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5-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作为哲学事件的生态技术
    王迎春;卢锡超;
    2010, 12 (3):  189-193+203.  DOI: -
    摘要 ( 270 )   HTML   PDF(182KB) ( 429 )  
    生态技术是现代文明演进的必然产物,生态技术的出现不单是一种新型技术形态的产生,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哲学事件。这种哲学事件体现在生态技术反映了近代以来占人类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主体性哲学的自我调整,其表现为:从无限主体性转变到有限主体性,从主体—客体二元对立转变到主体—客体融合共生,从片面、抽象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变到完整、具体的人类中心主义,从对自然的一般筹划转变到深度系统的筹划。这种哲学事件的实质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技术观及其当代价值
    黄威威;秦书生;
    2010, 12 (3):  194-197.  DOI: -
    摘要 ( 256 )   HTML   PDF(130KB) ( 726 )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论述生态技术的著作,但在他们的文本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技术观。马克思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和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误用,资本主义生产下的技术应用具有二重性。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利用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可以提高生产资料的使用率,促进工业废物资源化,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技术观为我国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指明了道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发展的文化合理性诉求及其现实性建构——以现代性危机的道德合理性困境为视角
    张威;
    2010, 12 (3):  198-203.  DOI: -
    摘要 ( 247 )   HTML   PDF(179KB) ( 528 )  
    现代性危机实质上是文化精神生活的危机,根源于现代性的道德哲学困境。现代性的道德哲学困境在于其道德价值原则只是合乎个体性及其感性欲望的"目的合理性",而合乎整体性和理性精神的"文化合理性"却被遮蔽。这一困境从根本上说又是现代性人学本体论的产物。因此,走出现代性危机必须在形而上层面重构人的价值体系,在实践上重塑社会发展的"文化合理性"。"道德人格"与"制度伦理"是文化合理性命题的基本内容。文化合理性的复归既是现代性运动的自我辩证否定,也是中国当下科学发展观命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资并购国有股权溢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2—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姚海鑫;于健;
    2010, 12 (3):  204-210.  DOI: -
    摘要 ( 208 )   HTML   PDF(207KB) ( 768 )  
    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选择2002—2007年外资并购我国A股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案例为样本,对外资并购溢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市场周期和国内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定价,并且外资并购溢价对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较为敏感;上市公司负债比率、行业因素和国有企业隶属层级与外资并购溢价之间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
    闫逢柱;乔娟;
    2010, 12 (3):  211-216.  DOI: -
    摘要 ( 274 )   HTML   PDF(277KB) ( 700 )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中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分析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竞争力提升是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的主要基础,而进口增长则是竞争力提升和需求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产品贸易增长的动因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基于这种动因的增长却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中国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以促进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乳制品行业技术效率变动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
    卢宁;李国平;
    2010, 12 (3):  217-223.  DOI: -
    摘要 ( 243 )   HTML   PDF(265KB) ( 642 )  
    运用中国乳制品行业1998—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分析了中国乳制品行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变动状况。研究发现:1998—2007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技术效率以年均4.93%的速度增长,乳制品行业的企业规模和资本密度是促进乳制品行业技术效率提升的积极因素,而乳制品行业生产技术的非效率与生产成本、资本回报率、原材料奶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中国乳制品行业技术效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技术效率的差距在扩大后出现收敛迹象,奶类产量和乳制品产值较高的省区的乳制品生产技术效率却十分滞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路径选择与制度重构
    高志宏;
    2010, 12 (3):  224-229.  DOI: -
    摘要 ( 266 )   HTML   PDF(179KB) ( 1424 )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立法和执法实践都取得了重大实效,有力地推进了责任政府的建立,但囿于我国"可问责政府"行政文化缺失、政治体制权责不清以及制度供给不足等原因,我国的行政问责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应严格把握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和外延,遵循权责相统一、问责法定、正当程序等原则,处理好行政问责与其他责任追究机制的关系,并从界定行政问责主体、确定行政问责客体、规范行政问责事由、完善行政问责程序、健全问责责任体系等方面构建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城乡收入断裂的新型农民培养研究
    张鹏;蔡春艳;
    2010, 12 (3):  230-234+239.  DOI: -
    摘要 ( 237 )   HTML   PDF(276KB) ( 408 )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基础力量,培养新型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城乡收入断裂现状,从传统农民思想观念、身体素质、劳动技能和就业技能四个制约收入增长的特质因素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倾斜力度,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加大培训力度等对策建议,从而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弥合收入断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社会福利指标的我国财政支出合理化研究
    铁刚;
    2010, 12 (3):  235-239.  DOI: -
