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诺德·盖伦. 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M]. 何兆武,何冰,译.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8. [2]王楠. 德国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访李文潮教授[J]. 哲学动态, 2003(10):17-24. [3]让-伊夫·戈菲. 技术哲学[M]. 董茂永,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4]爱德华·泰勒. 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M]. 连树声,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陈虹,沈辰. 石器研究中“操作链”的概念、内涵及应用[J]. 人类学学报, 2009,28(2):201-214. [6]布鲁诺·拉图尔,史蒂夫·伍尔加. 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M]. 张伯霖,刁小英,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4. [7]姚大志. 技术系统的进化评吉尔《技术史》的基本概念及方法论[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9,29(3):297-306. [8]Lemonnier P. The Study of Material Culture Today: Toward an Anthropology of Technical Systems[J].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1986,5:147-186. [9]Lemonnier P. Elements for an Anthropology of Technology[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2. [10]Pfaffenberger B. Fetishised Objects and Humanised Nature: Towards an Anthropology of Technology[J]. Man, New Series, 1988,23(2):236-252. [11]Schiffer M B.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y[M]. Albuquerqu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2001. [12]Jensen T E. Techno-anthropology—A New Mov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J]. STS Encounters, 2013,5(1):1-21. [13]李建会,苏湛. 哈拉维及其“赛博格”神话[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21(3):18-22. [14]丁长青. 技术人类学抉要[J].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5,17(3):70-75. [15]田松. 科学人类学:一个正在发展的学术领域[J]. 云南社会科学, 2006(3):78-82. [16]刘兵. 人类学对技术的研究与技术概念的拓展[J]. 河北学刊, 2004,24(3):20-23. [17]秦红增. 人类学视野中的技术观[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0(2):67-72. [18]张柏春,李成智. 技术的人类学、民俗学与工业考古学研究[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19]梅其君. 技术人类学:一个成长中的新学科[J]. 青海民族研究, 2009,20(4):10-13. [20]陈凡,李勇. 面向实践的技术知识人类学视野的技术观[J]. 哲学研究, 2012(11):95-101. [21]杨立雄. 从实验室到虚拟社区:科技人类学的新发展[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17(11):56-59. [22]杨立雄. 赛博人类学:关于学科的争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19(4):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