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技术人工物可靠性的哲学分析
    吴国林,傅铭,齐康
    2019, 21 (2):  111-11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01
    摘要 ( 570 )   HTML   PDF(783KB) ( 856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工物的可靠性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学界对技术人工物的可靠性分析主要集中在工程学方面,很少运用哲学的方法分析技术人工物的可靠性。从哲学意义上研究技术人工物的可靠性,主要从技术人工物可靠性的基础,即技术人工物的实在性,技术人工物的三个组成部分结构、功能、要素,技术人工物的意向性及时间性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可能对技术人工物的可靠性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技术人工物可靠性的哲学含义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算法的伦理问题及其解决进路
    刘培,池忠军
    2019, 21 (2):  118-12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02
    摘要 ( 818 )   HTML   PDF(806KB) ( 2461 )  
    算法作为强大的参与者介入甚至主导人类社会各领域。然而,日益复杂且自主的算法引发了透明性、公平性、算法歧视、自主性、隐私安全以及可责性等诸多伦理问题。从解决算法伦理问题的内部进路看,至少有算法的伦理设计和应用范围限定两种方式;从解决算法伦理问题的外部进路看,应该注重设计者的伦理责任与多领域合作、鼓励公众参与算法设计以及对算法进行监管。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算法的伦理问题,才能走向公平、透明、负责任的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技术创新文化进化探究
    王娜,王健,赵旭
    2019, 21 (2):  126-13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03
    摘要 ( 514 )   HTML   PDF(756KB) ( 893 )  
    创新基因是制约技术创新文化进化的关键。培育优良的创新基因,我们需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因精华并注入新时代的新基因。新时代技术创新文化的进化应遵循观念文化、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应研究遗传要素、人才要素和环境要素的作用和影响。结合文化进化论,分析技术创新文化进化的机理,可以不断地修正创新基因的成长轨迹。新时代,新旧创新文化基因的互动、文化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互动以及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互动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文化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李京文,韩行
    2019, 21 (2):  132-13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04
    摘要 ( 448 )   HTML   PDF(927KB) ( 865 )  
    在创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机器人系统集成、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各领域合理分配创新资源,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型,并以实际数据对机器人产业不同领域发展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初期,产业政策支持重点应以系统集成为主,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发展为辅;在后期,机器人本体领域发展逐渐超过系统集成领域,在此阶段,应以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为主,系统集成为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
    贺俊,程锐,刘庭
    2019, 21 (2):  139-14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05
    摘要 ( 419 )   HTML   PDF(844KB) ( 1008 )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及环境污染的动态内生增长模型,推导出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会抑制环境污染,并假设技术创新是金融发展抑制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199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机构信贷规模、金融市场融资规模与环境污染负相关,符合理论模型结论。将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研究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发现金融发展通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改善环境污染现状。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顾客资源对顾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研究——感知控制和主观规范的调节作用
    肖萌,马钦海
    2019, 21 (2):  149-15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06
    摘要 ( 484 )   HTML   PDF(809KB) ( 1287 )  
    从资源理论出发,探讨两类顾客资源通过共创态度对不同顾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以及顾客的感知控制和主观规范在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580名装修顾客的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顾客的人力资源和关系资源均可以显著提升顾客共创态度,进而对顾客价值共创行为的两种形式——参与行为和公民行为——产生积极影响;顾客的共创态度在顾客资源与顾客共创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感知控制对顾客人力资源与顾客共创态度及顾客人力资源与顾客共创行为间的关系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主观规范对顾客关系资源与顾客共创态度及顾客关系资源与顾客共创行为间的关系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公民集体偏好会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吗——基于公共价值理论的实证研究
    包国宪,关斌
    2019, 21 (2):  156-16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07
    摘要 ( 433 )   HTML   PDF(898KB) ( 744 )  
    公共价值理论关注公民集体偏好,重视政治的作用。以公民集体偏好为切入点,以我国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公民与政府协商互动对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公民集体偏好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会受到政府价值取向的调节,地方政府“公民本位”和“政府本位”两种价值取向扮演了不同的调节作用。这种关系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价值的实现是政民互动协商沟通的结果,公民是公共价值的最终决定者,但也受制于政治力量的平衡。研究结论对于理解新时代下政府行为模式和决策实践以及推进公共价值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舆情事件中的协商与公共理性研究——以“山东非法疫苗案”为例
    赵海艳,孙萍
    2019, 21 (2):  165-17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08
    摘要 ( 489 )   HTML   PDF(835KB) ( 1633 )  
