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11-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马克思的社会技术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田鹏颖;谢岩;
    2006, 8 (6):  391-394.  DOI: -
    摘要 ( 274 )   HTML   PDF(130KB) ( 550 )  
    马克思的社会技术思想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富矿”。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所谓社会技术就是人们在生产、交往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联系”中蕴涵的规范的、稳定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是自然技术发生作用的前提,社会技术中经济社会技术具有原生性。社会技术是社会管理的技术,社会技术也是社会生产力。研究马克思的社会技术思想,对于发展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发展和完善社会技术哲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方法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读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思想──技术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
    葛勇义;
    2006, 8 (6):  395-399.  DOI: -
    摘要 ( 443 )   HTML   PDF(154KB) ( 2375 )  
    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是技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问题的基础是二者本质的关系问题。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了这个问题。他通过对传统的人类学的技术进化论的研究,指出人与技术的关系是双向的,同时在人类文化和技术发展中存在着一种延迟的时间关系;他赞同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中关于时间概念的作用的论述,同时也对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本质时对时间的忽视进行了批判;他还借鉴了胡塞尔关于三种回忆的区分,并在不同的层次上发展了德里达的延异概念,提出了自己关于技术本质和人的本质关系的不同理解。斯蒂格勒对该问题的解答方式为我们建立新的人与技术关系,认识它们的本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人主体性的寻求
    贾岩;陈凡;
    2006, 8 (6):  400-403.  DOI: -
    摘要 ( 214 )   HTML   PDF(129KB) ( 668 )  
    人的主体性是在技术启蒙下逐渐地苏醒过来的。技术的存在为人与自然的划分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人类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是与技术的历史演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从历史的维度出发,阐述了第一次技术体系的转向,分析了以铁器技术为核心的农业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相对独立的农业技术体系的确立对人们认识自身主体性的影响和作用,讨论了人主体性渐显的客观前提,指出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为了获得对世界认识的客观性而对自身进行的探究过程,客观地推动了人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3理论与科学技术学建立的哲学基础
    戴旭;张蕾;郑文范;
    2006, 8 (6):  404-407.  DOI: -
    摘要 ( 232 )   HTML   PDF(131KB) ( 437 )  
    在介绍卡尔.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世界3的实在性和客观性是科学技术学建立的基础,世界3的自主性是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建立的基础,世界3与世界1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科学技术本质的基础,世界1的演化状态是科学技术分类的基础,世界2的中介作用是确立科学技术认识论的基础以及世界3形成的价值库是科技价值形成的基础等方面论述了波普尔世界3理论为科学技术学等学科奠定了哲学基础,确立了科学技术学的哲学本体论地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狼图腾》四问
    吕乃基;
    2006, 8 (6):  408-412.  DOI: -
    摘要 ( 269 )   HTML   PDF(154KB) ( 675 )  
    狼、牲畜、老鼠、旱獭、黄羊和人的关系剥夺了人的自由,人得不到发展。人类对狼和草原的认识必然要超越“腾格里”,科学地认识自然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必然凭借技术而超越自然。超越自然的人与自然之间究竟如何“天人合一”?当代中国的根本问题不是狼性与羊性之争,而是包括草原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启蒙,用理性让自己摆脱被监护、禁锢和遮蔽的状态,这就是人的现代化。狼性与羊性之争不过是用一种传统文化来观照另一种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地缘经济学看香港结构转型及发展前景
    蔡冠深;
    2006, 8 (6):  413-417.  DOI: -
    摘要 ( 240 )   HTML   PDF(155KB) ( 471 )  
    透过国际化及地缘经济学这两个层面,分析了香港与大珠三角、泛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内地其他区域合作,以带动华南、东南亚以至环南海经济圈的融合及发展的必要性。剖析了香港的结构转型及固有优势,并探讨了中国核心区域的合作前景,周边地区对国家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呼吁地区之间应把握良机,排除协调上的困难,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发挥网络优势及协调周边地区的经贸合作,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循环经济的制度分析
    郑云虹;
    2006, 8 (6):  418-421.  DOI: -
    摘要 ( 239 )   HTML   PDF(127KB) ( 478 )  
    循环经济是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追求有效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现有制度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构成了障碍,创建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全新的制度体系意义重大。建立新型的循环经济框架下的制度体系,应该在剖析我国现有制度障碍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建立科学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保障清洁生产顺利实施的制度,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
    高彦彬;
    2006, 8 (6):  422-425.  DOI: -
    摘要 ( 291 )   HTML   PDF(136KB) ( 686 )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者同时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他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风险保障机制。然而,我国农业保险供给和需求均不足,市场处于失灵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保险的双重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特性,商业性经营难以成功运作。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农业保险,只能采取国家财政支持下的经营方式,组建和发展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农业保险互助合作社。同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保险法规和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农业保险提供技术基础并加强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国债市场化改革与市场基准利率
    曾华;祝开元;
    2006, 8 (6):  426-429.  DOI: -
