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3年, 第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3-11-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
    远德玉
    2003, 5 (6):  391-393+400.  DOI: -
    摘要 ( 256 )   HTML   PDF(129KB) ( 575 )  
    技术过程论是把技术当做一个动态的过程来进行考察。对技术过程论进行了再思考,对其进行了新的哲学概括,认为技术不仅存在于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而且是过程存在。坚持技术过程论,就必须打开技术"黑箱",承认技术形态论,即技术是多种形态的统一体。用技术形态论分析技术的价值负荷过程,有可能消解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的尖锐对立,并可以深入理解技术异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企业技术联盟创新
    陈凡;徐强
    2003, 5 (6):  394-396.  DOI: -
    摘要 ( 190 )   HTML   PDF(100KB) ( 536 )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技术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创新组织应运而生,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参与其中。阐述了企业技术联盟产生的必要性及其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独特优势,重点研究了企业技术联盟的创新特点、过程和效应,指出了这一新型创新模式对企业发展壮大和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郑文范;李鉴;贝绍军
    2003, 5 (6):  397-400.  DOI: -
    摘要 ( 226 )   HTML   PDF(131KB) ( 556 )  
    探讨了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解决经济转型问题,避免产业结构趋同,使沈阳市成为装备制造基地,使主导产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通过构建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创新基金投入系统、创新人才服务系统、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系统、创新资源引进系统,以及建立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塑造沈阳现代制造文化等方式来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在沈阳市老工业基地改造中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吸收型”技术创新模式的再思考
    孙萍;陈凡
    2003, 5 (6):  401-403.  DOI: -
    摘要 ( 270 )   HTML   PDF(104KB) ( 794 )  
    从日本战后"赶超经济"取得巨大成功,20世纪90年代又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的强烈反差中,重新审视了日本战后"吸收型"技术创新模式的效应;在肯定日本"吸收型"技术创新模式取得成绩的前提下,剖析了日本"吸收型"技术创新模式造成的自主创新乏力、知识人才储备不足、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脱节、科学技术体系的分割等弊端;探讨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技术创新可从中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阳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陈玉清;任明
    2003, 5 (6):  404-407.  DOI: -
    摘要 ( 418 )   HTML   PDF(130KB) ( 653 )  
    回顾了沈阳工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历程,采用区位商分析和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从产值角度实证研究了从1998年到2001年沈阳市工业各部门的经济增长情况;运用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方法从效益角度研究了2001年沈阳市国有工业各部门的资本金效绩情况,进而对沈阳市14个主要的工业部门提出了发展措施,阐述了今后沈阳市工业的发展目标和改革方向,为沈阳市政府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改善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监管问题探讨
    李英;冯立新;祖建新
    2003, 5 (6):  408-410.  DOI: -
    摘要 ( 187 )   HTML   PDF(104KB) ( 463 )  
    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所面临的巨大的风险,提出了加强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银行业监管必须突出国际监管的"市场化、法制化、透明化及国际化"等特点,并相应地阐述了加强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具体措施,即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监管体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快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以及提高金融监管人员素质等,以保证我国银行业入世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产品在我国倾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刘烨;彭健新
    2003, 5 (6):  411-413.  DOI: -
    摘要 ( 283 )   HTML   PDF(105KB) ( 453 )  
