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Vol. 10 ›› Issue (6): 535-539.DOI: -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解构“不可译性”

金敬红;   

  1.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 收稿日期:2008-11-25 修回日期:2008-11-25 出版日期:2008-11-25 发布日期:2015-11-06
  • 通讯作者: -
  • 作者简介:-
  • 基金资助:
    -

-

-   

  1. -
  • Received:2008-11-25 Revised:2008-11-25 Online:2008-11-25 Published:2015-11-06
  • Contact: -
  • About author:-
  • Supported by:
    -

摘要: 德里达"解构"理论的最重要的概念是"延异","延异"指的是翻译时存在的时间、空间差异。由于两个文本和语言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活动中形成了原文和译文的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使得翻译过程既改变了原文又改变了译文,因此也使原文及原语得以获生。"解构"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不可译性"不意味着译者不应该翻译,而意味着在遵守经济性法则下,在译文中创造原文本的多样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译文中保留差异就意味着对原文本的保护。"解构"理论也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在介绍中国文化时应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的异质成分,才是我们借鉴"解构"理论的真谛。

关键词: 解构, 德里达, 翻译, 不可译性

Abstract: -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