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具身叙事:解开他心问题的希望之匙
    何冠岐,郭露
    2022, 24 (5):  1-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01
    摘要 ( 301 )   HTML ( 60)   PDF(1089KB) ( 457 )  
    他心的存在问题和运作机制问题一直是心灵哲学的经典问题,当下解决他心问题的两个主要路径分别是具身模拟论和具身直通论。两者分别以神经科学和通过人类表征现象推理的角度阐释他心的运作机制。但是两个理论都有明显的缺陷,具身模拟论面临着镜像神经元建模以及神经元感知层次问题的科学挑战,具身直通论则无法对自身的“主体间性”理论缺陷进行自洽。能够把他心问题研究继续向前推进的理论是具身叙事理论。该理论是将托马斯洛的“叙事能力”和具身理论结合之后由梅纳里提出的一种解决他心问题的理论。具身叙事理论不但能够回避具身模拟论研究路径上的科学壁垒,还可以对具身直通论研究路径的理论缺陷进行弥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儒释心智体用论视角中的机器人有“心”论
    张静
    2022, 24 (5):  9-1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02
    摘要 ( 149 )   HTML ( 19)   PDF(1060KB) ( 118 )  
    运用传统儒家“主体—活动”的心性体用论配合释家“本体—功用”的心识体用论,对一种机器人有“心”论所依据的心智“无主体性”与“功能主义”两大理由进行分析,从心智活动的内在主体性及心智功能并不等同体用结合的心智整体之原理来看,两大理由连同其论证逻辑皆不成立,不足以证明机器人可具与人“同一性”之心。从中可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反求诸己;二是以心“任物”,人工智能无心而堪用,而用之利弊决乎人心;三是重视机器式“思维”研究。简言之,人需要发挥主体性与自智慧,开发“高级工具理性”。人工智能发展不仅事关科技创新,同时不应忽略从传统心性哲学获取有益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股指期货市场正反馈交易的空间溢出效应
    田树喜,晏雪,张博
    2022, 24 (5):  16-2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03
    摘要 ( 161 )   HTML ( 20)   PDF(1200KB) ( 232 )  
    利用拓展的正反馈交易模型,对12个国家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反馈交易进行了联合检验,结果表明,相关国家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反馈交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对新冠肺炎疫情窗口期的计量检验表明,相关国家量化宽松的反危机措施虽然抑制了股市的下跌,但同时也加剧了股指期货市场背离经济基本面的上行正反馈,并通过利率渠道和通胀渠道得以强化扩散。因此,应警惕疫情下反危机措施“矫枉过正”而诱发的市场泡沫化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期寿命和储蓄率:基于有限生命的拉姆齐模型
    刘鹏飞
    2022, 24 (5):  22-3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04
    摘要 ( 177 )   HTML ( 17)   PDF(1123KB) ( 383 )  
    基于数理推导,发现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存在倒数关系,借助这一关系,运用有限生命的拉姆齐模型,推得预期寿命与储蓄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为了检验这一结论,使用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基准估计,在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逐步增加控制变量个数、替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估计结果依然支持基准估计和理论分析的结论。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降低因预期寿命延长带来的老年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刺激消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sQCA的移动购物行为执行意向构型研究
    王林,王志华,赵杨
    2022, 24 (5):  31-3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05
    摘要 ( 159 )   HTML ( 16)   PDF(1129KB) ( 624 )  
    以场景来触发购物欲已成为商家营销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不同场景下的认知情感交互反应与执行意向的关联机制却鲜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共获得390份有效样本,基于SOR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视觉知觉线索、质量安全线索和时间线索三个层面的七个条件与感知愉悦、感知信任的交互组态效应对执行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单个前因条件不是产生高或非高移动购物行为执行意向的必要条件;实现高移动购物行为执行意向的驱动机制包含1个整体解,分为4条路径,揭示了高隐私保障感知是导致高移动购物行为执行意向的核心条件;非高移动购物行为执行意向的驱动机制分为6条路径,且与高执行意向的驱动机制存在因果非对称关系。研究结论丰富并发展了情景线索的相关理论,同时为电商企业精准营销和提升用户体验等提供具体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逻辑起点、理论内核与价值意蕴
    孙萍,陈诗怡
    2022, 24 (5):  40-4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06