    由于诸多因素,国外产品在我国低价倾销不断上升,已经对我国某些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它不仅损害了我国民族工业和国家的利益,而且损害到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对国外企业对我国实行倾销的内在动力、我国反倾销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反倾销宣传等方面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强职能管理,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作用以及企业要保护好自身的利益等几项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式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李森;彭胜平
    2003, 5 (6):  414-416.  DOI: -
    摘要 ( 246 )   HTML   PDF(104KB) ( 752 )  
    开放式基金是国际基金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分析了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式基金的原因。阐述了基金转型对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基金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交易结算问题、赎回风险问题和基金管理风格转变问题。提出了为基金转型创造技术条件、加强银行与证券公司的合作、坚持市场化原则和逐步转型原则等建议,以利于降低基金转型风险和市场风险,提高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中国票据市场的必要性及对策
    曾华;朱以巧
    2003, 5 (6):  417-419.  DOI: -
    摘要 ( 222 )   HTML   PDF(102KB) ( 1089 )  
    指出票据市场作为我国企业短期融资的重要渠道和解决企业三角债的有效途径,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和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分析了票据市场中融资规模尚小、票据工具单一、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及市场发展不配套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票据工具、风险防范手段以及市场竞争力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促进我国票据市场的不断完善,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航空收益管理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康锦江;张玉庆;陈静
    2003, 5 (6):  420-422.  DOI: -
    摘要 ( 295 )   HTML   PDF(108KB) ( 1330 )  
    收益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航空业界兴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迅速被欧洲各航空公司采用,现已在全世界的航空公司得到了普及应用,收益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航空公司的盈利利器。收益管理目前主要应用在航空领域,并在酒店、汽车出租等行业得到了推广。概括了收益管理的基本特征、核心观念;介绍了航空收益管理系统,总结了航空领域应用收益管理的几种典型的管理方法;对我国企业应用收益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收益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普遍适用性,并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基础工作、研究工作及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信用建设
    范国庆
    2003, 5 (6):  423-425.  DOI: -
    摘要 ( 204 )   HTML   PDF(100KB) ( 469 )  
    论述了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信用失衡问题的严重性:信用缺失导致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极大混乱,成了中国市场经济的"败血症",正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造成巨大的损害。界定了政府信用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政府失信的危害,列举了政府失信的种种表现,提出了建立政府信用的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方式分析
    魏淑艳;刘振军
    2003, 5 (6):  426-428.  DOI: -
    摘要 ( 403 )   HTML   PDF(103KB) ( 1531 )  
    阐述了目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三种主要方式,党的总政策和基本政策以非正式评估为主流的评估方式,政府一般公共政策和具体政策实行内部评估方式;此外,独立的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新的评估方式也开始在中国产生和发展。分析了这几种评估方式的利弊,指出必须寻求合理化的评估方式,大力发展评估性中介组织,逐渐使中介组织评估成为我国政策评估的主导力量,推动我国政策评估科学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政策选择中价值冲突根源探析
    杜宝贵;张满胜;于彩虹;
    2003, 5 (6):  429-431.  DOI: -
    摘要 ( 297 )   HTML   PDF(105KB) ( 1384 )  
    阐述了公共政策作为一个过程,在制定、实施以及评估的过程中存在着时空、对象选择、职业伦理等几个层面的价值冲突。指出公共政策中价值冲突既有政策过程本身的客观原因,反映在政策过程中的"机会成本"和"负效应"两个方面,也有政策过程的价值观根源。认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冲突实质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主体基于不同利益和目标的差异,反映了基于多元化需要基础上政策参与者间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我国区域科技政策制定的思考
    隋永强;潘勇;娄成武
    2003, 5 (6):  432-434.  DOI: -
    摘要 ( 233 )   HTML   PDF(105KB) ( 503 )  
    概要介绍了我国区域科技政策制定的发展历史,探讨了我国区域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入世后我国区域科技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认为确立区域科技发展战略模式,是研究区域科技政策的首要问题,要以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为重心的体制创新为前提,重新审视我国区域科技人才政策,区域科技政策的制定要坚持确立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张学良的教育经济思想及实践