    近年来,网络舆情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政治过程,网络空间成为协商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的非理性一直是网络是否实现了协商民主争论的焦点。以“山东非法疫苗案”为例,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从政治过程和网络平台两个维度入手,总体把握网络舆情事件中协商与公共理性的实际情况。随着政治过程的深入和网络平台制度约束的提升,网民的公共理性有所增加。在网络舆情事件的协商中,积极的政府回应和良好的网络平台,有利于网民公共理性的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省级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30个省级政府样本的定性比较分析
    王法硕
    2019, 21 (2):  173-17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09
    摘要 ( 496 )   HTML   PDF(786KB) ( 1456 )  
    我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运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政府资源与支持、社会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三个层面选取六个解释变量对我国省级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级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受到多元复杂因素影响,电子政务基础与领导重视是其中较为关键的因素,实现较高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有三种条件组合。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资源不同的地区,政府要采取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路径和措施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广东人肉搜索第一案”再解读——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视角展开
    江海洋
    2019, 21 (2):  180-18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10
    摘要 ( 815 )   HTML   PDF(768KB) ( 1504 )  
    随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出现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颁布,对原广东“人肉搜索第一案”应重新解读。根据对“个人信息”内涵的界定,“视频截图”被认定为个人信息没有争议。上传“视频截图”到微博的行为可以认定为向不特定人“提供”个人信息。因被害人自杀,将行为人上传“视频截图”的行为归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具有理论自洽性。对行为人上传“视频截图”的行为需按照想象竞合原则进行处断,本案应定性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国际私法中“优先性强制规则”的性质与适用——以《罗马条例Ⅰ》第9条为视角
    黄植蔚
    2019, 21 (2):  187-19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11
    摘要 ( 668 )   HTML   PDF(790KB) ( 1591 )  
    根据《罗马条例Ⅰ》第9条的规定,主权国家在某些情况下承认优先性强制规则的优先效力已经是客观事实,然而学界对优先性强制规则的有关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这种争论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者对于这类规则适用的方式过于执着,而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优先性强制规则是私法性规则的性质上。理论上,优先性强制规则具有了明显的私法色彩,这不仅决定了应该在国际私法学的范畴内讨论相关的问题,而且决定了它在内国具有天然的法律效力。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如何适用外国优先性强制规则的立法,在制定相关法律时立法者应该特别注意到自由裁量权、适用第三国强制性规则的后果和意思自治原则的相关法律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研究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王辉,赵霞霞,司晓悦
    2019, 21 (2):  195-20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12
    摘要 ( 570 )   HTML   PDF(831KB) ( 1391 )  
    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是高校干部考核的关键环节。以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为研究对象,在“德”“能”“勤”“绩”“廉”五个维度的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初步拟定了19个具体的考核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拟定的考核指标进行筛选,得到政治素质、工作思路、工作投入等13个正式的考核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来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结合使用定性与定量相方法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主体性德育培养的新视域探索——基于日本高校德育发展的启示
    吴宁宁
    2019, 21 (2):  202-20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13
    摘要 ( 408 )   HTML   PDF(759KB) ( 916 )  
    随着高校德育的发展,主体性德育已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重要视域。当前在党和国家的战略思想和理论研究方面为主体性德育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基础,但在现实维度上,高校德育发展仍存在着对学生地位重视不足、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主体能动性缺失等学生主体缺位问题。日本高校在德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关注学生主体性、凸显个性教育及注重道德实践培养的德育特点。在保持我国高校原有德育优势基础上,设定以主体性德育为核心的德育培养路径,应从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自我教育功能,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价值,提倡个性教育,提升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注重道德实践的强化和引导等方式入手,推动我国高校德育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文学研究
    语义关系视角的隐性评价机制研究
    李淑晶,刘承宇
    2019, 21 (2):  208-21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14
    摘要 ( 450 )   HTML   PDF(798KB) ( 957 )  
    标记的识别是语篇评价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隐性评价语言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之提供了依据,但是各个语言机制之间缺少联系,且对一些评价现象缺乏解释力。借鉴语义场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对语义关系的阐述,通过分析马丁等提出的隐性评价语言机制来挖掘其底层共性,指出语义关系是隐性评价语言机制的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上发现语义关系错配、责任推定、逻辑推导等机制,并探讨了语境对语义关系选择的框定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丽丝·莱辛幻想小说中的真幻意识
    贺欣晔,王纯菲
    2019, 21 (2):  215-22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2.015
    摘要 ( 480 )   HTML   PDF(753KB) ( 774 )  
    在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幻想小说中,她的真幻意识时刻体现在作品的各个角落。正是莱辛对真与幻的鲜明意识构成了她对文学真幻问题的根本态度。从莱辛的意识表现中可以看到,真与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对这二者进行辩证地拆解与阐释;真与幻之间的联系通过经验想象和先验想象的共同作用建立起来,并以螺旋式的叙事结构表现在其作品中,这些都体现了莱辛对现实与文学之间真幻界限的看法,以及她的作品对文学类型划分的新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