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逸夫, 李鹤. 转向节疲劳寿命评价及其局部裂纹尺寸的概率分布[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3(6): 864-871. |
[2] |
高彩茹, 朱长友, 张大伟, 杜林秀. 车轮轮辐钢S500LF的疲劳性能[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1(8): 1148-1152. |
[3] |
李彦龙, 吴琼, 秦晓峰, 刘常升. Cr5支承辊接触疲劳损伤及其次表层组织变化[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1(6): 818-823. |
[4] |
丁明超, 张元良, 咸宏伟, 王金龙. 基于微观划痕的疲劳强度预测[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1(5): 693-699. |
[5] |
徐礼胜, 张闻勖, 庞宇轩, 吴承暘. 基于短时心电信号的疲劳驾驶检测算法[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0(7): 937-941. |
[6] |
范例, 谢里阳, 张娜. 重卡驱动桥壳疲劳稳健性与轻量化设计[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0(3): 365-369. |
[7] |
杨周, 姜红猛, 张义民, 姜超. 实况下机械零件的动态可靠性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0(11): 1584-1589. |
[8] |
张俊, 李志伟. 循环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0(10): 1496-1503. |
[9] |
金燕, 刘少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航空轴承疲劳可靠性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9(6): 850-855. |
[10] |
杨强, 代朋飞, 邱豪, 孙志礼. 配合误差对电连接器疲劳寿命影响的建模与评估[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9(5): 668-673. |
[11] |
齐祥羽, 董营, 胡军, 杜林秀. 高强韧低碳中锰钢的弯曲疲劳性能[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9(12): 1712-1716. |
[12] |
王琳, 化成城, 姜鑫, 王宏. 基于颈腰部肌电及脑电信号的疲劳驾驶检测[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9(1): 102-107. |
[13] |
孟维迎, 谢里阳, 刘建中, 佟安时. 纤维增强铝锂合金层板不同加载方式下的疲劳性能[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5): 690-694. |
[14] |
郭庆清, 王佳亮, 吴永红, 姜永正. 显微组织对近α钛合金BT-20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3): 345-349. |
[15] |
张啸尘, 谢里阳, 胡杰鑫, 张诗健. 服役经历对7N01铝合金断裂力学性能的影响[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10): 1442-1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