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技术哲学的新探索
    肖峰
    2013, 15 (3):  221-227.  DOI: -
    摘要 ( 385 )   HTML   PDF(860KB) ( 1523 )  
    作为“第三代信息技术”的物联网,使互联网在网络对象、网络功能和网络范围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由此引发了新的哲学思考。对物联网已有的哲学探索揭示了它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物的存在方式、人的生存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但物联网的哲学意义还应涵括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信息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并深入探讨它对人的异化、对物的自然性即自身的限度等方面提出的新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现象学:生态哲学的新路向
    赵玲,王现伟
    2013, 15 (3):  228-233.  DOI: -
    摘要 ( 494 )   HTML   PDF(845KB) ( 2110 )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在为自然内在价值辩护的同时,却无法为保护自然的人之道德主体性提供正当理由。生态现象学以意向性理论为依据,主张要恢复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人的目光就必须回到生活世界中去看待自然。生态现象学不仅完善了整体论的生态自然观,而且在承认自然固有价值的条件下,能够充分说明人的道德主体合理性。生态现象学在自然观、价值论、方法论方面已经不同于生态伦理学,它已经成为一门新的生态哲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孔子战争观的伦理色彩
    骆毅
    2013, 15 (3):  234-238.  DOI: -
    摘要 ( 614 )   HTML   PDF(835KB) ( 1747 )  
    孔子追求“德治”,他将传说中的尧舜时代描述成“天下为公”的“大同”时代,并以此作为德治的理想境界。孔子深知最违背德治的事莫过于发动战争。因此,孔子反对一切战争。然而,孔子所处的是一个大动荡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列国兼并、弑君杀父、兄弟相残的现象十分普遍,与孔子的理想政治相去甚远。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孔子以强烈的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精神,对战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形成了他的战争观。孔子的战争观以伦理思想为本,具有鲜明的伦理色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管理与中国现代性的个体主体生成
    王英伟,陈凡
    2013, 15 (3):  239-244.  DOI: -
    摘要 ( 437 )   HTML   PDF(843KB) ( 712 )  
    个体主体生成是一个直接关乎中国现代性建构成败的关键问题。以人类社会系统作为管理对象的社会管理对中国现代性个体主体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中国现代性个体主体生成中面临的“缺乏主体身份和主体意识”、“自由和权利实现程度不够”、“个人主义倾向凸显”三个基本问题,有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手段培养社会个体的主体意识,通过法律制约的管理手段培育法权主体,通过行政控制的管理手段实现对个体成长社会环境的协调,以此来促进中国现代性个体主体的生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IT投资与企业市场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石川,任菲,李东
    2013, 15 (3):  245-250.  DOI: -
    摘要 ( 330 )   HTML   PDF(865KB) ( 719 )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在IT上的投资不断加大,IT投资不仅会为企业带来有形收益,还会改善企业未来的经营绩效,为企业创造无形价值和带来成长机会,这些由IT投资带来的无形收益能对企业的市场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选择2001—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中披露IT投资的4335个样本观测值,通过回归模型检验了IT投资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IT投资对企业的市场价值有正向的影响,并且IT投资对市场价值的影响远大于非IT投资。另外,IT投资对非制造业企业市场价值的正向影响比制造业更加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与经济增长基于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李强,徐康宁,魏巍
    2013, 15 (3):  251-257.  DOI: -
    摘要 ( 396 )   HTML   PDF(866KB) ( 939 )  
    基于2000—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初始经济发展水平、投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后,“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级层面显著成立;到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距离与地区经济增长呈“∽”型关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东部地区,海岸线长度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不明显,到达港口城市的距离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柳金红,刘则渊,王贤文
    2013, 15 (3):  258-264.  DOI: -
    摘要 ( 427 )   HTML   PDF(5268KB) ( 1288 )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对东北三省36个地级城市2000—2010年经济发展状况的空间计量分析,研究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在逐年缩小,经济发展的地区二元结构在慢慢消除,但是空间自相关现象变得越来越显著;辽宁省的变化情况与东北地区的整体变化一致,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情形则与之相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省农民工转移规律的实证研究
    刘铭,安岗,寇振亮
    2013, 15 (3):  265-269.  DOI: -
    摘要 ( 405 )   HTML   PDF(933KB) ( 1008 )  
    农民工流动和转移关系到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就业管理的诸多问题。基于二元经济转换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根据在昌图县等地的大规模调研数据,对辽宁省农民工转移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了辽宁省外出农民工转移规律,构建了二元经济结构下辽宁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关系模型。运用ARMA模型计量方法,预测出辽宁省未来外出农民工数量将逐年增加,但增速趋于平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地区主义的生成、进化与困境基于欧洲与东亚的历史经验分析
    程晓勇
    2013, 15 (3):  270-275.  DOI: -
    摘要 ( 316 )   HTML   PDF(850KB) ( 809 )  
    地区主义的兴起是“二战”后重要的国际政治现象。在“冷战”的两极格局背景下,欧洲国家探索在本地区实现经济与政治一体化,以消除内部战争和实现欧洲复兴,欧洲一体化的实践成为地区主义的典范。在欧洲以外,其他地区也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地区主义实践。发端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东亚地区主义,在“冷战”结束后快速发展,表现为一种与欧洲模式不同的地区主义。欧洲地区主义与东亚地区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表明,超越国界限制的利益诉求是地区主义生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当前地区主义所面临的困境则与民族主义等深层次原因有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管理政策的多源流分析:议程、方案与机制
