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技术何以决定人之本质
    刘大椿;
    2006, 8 (1):  1-4.  DOI: -
    摘要 ( 257 )   HTML   PDF(323KB) ( 489 )  
    技术是生产力,但不仅仅是生产力;技术是实践活动展开的基础,处于主体与客观世界的中介地位,支持着实践目的的有效实现。人类依靠技术途径与仪器工具系统的支持,超越了自然物种的限制。以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为基础的人的新进化,不仅弥补了人类天赋本能方面的种种欠缺,而且也使人类的后天才能迅速提升,日渐成为一种技术“超人”和自然界的“霸主”。技术在人类目的性活动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因此决定人之本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技术伦理的“知行合一”问题
    王前;刘文宇;
    2006, 8 (1):  5-9.  DOI: -
    摘要 ( 239 )   HTML   PDF(1214KB) ( 1236 )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伦理中行之有效的规范,在传统技术发展中有重要影响。现代技术活动同样应强调“知行合一”,但贯彻这一规范有许多困难。单靠个人的“知行合一”并不能解决群体或组织的“知行合一”问题。过于狭隘的专业教育可能使某些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缺乏伦理责任意识,企业家的道德自律时常在利益冲击下难以坚持到底。为此,必须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完善的道德制约体系,逐步建立伦理监督的社会保障系统,在理工科教育中加强技术伦理教育,培育技术人员的技术良知,形成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我国古代技术创新主体
    郑美珍;李兆友;
    2006, 8 (1):  10-12.  DOI: -
    摘要 ( 244 )   HTML   PDF(318KB) ( 796 )  
    我国古代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是工匠,其承担着技术发明、创新和推广的重要职责。随着技术创新活动的历史演进,在工匠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并以工匠活动为中心相继出现了家庭手工业作坊、私营手工业作坊、手工工场等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这些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工匠主体活动的局限性。工匠主体与这些主体之间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单一主体去取代另一种主体,使前一种主体在古代技术创新的舞台中隐退。在我国古代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这些主体以交叉并存的方式存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析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李冬;娄成武;
    2006, 8 (1):  13-15.  DOI: -
    摘要 ( 466 )   HTML   PDF(273KB) ( 1686 )  
    文化产业是当代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分析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文化生产是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人类从事文化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文化产业。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它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涉及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阐述了文化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用发展的观点剖析了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两种较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化产业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张兰霞;闵琳琳;方永瑞;
    2006, 8 (1):  16-19.  DOI: -
    摘要 ( 305 )   HTML   PDF(325KB) ( 539 )  
    随着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变化,目前被企业界广泛采用的、基于工作分析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固有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迫切需要构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胜任力理论,为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对胜任力理论进行简要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并对其主要构成要素: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规划、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指出了其应用范围和应用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维忠诚管理及其应用
    康锦江;李春;刘晋军;
    2006, 8 (1):  20-23.  DOI: -
    摘要 ( 200 )   HTML   PDF(325KB) ( 417 )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正面临着顾客、员工、投资者流动和流失的危险,加强忠诚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课题。在对三维忠诚管理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加入企业因素,提出了四维忠诚管理的概念。系统分析了顾客、员工、投资者和企业四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关系,提出由四者组成“生态圈”的概念。给出了顾客忠诚、员工忠诚和投资者忠诚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若干对策,建立了四维忠诚管理模型即忠诚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废钢指数的美、日、中废钢资源分析及启示
    李凯;曾宪章;韩爽;
    2006, 8 (1):  24-26+30.  DOI: -
    摘要 ( 214 )   HTML   PDF(355KB) ( 610 )  
    废钢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1958年到2004年的美、日、中三国钢产量、废钢消耗量以及废钢进出口量的数据,引入了废钢指数来比较美、日、中三国废钢资源的充足性,从钢铁产业周期的角度阐述了美、日、中近年来废钢资源的变动规律,对钢铁工业在不同时期废钢及其相关指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鼓励进口国外废钢资源,制定合理废钢标准,建立国家废钢储备基地等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探讨
