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1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远德玉技术过程论思想评析
    李兆友;高菲菲;
    2008, 10 (2):  95-100+120.  DOI: -
    摘要 ( 222 )   HTML   PDF(887KB) ( 834 )  
    在阅读科技史文献和日语技术论文献的基础上,远德玉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技术是一个过程"的观点。这个观点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得到了全面的阐述。在同日本学者进行中日技术比较的基础上,远德玉教授从技术过程论转入技术创新的研究,把技术创新看做技术产业化、商业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上述研究成果初步奠定了我国技术论和技术创新哲学的理论基础。从技术过程论的研究脉络出发,对远德玉教授的技术过程论和技术创新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评述,并得出了三个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创新理论述评
    张凤海;侯铁珊;
    2008, 10 (2):  101-105.  DOI: -
    摘要 ( 262 )   HTML   PDF(589KB) ( 2544 )  
    对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等四个理论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概要提炼出各个流派的研究焦点和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新古典学派研究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把技术进步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新熊彼特学派对技术推广与扩散、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其研究假设与现实相差较大;制度创新学派研究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但其所研究的制度拘泥于具体制度,忽视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国家创新系统学派认为创新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但仅以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为例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举报
    陈晓刚;杜秀娟;
    2008, 10 (2):  106-109.  DOI: -
    摘要 ( 306 )   HTML   PDF(129KB) ( 522 )  
    作为工程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和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工程举报是从事工程活动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面临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相矛盾时所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维护公众利益的手段。工程举报者在选择举报时要跨越一系列的障碍:组织的制约、利益保障机制的缺失以及社会文化的抵制等。只有正确认识工程技术活动中的工程举报行为,对举报者利益给予应有的保护,才能更好地维护公众利益,真正地应用工程技术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人的主体性价值
    程广安;
    2008, 10 (2):  110-114.  DOI: -
    摘要 ( 259 )   HTML   PDF(656KB) ( 827 )  
    网络化带来了人们现实生存的虚拟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导引出人类从未体验过的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正潜在地改变着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由此便引发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反观这一社会现象,揭示虚拟与现实矛盾中的和谐关系,使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现实问题研究的理性升华,促进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在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观念
    张浩军;
    2008, 10 (2):  115-120.  DOI: -
    摘要 ( 253 )   HTML   PDF(1272KB) ( 2626 )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对空间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消解了流俗的空间解释,首次提出了生存论存在论的空间观念,对于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重新确立和把握哲学研究的主题、对象和方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通过集中考察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空间问题的探讨,凸显了其在空间问题研究上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入地揭示和剖析了这一研究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难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时间观念在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时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刘宏杰;
    2008, 10 (2):  121-126.  DOI: -
    摘要 ( 397 )   HTML   PDF(811KB) ( 753 )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石油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并且对1953—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和石油消费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按照不同的时间序列对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953—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石油消费量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原因;1978—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同样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节能状况的实证分析
    张丽峰;
    2008, 10 (2):  127-132+138.  DOI: -
    摘要 ( 274 )   HTML   PDF(213KB) ( 562 )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论述了我国产业结构与产业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及特点,分析了1980—2005年三次产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率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产业能源消费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1985—2001年间比较稳定,基本稳定在0.32~0.63之间,从2002年开始反弹,数值大于1,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其平均数值要高于第二产业;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逐年上升,节能形势比较严峻。因此,要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努力降低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重点行业的能耗,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有效市场的挑战——资本市场分形与混沌的研究综述
    庄新田;李冰;
    2008, 10 (2):  133-138.  DOI: -
    摘要 ( 240 )   HTML   PDF(616KB) ( 947 )  
    有效市场理论以线性化的假设来刻画资本市场,把市场看成是均衡系统或围绕均衡点变动的周期性系统。但实证检验对两种看法都不支持,市场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不可叠加性的特征。回顾资本市场复杂性理论的发展历程,从资本市场分形及混沌理论两方面归纳了资本市场复杂性的基本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资本市场复杂性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复杂网络、金融数据高维计算复杂性和人工股市模型等研究动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实证研究
    顾振伟;欧阳令南;
    2008, 10 (2):  139-144.  DOI: -
    摘要 ( 289 )   HTML   PDF(929KB) ( 587 )  