    摘要 ( 215 )   HTML   PDF(127KB) ( 899 )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速度的加快,市场基准利率的确定成为一个令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债利率充当基准利率的客观机理分析了国债市场利率成为利率市场化中最佳基准利率的必然性,指出目前我国国债利率具备了成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基本条件,但国债利率要真正成为基准利率,还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夯实基础条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具体措施:完善国债一级市场;逐步推出国债创新产品,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加大国债发行计划性和透明性;扩大一级交易商参与主体等,以实现国债利率的基准化和市场化,加速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政党执政与自身建设的具体做法及其启示
    王虹;李英;
    2006, 8 (6):  430-433.  DOI: -
    摘要 ( 277 )   HTML   PDF(133KB) ( 675 )  
    基于现代政党执政必须体现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即要赢得人民的认可和授权这一先决条件,分析概述了国外政党在提高执政能力和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其中主要有:确立适应时代要求的理论纲领、政策,建立与民众沟通的有效渠道,创新政党的组织活动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均衡发展,塑造现代政党的良好形象,构筑强有力的监督制约网络等。进而阐明了这些做法对于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所具有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空巢”老人社区生活支持体系的研究
    张秀萍;柳中权;赵维良;
    2006, 8 (6):  434-437.  DOI: -
    摘要 ( 333 )   HTML   PDF(131KB) ( 1693 )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空巢”老人家庭急剧增多。家庭虽然在中国养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传统家庭模式的解体,“空巢”老人的出现与传统的养老模式形成巨大的反差,在家庭照料资源减少、社会照料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形成了老年照顾资源的断层,而新的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实行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模式有诸多的优势,现阶段要充分重视社区在为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尤其要完善“空巢”老人社区照料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析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与发展
    李鹤;魏向前;
    2006, 8 (6):  438-441.  DOI: -
    摘要 ( 209 )   HTML   PDF(130KB) ( 440 )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者的一生,和平统一观是其一切爱国行动的指南。分析了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的原因,总结了以“反对内战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敌入侵”为核心的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张学良对停止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做出的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学良与东北新建设及其启示
    樊丽明;
    2006, 8 (6):  442-445.  DOI: -
    摘要 ( 505 )   HTML   PDF(129KB) ( 912 )  
    分析了张学良主政东北时发出“东北新建设”号召的历史背景;从整顿金融业,发展农业、民族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方面,阐明了实施东北新建设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张学良在推进东北新建设、实现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阐述了张学良实施东北新建设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的理解问题解析
    任蕊;
    2006, 8 (6):  446-449.  DOI: -
    摘要 ( 237 )   HTML   PDF(125KB) ( 1643 )  
    跨文化语言交流是跨文化相遇中讲外语的人与讲母语的人或同为讲外语的人之间进行的交谈。在跨文化相遇中出现的理解问题包括听不懂和误解两种,这些情况的产生可以归因于语言、会话原则及文化等方面。从谈话双方着手对理解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双方解决理解问题采取的策略,提出了跨文化相遇中的理解是多层面的动态选择,谈话双方要在语言信息的表达和理解过程中作适当地选择才能避免理解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汉省略手段的对比及应用
    高丽新;张文丽;
    2006, 8 (6):  450-452+460.  DOI: -
    摘要 ( 292 )   HTML   PDF(172KB) ( 1202 )  
    省略是英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四种主要功能包括:衔接功能,突出新信息,美学功能以及提高交流效率。这些功能在英汉语言中作用相似。省略通常被分为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以及小句省略。英汉省略中都有主语省略与谓语省略的现象,但在具体运用中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语省略在英语中不及在汉语中使用广泛,而谓语的省略在英语中使用较多。通过对英语专业大四学生作文的分析论述了省略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何军好;郭晓洋;
    2006, 8 (6):  453-456.  DOI: -
    摘要 ( 421 )   HTML   PDF(135KB) ( 666 )  
    根据图式理论论述了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应考虑文本和读者的背景知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体验其大脑中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指导他们理解文章,据此将阅读教学分成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指出读前要开展激活学生图式的活动,读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图式来提高理解效果,读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巩固和扩充图式的活动,并相应地提出了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嘉丽妹妹》和《珍妮姑娘》看德莱塞的道德哲学
    杨柏艳;黄磊;
    2006, 8 (6):  457-460.  DOI: -
    摘要 ( 261 )   HTML   PDF(133KB) ( 1741 )  
    在《嘉丽妹妹》和《珍妮姑娘》这两部作品中,德莱塞刻画出了两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嘉丽和珍妮这两个女性的描写,作家旨在反映他独树一帜的自然主义道德观:人的行为是内在的本能和外在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只是被动的实施者,因此他的行为没有对错之分;传统的道德已失去它的现实意义。正是通过这些思想,德莱塞确立了自己美国自然主义思潮创始人的地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2006年)总目次
    -
    2006, 8 (6):  461-468.  DOI: -
    摘要 ( 212 )   HTML   PDF(278KB) ( 397 )  
    <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四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在东北大学召开
    -
    2006, 8 (6):  469--.  DOI: -
    摘要 ( 221 )   HTML   PDF(29KB) ( 428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