    曾华;赵爽;
    2006, 8 (1):  27-30.  DOI: -
    摘要 ( 279 )   HTML   PDF(140KB) ( 487 )  
    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不如人意,表现出许多非有效性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关。通过我国货币政策与经济活动的关系阐述了两者的相关性,指出了我国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与健全市场经济国家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如利率和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不畅,货币供应量比较高等。提出了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存贷款计息方式,协调商业银行与各类利率之间的关系,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发行系统内票据,代理客户投资商业银行间市场等建议,以利于我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权结构变量对企业财务危机影响的实证研究
    曹德芳;夏好琴;
    2006, 8 (1):  31-34.  DOI: -
    摘要 ( 245 )   HTML   PDF(417KB) ( 542 )  
    企业经营管理中客观存在的风险有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以便及时地进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及早地发现财务危机信号。为了有效地设计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解释变量项,以我国125家工业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及有关法规,研究了股权结构变量对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影响。以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的公司作为发生财务危机的界定标准,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选取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量进行了筛选,发现部分股权结构变量对企业的财务危机有着显著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政务外包的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
    李冠军;才金正;
    2006, 8 (1):  35-37.  DOI: -
    摘要 ( 298 )   HTML   PDF(111KB) ( 726 )  
    实行电子政务就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办公,可以有效地实现更高效、更廉洁务实的政府监管和服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国内外大多委托专门的IT企业进行开发即外包。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外包市场正逐步形成,同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阐述了国内外电子政务外包的发展状况,针对电子政务外包实践,分析了有关模式选择、规范化、安全保密和基于“包留”结合的对策,以推进电子政务的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政府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指标模型及职能分析——以辽宁为案例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顾爱华;陈玉林;
    2006, 8 (1):  38-41.  DOI: -
    摘要 ( 299 )   HTML   PDF(249KB) ( 713 )  
    知识经济发展指标及综合分析模型对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具有引导性和规范性的作用。辽宁知识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与全国其他现代化实现程度较高的省市比较,其经济发展基础仍然以资源消耗为主,知识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知识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空间很大。辽宁省政府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方面应该发挥的职能是:制定促进知识市场化的地方规章和政策;建立完善的知识市场化机制;加大对研发及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区域社会的知识能力,为全社会提供知识方面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共识VS华盛顿共识
    吕乃基;
    2006, 8 (1):  42-47.  DOI: -
    摘要 ( 624 )   HTML   PDF(1136KB) ( 4853 )  
    从操作层面分析了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分别揭示了二者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华盛顿共识基于还原和简化对内生型国家的道路和现状得出了抽象的原则,其根源是古希腊的哲学传统和近现代的科学方法。北京共识则考虑到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可行性和目标,其根源是中国文化和哲学传统,为外生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较为成功的典范。在全球化和后现代思潮兴起之时,华盛顿共识正在关注并接受北京共识,而北京共识也正在反省和克服缺乏一致的理论出发点和法治的弊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述评
    姜秀敏;
    2006, 8 (1):  48-51.  DOI: -
    摘要 ( 626 )   HTML   PDF(398KB) ( 2400 )  
    理想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主流理论范式,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中占据着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主导地位。威尔逊作为理想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理想主义的基本主张是研究理想主义的切入点。威尔逊理想主义以普遍的道德和意识形态来定义国家利益,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总体和谐、可以通过道德和国际法求得进步的过程,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实行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和集体安全,并以此为要素建构世界新秩序。如何正确认识威尔逊理想主义对于研究国际关系基本理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威、名:韩非治道论新解——韩非的人性论及治国方略构建
