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桑德尔为什么“反对完美”?——基于社群主义对人类增强技术的拒斥
    陈肖东,王国豫
    2019, 21 (6):  551-55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01
    摘要 ( 657 )   HTML   PDF(964KB) ( 1423 )  
    围绕是否应该将基因工程技术用于人类增强的争论由来已久,而致力于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再次引起人们对“增强”和“完美”技术的关注。美国哲学家桑德尔旗帜鲜明地“反对完美”。在他看来,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破坏了自然的道德地位,弱化了对人的尊重,打破了善与权力的平衡,进而带来社会的不公平。从社群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出发,桑德尔主张和谐、节制、自然地利用技术。桑德尔“反对完美”的思想对于当今有关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绕创新链完善R&D投入资金链的研究
    郑文范,刘明伟
    2019, 21 (6):  559-56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02
    摘要 ( 440 )   HTML   PDF(956KB) ( 734 )  
    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链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对R&D活动的资金投入,即R&D活动资金链。R&D/GDP是测度R&D资金投入数量的重要指标,但要全面考察R&D资金投入的合理性,除了从数量上考察R&D/GDP的合理性外,还需从质量上考察R&D经费投入的合理性,包括R&D经费投入来源的合理性、按活动类型配置的合理性以及使用部门的合理性。对此,在分析R&D经费配置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25年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的目标和具体对策,并设置五条控制线,为我国R&D经费绩效考核和按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提供了可操作性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基于TAM理论的拓展模型
    盛光华,岳蓓蓓,龚思羽
    2019, 21 (6):  567-57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03
    摘要 ( 818 )   HTML   PDF(989KB) ( 1371 )  
    共享经济催生的共享单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用户体验与创新扩散的双重视角,将消费者创新性、感知娱乐性与同辈影响纳入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消费者创新性正向影响用户对共享单车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态度,且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在消费者创新性与使用态度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同辈影响正向影响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态度;感知娱乐性正向影响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意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共享经济系统风险的度量研究——以共享单车企业永安行为例
    孙亮,吕丹妮
    2019, 21 (6):  575-58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04
    摘要 ( 514 )   HTML   PDF(1048KB) ( 780 )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共享经济在我国呈现出井喷式的野蛮发展,与此同时,这种新经济背后蕴含的巨大风险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现有文献缺乏新经济模式风险度量模型的不足之处,将金融工程领域中的投资风险度量模型引入到共享经济系统风险分析研究中。在ARCH LM检验全部通过的条件下,通过三种拓展VaR模型,计算了共享单车企业永安行的VaR风险序列值,并且对风险度量结果进行了后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拓展VaR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出现共享经济模式所蕴含的风险,其风险度量值可靠性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目标”下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对比研究——基于“多指标”的量化分析视角
    刘金全,张龙
    2019, 21 (6):  583-59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05
    摘要 ( 452 )   HTML   PDF(1324KB) ( 1065 )  
    新形势下,运用“多工具”调控“多目标”成为货币当局的现实选择。通过SV-TVP-FAVAR模型考察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多重目标下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型规则的调控效果整体优于价格型规则。不同阶段下,数量型和价格型规则的调控优势不同,二者均面临“多指标”下的“顾此失彼”困境,广义货币供给量为物价稳定和调控杠杆率目标下的最优政策工具,利率为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目标下的最优政策工具。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规则的调控效果出现“此消彼长”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场域变迁视角下的地方治理创新研究——基于H区预算听证创新的案例分析
    李姚姚,彭宗超
    2019, 21 (6):  591-59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06
    摘要 ( 452 )   HTML   PDF(993KB) ( 1064 )  
    场域理论对地方治理创新的实现过程具有一定解释力。拓展后的场域框架认为具体时空条件变迁、场域中的规则理解变迁、场域变迁中的互动是治理场域创新三个前后相继、必不可少的阶段。以H区预算听证为例,具体时空条件变迁为治理场域创新提供机会窗口;机会窗口引发对场域现行正式规则的重新解读和阐释,表现为规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三个要素的变迁。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个体、组织、场域之间形成多层互动,在竞争与合作中形成新的耦合模式,最终完成创新。从理论建构角度把握场域理论,需要明确场域的三大基本要素、变迁传导机制及其所含优缺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作平台、控制权共享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以嘉兴市“文化有约”为例
    陈通,夏红梅,侯光辉
    2019, 21 (6):  599-60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07
    摘要 ( 423 )   HTML   PDF(1089KB) ( 901 )  
    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的数字化平台促进了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的水平。借鉴控制权理论,以嘉兴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文化有约”为研究对象,提出政府与公众共享控制权的合作治理机制,从合作平台、控制权共享、服务提供三个维度阐释其作用机理及效应。研究发现,网络化合作平台促使政府、公众和服务提供者共同在场,为控制权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政府与公众共享目标设定权、检查验收权和激励分配权在内的控制权,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治理水平;控制权共享程度随着政治机会窗口的形成、互联网治理工具的创新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动态上升趋势,权力分配也趋向均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年龄分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层次及供给优先序研究——以上海市J街道为例
    王建云,钟仁耀