    史万兵
    2003, 5 (6):  435-437.  DOI: -
    摘要 ( 220 )   HTML   PDF(101KB) ( 655 )  
    张学良的教育经济思想源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达到"促成国家现代化"的目的,张学良在东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通过对张学良大力兴办教育事业、调整专业设置以培养实用型人才,注重教育经费投入,强调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等思想的探讨,以及对张学良发展东北教育事业实践的分析,探究了张学良的教育经济思想。将张学良教育经济思想及实践与现代教育经济学理论相比较,旨在表明张学良教育经济思想的超前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学良体育情源探究
    胡移山;车锦华
    2003, 5 (6):  438-441.  DOI: -
    摘要 ( 321 )   HTML   PDF(128KB) ( 985 )  
    分析了张学良终身热爱体育、积极倡导体育、竭力发展体育的深深体育情结之渊源;提出"以健全之身体,求精妙之学问"是张学良体育情源之基点,"健身强国,抵御外侵"是张学良体育情源之核心,"倡导体育,造成复兴民族之生力"是张学良体育情源之根本三大基本观点;得出张学良决不是单纯地关注体育,而是站在国家的高度、民族的高度、救亡的高度,从战略的意义上来认识体育、倡导体育、发展体育,是要通过发展体育来为振兴中华、复兴民族奠定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之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张学良思想演变探析
    魏晓文;朱琳琳
    2003, 5 (6):  442-445.  DOI: -
    摘要 ( 346 )   HTML   PDF(125KB) ( 1373 )  
    探讨分析了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历史进程中,张学良思想演变的轨迹。论述了从东北易帜到中原大战期间,张学良爱国统一思想超越了封建割据思想,较好地处理了爱国主义与地方主义的关系;深入分析了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期间,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与地方主义思想的碰撞和抵触;进一步探析了从旅欧归来到西安事变期间,张学良思想的重大转变,从"拥蒋剿共抗日"到"逼蒋联共抗日",其爱国主义思想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写翻译研究评介
    金敬红
    2003, 5 (6):  446-448.  DOI: -
    摘要 ( 262 )   HTML   PDF(97KB) ( 1176 )  
    从规范性翻译的不足入手,说明描写翻译研究出现的必然性,介绍了描写翻译研究的起源和定义,探讨了描写翻译研究的两个观点:翻译的"不完整性"和"任何翻译都经过了译者不同程度的操纵",以及描写翻译研究的两个原则:"相互依赖原则"和"功能优先原则"。指出了描写翻译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中国式英语中所体现的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
    赵春曦
    2003, 5 (6):  449-451.  DOI: -
    摘要 ( 290 )   HTML   PDF(104KB) ( 632 )  
    简述了语言与文化的相辅相成,但又不能合二为一的相互依赖的关系。论述了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对于更深入地掌握语言的技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分析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及造成这种文化差异的根源和表现形式。指出如果不能充分了解文化背景将导致语言表达意义上的背道而驰;不仅是语言具有相对性,其文化背景也同样具有相对性,只有把语言学习与文化知识的补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会使外语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简单刻板地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读被双重边缘化的文化属性——试论汤亭亭的《女勇士》和谭恩美的《喜福会》
    刘卓
    2003, 5 (6):  452-454.  DOI: -
    摘要 ( 323 )   HTML   PDF(103KB) ( 1143 )  
    分析了汤亭亭的《女勇士》和谭恩美的《喜福会》两部作品中第二代华裔女性如何挣扎在父母传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成长环境熏陶的西方思维方式中,一方面她们急于认同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又难以摆脱故土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在夹缝中进退维谷。通过对母女两代人矛盾冲突的解读探讨了被白人主流社会和男尊女卑的华人社会双重边缘化的华裔女性在经历了性别和种族歧视后超越了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成功地建构了独特的文化属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朱彝尊“醇雅说”之探讨
    李哲理
    2003, 5 (6):  455-460.  DOI: -
    摘要 ( 337 )   HTML   PDF(415KB) ( 496 )  
    指出浙西派创始人朱彝尊以其独特的"醇雅说"而在清代众多文学流派中独树一帜,其崇雅正、斥淫哇、抑豪放、偏清空的创作理念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合朱氏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创作的大量的诗词作品,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朱氏作品的旨趣与风格,以期最终描绘出"醇雅说"的内涵及其在指导诗词创作中重要的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2003年)总目次
    -
    2003, 5 (6):  461-468.  DOI: -
    摘要 ( 214 )   HTML   PDF(360KB) ( 446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