    摘要 ( 202 )   HTML   PDF(156KB) ( 423 )  
    财政支出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通过设计社会福利综合指标,利用1978—2006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出水平与社会福利综合指标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支出与社会福利综合指标存在显著的"Amey曲线",但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过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不足;地方财政支出过多,中央财政支出不足;在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投资比重过大,用于公共服务支出过少。研究结论对我国财政支出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我国应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改进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支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叙事与裁判——从“劫人质救母”案说起
    孙日华;
    2010, 12 (3):  240-245.  DOI: -
    摘要 ( 224 )   HTML   PDF(176KB) ( 618 )  
    司法过程是一个叙事的过程。当事人通过动听的叙事争取利己的裁判,大众以道德为名建构美德佳话,法官在人情与法理之间徘徊。法官必须在不同的故事版本之间进行剪裁与抉择,既要避免道德裁判的质疑,维护法治的权威,又要回应大众的声音,保障裁判的公信力。法官只有保持张弛之间的合理限度,才能创造出裁判的美妙篇章。法律是可以被解释的故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代位权人的直接受偿权
    牟瑞瑾;谌宏伟;
    2010, 12 (3):  246-250.  DOI: -
    摘要 ( 390 )   HTML   PDF(153KB) ( 57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创设了代位权人的直接受偿权。该权利是以代位权人与次债务人存在直接的债之法律关系为前提条件的,从"代位"二字的法律内涵、法律规范分析及立法目的诸角度考量,该前提条件的满足是通过债权的法定让与实现的。代位权人直接受偿并不违背债权平等原则。代位权人直接受偿权的确立,使得我国代位权制度之设计目的已不在于债之保全,而是为了达到直接清偿代位权人的债权之法律效果。换言之,借助于债权的法定让与,代位权已成为一种直接的债权回收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历史文化观
    金颖;胡玉海;
    2010, 12 (3):  251-256.  DOI: -
    摘要 ( 299 )   HTML   PDF(176KB) ( 738 )  
    张学良自幼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到青年时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他自己认为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晚年在接受访者访问时,他谈到了传统文化,认为是宋儒理学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谈到人生的意义时,强调人要有理想信仰,没有理想信仰就没有根。在谈到做人做事时,他说要尽力想到他人,要凭良心。在谈到他追随蒋介石"剿共"时,他说国民党不能战胜共产党的根本原因,在于民心的向背。在谈到他在囚禁期间研究明史问题时,他说是想通过研究明清历史,探索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两岸观
    范丽红;
    2010, 12 (3):  257-261.  DOI: -
    摘要 ( 302 )   HTML   PDF(150KB) ( 472 )  
    张学良一生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直至晚年仍时刻关注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的鲜明政治立场,在大量的口述历史中留下了积极倡导两岸通过和平谈判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在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等重要论述。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两岸观,对于当今探索、研究、解决两岸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是其卓越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
    李现乐;
    2010, 12 (3):  262-266+272.  DOI: -
    摘要 ( 322 )   HTML   PDF(232KB) ( 1625 )  
    言语社区是语言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单位,也是言语行为的存在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是言语社区内部结构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言语社区基本构成要素中我们可以窥见言语社区的层次性特征。作为言语社区的社会性基本构成要素的人口、地域,其明显的层次性分布奠定了言语社区层次性的基础;作为言语社区的语言性基本构成要素的互动、认同和设施,其层次性特征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分布提供了条件。认识言语社区的层次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言语社区的结构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汉新闻中的概念隐喻所体现的认知策略对比
    董革非;
    2010, 12 (3):  267-272.  DOI: -
    摘要 ( 345 )   HTML   PDF(236KB) ( 1221 )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新闻报道中都有大量的隐喻性语言,既有失去新鲜性的死喻,也有新隐喻,这些隐喻体现了人脑的深层认知机制。通过对比英汉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概念隐喻,包括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揭示了英语和汉语在认知策略上的异同:在以人类自身为认知的出发点的空间隐喻和以人体为始源域的隐喻以及某些实体隐喻中,英汉两种语言呈现相似的认知策略,而一些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隐喻则呈现较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逃离与复归:《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移民社区书写
    李道全;
    2010, 12 (3):  273-277.  DOI: -
    摘要 ( 313 )   HTML   PDF(156KB) ( 885 )  
    作为美国当代族裔文学经典之作,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为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赢得国际声誉。小说从小女孩的视角书写芒果街的移民生活,尤其是社区中少数族裔女性在夹缝中的生存状态,呈现美国社会少数族裔社区的困境。凭着写作天赋,作家成功走出移民社区的压抑空间,但是她对移民社区的精神复归与书写饱含伦理关怀与责任意识。通过移民社区生活经历的书写,她试图诊断族裔社区的症结,探讨移民社区空间的潜能与空间重构的可能性。这一书写策略为实现移民社区少数族裔女性的空间诉求提供参考方案,也将启示美国其他少数族裔文学的创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越时空的契合——张爱玲和波伏娃的女性意识比较
    蒋书丽;
    2010, 12 (3):  278-282.  DOI: -
    摘要 ( 343 )   HTML   PDF(148KB) ( 712 )  
    张爱玲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她塑造了很多血肉丰满的具有独特中国特质的女性形象,还在于她对女性的认识达到了世界的高度。尽管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表达不够系统,理论性不强,但却不失深刻和尖锐。她以自己特有的文学表达发出了和世界顶级女权主义者同样的声音,即"女人是后天形成的","婚姻是一种交易"等,可以说她对女性和婚姻本质的认识与波伏娃不谋而合,而她这种深刻性正是赋予她短暂的艺术生命永恒的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她的出现和存在本身也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