    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是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一种方法。利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或获得配股权及增发权,通过盈余管理将净资产收益率(ROE)维持在略高于0、6%与10%的区间上;进一步分析了总资产收益率(ROA)的分布,发现其与ROE的分布存在系统性差异,说明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可能操纵了净资产,进而提供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和增发政策的演进而改变的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网络政治动员
    张雷;刘曙光;
    2008, 10 (2):  145-149.  DOI: -
    摘要 ( 368 )   HTML   PDF(699KB) ( 1725 )  
    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的网络政治动员,具有迅速快捷、影响范围全球化、政府控制困难等特征。网络政治动员既能促进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效度,也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构成了威胁,并为一国干涉他国内政提供了最便捷的政治传播技术平台。国家一方面要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民主政治的充分参与性,积极回应网民合理的政治诉求,引领积极的网络政治动员;同时也要采取积极的"制动"措施,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果断瓦解破坏性和颠覆性的网络政治动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刑罚惩罚:犯过罪的人养老保险社会排斥探析
    骆群;
    2008, 10 (2):  150-155.  DOI: -
    摘要 ( 242 )   HTML   PDF(957KB) ( 784 )  
    养老保险金是绝大部分人在晚年时期的基本生活保障,而对处于社会中弱势地位的犯过罪的人尤其如此。犯过罪的人包括以监禁方式执行的服刑人员、以非监禁方式执行的服刑人员和服刑完毕的刑释人员,他们的养老金被全部或部分地予以剥夺,也即在养老保险制度中他们遭到了社会排斥。这种社会排斥合法不合理地客观存在着,不利于罪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秩序稳定、人权的社会保障以及法治的建设发展。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对犯过罪的人的这种社会排斥,对犯过罪的人是一种非刑罚惩罚,并且是一种过量的惩罚,从而导致与现代刑法中"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理念的背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
    魏晓文;
    2008, 10 (2):  156-160.  DOI: -
    摘要 ( 281 )   HTML   PDF(849KB) ( 584 )  
    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其国家统一观经历了从青年时代"息争统一"思想的萌发,到"东北易帜"国家统一思想的初步形成,再到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国家统一思想与地方主义观念的结合。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与保存地方实力观念发生碰撞。西安事变的发生,标志着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升华至全新境界。身陷囹圄后,仍心系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国家统一是张学良一生的期盼和追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公开与高等教育发展
    张继明;
    2008, 10 (2):  161-165.  DOI: -
    摘要 ( 303 )   HTML   PDF(140KB) ( 2625 )  
    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为:在运行中引入市场机制,由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核心并成为"社会服务站",形成国际统一市场。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必须按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国际贸易规则,实行信息公开。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条件下,大学必须通过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运行效益,促进学术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信息公开正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规定性,故而必须通过信息公开法治化及建立信息公开责任与监督机制等措施,保障信息公开的施行,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中的结构性缺陷及对策研究
    高媛;孙萍;陈玉芬;
    2008, 10 (2):  166-169.  DOI: -
    摘要 ( 255 )   HTML   PDF(651KB) ( 557 )  
    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视角,剖析了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中所存在的弊端:初试内容僵化、复试作用薄弱;过于重视专业系统理论知识的笔试技能考核,忽视考生的实践经历、创新能力、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测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改变入学考试的时间及内容安排;鼓励考生基于自己的科研兴趣来选择参加复试的高校和专业;以更灵活的方式考核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重视考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加大其在最终决定录取结果的众多条件中的权重;增加考生心理素质的测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师纠正反馈语的类型及作用分析
    高丽新;朱丹;王敬侠;
    2008, 10 (2):  170-173.  DOI: -
    摘要 ( 411 )   HTML   PDF(129KB) ( 775 )  
    教师纠正反馈语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输入假说"和"互动假说"的提出,其他研究者也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一些研究者将纠正反馈语分为明确的纠正反馈语和暗含的纠正反馈语,在此基础上Lyster和Ranta将其进一步分为六个类型。研究者还从实证角度证明了纠正反馈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纠正反馈语都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该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选择反馈语的形式,并兼顾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因理论的隐喻
    张平;
    2008, 10 (2):  174-177+183.  DOI: -
    摘要 ( 225 )   HTML   PDF(731KB) ( 848 )  
    隐喻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它扩散了我们的感知体验,也加深了我们对目的域的理解和把握。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这为复制、模仿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模因学理论来理解隐喻现象及其机制。事实上,为了适应不同语境,某些隐喻成分不断进行复制(包括突变)和传播。确切地说,喻体模仿、复制了本体中的一些内容。作为语境的民族文化,可以成为隐喻性话语内涵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它能够被模仿、复制和传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境的多维研究——国内语境研究十年发展综述
    李桔元;
    2008, 10 (2):  178-183.  DOI: -
    摘要 ( 280 )   HTML   PDF(412KB) ( 1706 )  
    语境历来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语言学界的语境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学者从90年代中期开始对语境本体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进展。定义语境时,其动态性、现实性以及普遍性均得到考察。语境因素得到整体辩证的思考,形成了系统化的模式结构。对语境的特点和功能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更为可贵的是,语境研究已经纳入了哲学和认识论范畴,这为语境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面病态人格的镜子——浅析老舍小说对官本位思想的批判
    冯健飞;
    2008, 10 (2):  184-188.  DOI: -
    摘要 ( 246 )   HTML   PDF(1578KB) ( 1033 )  
    作为一个文化型的作家,老舍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有着细致的体察与深入的分析,并以其特有的生动、平易、俗白、幽默的方式加以表现,在引人发笑的情节中灌注进一个现代作家深深的忧患意识。老舍小说对旧中国社会尤其是作为帝都的北平,其浓重的官本位文化进行了深刻、形象地揭露与反思,以其特有的创作风格给这些老大帝国的国民们竖起了一面镜子,让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痼疾的一面,促使人们对历史以及当前的一些现状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