    2019, 21 (6):  607-61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08
    摘要 ( 442 )   HTML   PDF(1112KB) ( 953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错位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考虑年龄对老年人身体功能、精神健康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基于年龄进行分类,并利用魅力质量理论Kano模型和Topsis法测算上海市J街道各年龄组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层次发现,各年龄组老年人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大于社区为老服务需求;高龄老年人对助餐服务、助急服务和紧急救助服务的需求大于中低龄老年人;各年龄组老年人对精神慰藉服务和上门看病服务需求较低。为此建议构建自下而上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决策模式;根据年龄测算老年人需求层次,为老年人提供“菜单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缓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增加老年人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从政策高地到法治平原:东北科技创新政策法律化研究
    杨丽娟,于一帆
    2019, 21 (6):  616-62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09
    摘要 ( 410 )   HTML   PDF(966KB) ( 721 )  
    “政策高地”调整下东北科技创新治理现状表明,东北地区科技创新并没有为东北振兴带来持久性显著功效。在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背景下,以政策法律化为手段,从“政策高地”走向“法治平原”,是东北科技创新治理成效持续增强的理性选择。针对“政策高地”引发的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依法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识匮乏、科技决策法律责任缺位等问题,通过立法设立地区性科技创新经费最低投入门槛及相应法律责任、建设适宜东北科技创新的法治文化等方式,建构“法治平原”推动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以实现东北振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公司法路径
    华忆昕
    2019, 21 (6):  623-63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10
    摘要 ( 461 )   HTML   PDF(968KB) ( 845 )  
    互联网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加速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导致了企业社会责任规制反身法路向的失效,并由此催生了以外部责任内部化为核心的可持续公司法路向的提出。可持续公司法路向促进了强制性规制与任意性规制的结合、公司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转变及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的融合,可谓企业社会责任各监管路向的“集大成者”。但基于可持续公司法路径仍给予了企业较大的自主性,故也存在“可持续目标洗白剂”的批评。由此,应通过宽泛标准的公司法导入,公司利益的再解释,公司目的、股东职责和董事会义务重塑的方式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公司法路向的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生态伦理重要论述的逻辑阐释
    王宽,秦书生
    2019, 21 (6):  631-63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11
    摘要 ( 502 )   HTML   PDF(928KB) ( 857 )  
    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的理论要求、弘扬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发展要求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要求分别构成了习近平生态伦理重要论述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习近平生态伦理重要论述以“生命共同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生态伦理关系为其逻辑结构的划分依据,以“尊重自然”为其思想内核,以“珍爱生命”“爱护环境”为其思想主体,以“责权共担”为其思想实质。习近平生态伦理重要论述的逻辑旨归在于提出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哲学和规范伦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商品拜物教新释——兼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解读路径
    梁燕晓
    2019, 21 (6):  637-64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12
    摘要 ( 504 )   HTML   PDF(950KB) ( 965 )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诸流派中,存在着两种解读商品拜物教的路径:非价值形式路径与价值形式路径。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前一种路径的代表,其特点在于脱离《资本论》的具体文本语境,借用外部理论资源进行诠释,并寄希望于主观主义色彩的方式打破物化结构,这极大地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拜物教问题的研究走向;后一种路径的代表是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先驱巴克豪斯所提出的价值形式辩证法,它重视《资本论》不同版本中关于价值形式的“双重叙述”问题,从等价形式必须“以使用价值表现价值”的特点中解释商品拜物教的形成机制,并立足于生产方式的变革来突破这一物化结构。后一种路径对于如何消弥当前“MEGA研究”和“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二分化趋势亦有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与艺术研究
    象似性与任意性非对称性否定问题理论探究
    丁新峰,吕明臣
    2019, 21 (6):  644-65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13
    摘要 ( 464 )   HTML   PDF(952KB) ( 931 )  
    国内学界倾向于将象似性与任意性看做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但学界对象似性的理解并不统一,致使问题讨论不能集中。将传统象似性进行二元切分,切分为映照性的象似性和理据性的象似性,相应地,把任意性设定为非必然性映射关系,那么,象似性和任意性就是一对矛盾关系,肯定象似性就直接否定了任意性。根据对理据性的界定,理据性不是象似性的下位范畴,而是任意性的下位范畴。语言事实不能支持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严格的象似关系。因此,能指和所指关系是任意的。同时,语言证据证明理据性在能指和所指关系之间大量存在,但理据性是以任意性为逻辑前提的。因而,理据性证据非但不能推翻任意性,反而证明了任意性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伪满时期抗战宣传画艺术特点和美学风格研究
    霍楷,冯靖,周宏蕊
    2019, 21 (6):  651-65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9.06.014
    摘要 ( 517 )   HTML   PDF(1141KB) ( 1264 )  
    文化宣传是战争中的第二战场,抗日战争宣传画是一种无声的抗战方式。东北抗战宣传画是中国抗战宣传史上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美学风格。东北抗战宣传画的题材与内容充满了反殖民主义色彩,揭露了日本利用“伪满洲国”为掩饰的侵略行径;东北抗战宣传画形神兼备,在造型上塑造了艰苦奋斗和革命抗争的艺术形象,在理念上传达出批判现实主义和狂热表现主义的特点。东北抗战宣传画美学风格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日本殖民压迫下的悲壮和压抑风格,二是表现了英勇抗争的激昂豪迈风格。研究伪满时期抗战宣传画的艺术特点与美学风格,有助于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学术研究和爱国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