    邓剑伟
    2013, 15 (3):  276-281.  DOI: -
    摘要 ( 486 )   HTML   PDF(843KB) ( 2511 )  
    多源流理论是分析议程设立和政策制定的一种有效理论,可以用于分析我国的社会管理政策。分析表明,严峻的社会问题、社会危机、焦点事件构成了社会管理政策的问题溪流;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和公众的主张构成了社会管理政策的政策溪流;公众情绪、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政府变化构成了社会管理政策的政治溪流。完善的活动机制、畅通的信息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促成了三股溪流的交汇,开启了我国社会管理的政策之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中国住房政策过程透析
    徐涛,魏淑艳
    2013, 15 (3):  282-287.  DOI: -
    摘要 ( 302 )   HTML   PDF(845KB) ( 1410 )  
    运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研究住房政策过程首先要确定政策舞台,但是单一舞台牵涉众多行动者和复杂行动链,故将其区分为三个具有制约关系的舞台:中央政策舞台、部委政策正式舞台和部委政策非正式舞台。前两个舞台的功能分别是选择政策目标和拟定政策方案,最后一个舞台被界定为一个针对政策方案的问题网络。三个舞台受到了住房业属性、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及应用规则三个外生变量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情境结构并具有不同功能。住房政策过程在舞台内以及舞台间的互动中得以阐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路径设计基于全国社保基金成功经验的借鉴意义
    沈澈,邓大松
    2013, 15 (3):  288-293.  DOI: -
    摘要 ( 345 )   HTML   PDF(915KB) ( 713 )  
    在传统的国债—银行投资模式下,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普遍偏低,而积极进入资本市场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则投资成绩斐然。具有资本属性的个人账户基金具备投资运营的先决条件,全国社保基金在资产配置、委托投资、多元化投资等方面也为其提供了示范效应。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的成功经验,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路径应该经历过渡时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投资目标应该从“安全性”发展到“收益性”,投资工具应该从债市拓展到股市,投资机构应该从理事会转换到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公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证明力规则的效力分析《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文本的解读
    徐阳,张溶开,张宛初
    2013, 15 (3):  294-298.  DOI: -
    摘要 ( 503 )   HTML   PDF(830KB) ( 701 )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存在中国式的证明力规则。然而,与英美法系的证据规则相比,我国的证据证明力规则效力,具有弱规范性、非规范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对于中国证明力规则诸多教科书式的文本表达,规则制定者有必要在“立法”技术上反思:将大量经验性规则作为司法解释条款“法律化”,难免有重回法定制度时代之嫌。还应注意,证明力规则的排除条款的刚性弱化,使这一证据规则警示功能降低,有悖于设立初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法律促进科技创新:美国的经验及启示
    费艳颖,王越,刘琳琳
    2013, 15 (3):  299-303.  DOI: -
    摘要 ( 883 )   HTML   PDF(837KB) ( 1996 )  
    科技创新是国家和企业维持经济高速发展的不竭动力。美国促进科技创新的多维度法律群包括: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法律、规范政府R&D投入的法律、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法律、激励创新主体积极性的法律、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的法律。在阐释美国以法律促进科技创新的成效的基础上,从完善科技创新法律体系、增加科技投入、挖掘中小企业的创新潜能、健全税收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以法律推进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信息公开与程序法定探究保障学生权利救济机制之完善
    于熠
    2013, 15 (3):  304-309.  DOI: -
    摘要 ( 349 )   HTML   PDF(847KB) ( 814 )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大学校园内的重要体现。从具体案例入手,指出了学生与高校冲突所存在的原因,以寻找国家授权和社团自治两种高校权力获得方式的共同点为思路,希望通过高校在处理学生事务时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信息公开,达到维护学生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等基本权益的目的,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依法治校权力制约途径。分析了信息公开与国家法律、学术自治的关系,强调立法者应当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同时应注意“度”的把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探析
    秦书生,王宽,张瑞
    2013, 15 (3):  310-314.  DOI: -
    摘要 ( 525 )   HTML   PDF(834KB) ( 845 )  
    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胡锦涛提出了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逻辑进路
    张雷
    2013, 15 (3):  315-318.  DOI: -
    摘要 ( 391 )   HTML   PDF(816KB) ( 762 )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从人性的层面来解释共产主义,将共产主义理解成对人的复归,也将共产主义理解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既实证化地将世界历史看做是自然对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又将其看做是对人的复归,实现人的解放。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不是国家中心让位给无政府状态,而是历史性地让位给社会调节,是社会中心的人本主义,是人的本质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法以共产主义的形式完成了社会形态辩证法的基本构建,防止了在去黑格尔辩证法神秘形式的过程中滑向虚无主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文学研究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词语变异现象探析
    韩忠军
    2013, 15 (3):  319-324.  DOI: -
    摘要 ( 664 )   HTML   PDF(859KB) ( 1771 )  
    模因是一种文化基因,通过模仿而传播。语言是模因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在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变异现象。在发生模因变异的语言部件中,词语的变异是最为活跃和鲜明的。通过对基于模因错误或模因干预而产生的词语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强势模因在语言模因变异中起决定性作用。新词语的产生往往是基于模因变异、建立强势模因的结果。透过语言模因论的视角来观察词语变异现象,分析词语变异发生的理据和规律,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和进化趋势,同时为基于经验主义的语言学习方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