自Z市“云办公”的实证观察[J].电子政务,2023(11):55-68.
|
[22] |
白志华.社会组织“悬浮”社区的治理进路:从脱嵌到嵌入[J].青海社会科学,2023(1):111-122.
|
[23] |
安园园,张翔,陈家喜.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迭代何以实现?——基于“组织化关键行动者”的秩序建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6):86-97.
|
[24] |
于君博.支撑数字中国的基层干部数字素养——底线、底数和底气[J].理论与改革,2023(4):90-100.
|
[25] |
李春生.城市基层数字平台的悬浮化及其发生逻辑——基于C镇“智能码”平台的观察[J].城市问题,2023(3):7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