    摘要 ( 168 )   HTML ( 15)   PDF(1132KB) ( 154 )  
    “放管服”改革作为一项长期持续推进的国家性改革战略,充分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现了顶层设计与地方首创的有机结合,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效能评价作为“放管服”改革研究的新视角,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以及传统评价视角的有效回应,满足了实践与理论的双重需求。“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以内在潜能为基础,以“三效”为重点,强调内在潜能与外显效用之间的动态联结,通过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之和的结果比对,完成对改革过程的全面监测,不仅开拓了政府改革评价研究的新视角,纾解了对效能本质的模糊性认知,更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的制度属性与制度形态分析
    王立峰,李洪川
    2022, 24 (5):  49-5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07
    摘要 ( 171 )   HTML ( 16)   PDF(1072KB) ( 136 )  
    组织处理是党组织对领导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措施,它同党纪处分、问责和政务处分既有相同之处,在处分对象、处分依据和处分方式等方面又存在显著差别。组织处理既是一种责任追究机制,是落实党管干部组织原则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处置方式较为灵活的程序性活动。尽管组织处理已深嵌于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制度规范中,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制度关于组织处理的规定存在不一致、党纪处分与组织处理相互代替、组织(人事)部门在组织处理中职责不清等。鉴于此,未来修订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应夯实组织处理的党章依据,注意不同处分间的搭配关系,明晰纪检监察机关同组织(人事)部门间的职权边界,明确组织处理中的相关期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层组织如何回应复杂社会需求?——G省共建共治共享中的组织形式创新
    宋锴业
    2022, 24 (5):  57-6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08
    摘要 ( 130 )   HTML ( 13)   PDF(1151KB) ( 265 )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科层组织如何回应日益多元和复杂的社会需求成为关乎国家治理的重要命题。作为回应复杂社会需求的一项重要改革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折射了当前政府科层体系面向“社会”的创新逻辑,有助于研判科层组织对复杂社会诉求回应时面临的制度支持、约束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依托长期历史模式,一体化的政府科层组织通过运作模式的创新有效回应了复杂社会需求,但在实践中的多重替代逻辑制约了现代性治理任务的成效。为了与社会制度环境相匹配,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发展出一种新的组织机制,即“间质型科层组织”。作为一种独特的与社会互动的创新形式,它以“间断结构”“自主分工”“在地运作”为特质,其改变了科层组织的典型特征,从而减轻对环境的不适应,在国家治理转型中发挥着重要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定性比较分析
    林晶晶,毛雅婧
    2022, 24 (5):  67-7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09
    摘要 ( 146 )   HTML ( 14)   PDF(1113KB) ( 364 )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影响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了回应以上问题,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主体、资源、效用三个层面选取七个解释变量对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媒体关注是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上级政府(领导)支持、学术关注、创新成果制度化以及非特定问题创新是保证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充分条件,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的充分条件组合共有六种,具体可归纳为三种解释模式,即资源支持模式、制度支撑模式以及创新扩散模式。研究结果对提高地方政府创新能力、提升地方政府创新生命力与持续性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政府垃圾分类政策响应速度缘何差异化?——基于46个试点城市的定性比较分析
    高登晖,孙峰
    2022, 24 (5):  76-8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10
    摘要 ( 158 )   HTML ( 15)   PDF(1207KB) ( 513 )  