    张平;刘力锐;
    2006, 8 (1):  52-55.  DOI: -
    摘要 ( 307 )   HTML   PDF(958KB) ( 720 )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人性论的完整内容包括了人性好利、恶害、好名三个方面。“因情而治”是韩非设计治国方略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主张“循天顺人”、“道法自然”;韩非治国方略的核心是利、威、名耦合的治道论,而非法、术、势;利治、威治、名治的有机整合是治国的根本方式。利、威、名耦合的治道论是韩非政治思想的精髓,对当代政治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的特征及启示
    周实;刘亚静;
    2006, 8 (1):  56-59.  DOI: -
    摘要 ( 257 )   HTML   PDF(854KB) ( 1638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家公务员的渎职事件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为此,日本政府于1999年4月颁布了《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具体规范了公务员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特别职公务员与一般职公务员伦理立法相结合;国家公务员伦理法的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在对公务员不当处分的救济程序上体现了《行政程序法》与《国家公务员法》的衔接。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的规定对我国反腐败的立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大学系统
    李志峰;
    2006, 8 (1):  60-63.  DOI: -
    摘要 ( 276 )   HTML   PDF(367KB) ( 457 )  
    现代视野中的中国大学系统呈现出依附性、统一性、等级性、泛国际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制约了大学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为审视中国大学系统提供了合理化基础。后现代主义思想观照下的中国大学系统具有如下特征:自主性、差异性、平等性、民族性。从后现代主义视野来反思和审视我国现代大学系统,揭示现代大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大学系统的历史变迁,对于重构我国大学系统,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基础科学研究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
    刘海波;李畅;陈立军;
    2006, 8 (1):  64-67.  DOI: -
    摘要 ( 281 )   HTML   PDF(134KB) ( 446 )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基础科学研究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的现状,探讨了高校基础研究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通过对国家在经费投入取向、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分析,认为高校基础研究经费不足、分配不合理等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作用的发挥。提出了优化基础科学研究经费分配结构,确立以高校为主体的基础研究模式,以政策为导向,实现科技投入的多元化,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科学研究的优势,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等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知识能力发展次序论——一项基于英语语料库对比分析的研究
    刘春阳;张谊波;李素菊;
    2006, 8 (1):  68-71.  DOI: -
    摘要 ( 250 )   HTML   PDF(439KB) ( 562 )  
    基于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布朗语料库(BrownCorpus)及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的实证研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超用词现象进行了认知心理学分析,认为中国学习者英语词汇知识能力在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词汇知识运用的精确度和自动化程度方面都存在不足。分析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词汇知识能力四维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中国学习者英语词汇知识能力发展次序应是基于词汇知识能力四维度基础之上的词汇知识的初步认知、进一步内化、精确运用及流利产出的连续过程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者之域:和解的希望——《耻》的后殖民解读
    颜晓川;董革非;
    2006, 8 (1):  72-74+78.  DOI: -
    摘要 ( 292 )   HTML   PDF(472KB) ( 1173 )  
    民族、身份认同以及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是后殖民理论中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了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分析了后殖民时期南非白人主体地位衰落以及被边缘化、客体化,丧失身份认同感的状况;阐释了强暴所隐喻的深刻意蕴,即作为抵抗话语的强暴只是殖民压迫的复制,是殖民权力的颠倒;探讨了作品所揭示的后殖民时期非殖民化进程中宽容、和解、和谐共存的理念及其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之意象解读——对伍慧明小说《骨》的主题研究
    王建平;金烁锋;
    2006, 8 (1):  75-78.  DOI: -
    摘要 ( 561 )   HTML   PDF(734KB) ( 1113 )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伍慧明是美国文坛上近几年出现的后起之秀,她的处女作《骨》深刻描述了美国华裔生活的新经历,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在小说中她将“骨”这一简单意象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以简洁的文字深入探讨了华裔美国人的多元文化属性问题,以多重对话的方式使个人、家庭历史得以再现,向以白人为主导的强势文化及父权中心发起挑战,同时对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撞予以反思,从而表现出美国华裔移民在双重文化环境中寻找文化认同、确定文化属性的艰辛及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