    快速响应中央决策是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前置性环节。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日趋重要,面对中央出台的垃圾分类政策,缘何会出现地方政府政策响应速度差异?借助QCA软件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进行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在组织层面建立官方组织并设定考核机制,行为层面设计备选方案、政策试点和权威推动是政策响应的必要条件;在资源层面保障充足的资金供给是其充分条件。地方政府垃圾分类政策快速响应是组织、行动和资源要素耦合的结果。我国地方政府垃圾分类政策响应遵循跨部门合作的未来导向,以环境、经验、共识等初始条件基础为前提,高效顺畅的行动设计为关键,适应性管理和评估问责为保障,最终实现政策快速响应和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引进政策会诱致性别不平等吗?——基于我国12个“新一线城市”的实证研究
    刘杨
    2022, 24 (5):  86-9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11
    摘要 ( 162 )   HTML ( 11)   PDF(1201KB) ( 296 )  
    人才引进政策是近年许多城市吸引人才落户的重要举措。基于我国12个“新一线城市”2012—2018年的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识别人才引进的政策效应和性别异质性。研究发现: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具有显著的政策效应,在直接效应、显著度和解释力三个方面对女性的效应更强。此外,GDP对人才政策的实施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且女性强于男性。人才引进政策没有诱致性别不平等,并且一定程度地扭转了人才流动上的性别不平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论电子商务合同格式条款的法律配置:问题、进路与方法
    吴双
    2022, 24 (5):  96-10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12
    摘要 ( 174 )   HTML ( 16)   PDF(1071KB) ( 355 )  
    《民法典》未对电子商务合同格式条款给予足够回应,未来仍需依靠《电子商务法》对其提供充分的法律供给。电子商务格式条款的同质化趋势、网络环境下加剧的信息不对称、商事创新的脱法性、电商对用户心理的滥用,给传统格式条款规制模式带来新的挑战。民法调整电子商务格式条款需要把握“公平原则”的一般法律精神,平衡交易双方地位,以订入控制、内容控制实现缔约过程和缔约结果的公平。《电子商务法》应本着“比例原则”建立电商评级制度,增设异常条款排除规则,细化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合同说明、提示义务的履行方式,并设置负面清单以实现对电子商务格式条款的法律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司可持续性与ESG披露构建研究
    刘江伟
    2022, 24 (5):  104-11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13
    摘要 ( 202 )   HTML ( 16)   PDF(1090KB) ( 669 )  
    公司作为永续型实体,可持续性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目标。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事关公司可持续性,ESG披露具有重要的功能,其能够改善与促进公司的可持续性。因我国目前ESG披露规范缺陷,实践中ESG披露存在披露率、可靠性和可比性不足等问题。为发挥ESG披露功能,促进公司可持续性,应将上市公司ESG信息纳入强制披露,采取遵守或解释执行方式,并可利用内部控制、第三方审计和交易所问询函改善ESG披露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同时鼓励非上市公司自愿披露ESG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形而上学”命题对马克思真的有效吗?——重思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论断
    韩涛泽
    2022, 24 (5):  112-11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14
    摘要 ( 157 )   HTML ( 20)   PDF(1072KB) ( 219 )  
    “形而上学”是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论断。海德格尔基于马克思的部分文本,主要从人道主义、黑格尔主义和技术集置等方面给马克思贴上了“形而上学”的标签,使得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现实超越之维变得蔽而不明。事实上,马克思的实践转向完成了对黑格尔哲学在内的理论形而上学的超越,类哲学完成了对近代以来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扬弃,共产主义生产完成了对现代技术形而上学的驯服等。因此,“形而上学”命题在马克思这里并不完全有效,海德格尔关于形而上学的诊断和超越也依然值得质疑和反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基于共同体要素的分析视角
    潘博
    2022, 24 (5):  120-12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15
    摘要 ( 176 )   HTML ( 16)   PDF(1145KB) ( 374 )  
    党建引领对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共同体要素的理论视角展开审视,主观体验要素、互动关系要素和共同行动要素表征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要素结构,亦构成了实现“党建引领”的理论进路;党组织在共同体建设中,具有依托核心地位和政治权威发挥引导作用、以道德因子的补足提升社会道德水平、通过供给集体记忆资源型构联结纽带等功能。以通过强化共同体要素推动社会共同体建设为目标,可以从以培育亲密情感和强化自我效能感优化主观体验、以引导自我归类和消除主体间隔阂强化互动关系、以树立目标体系和强化外部保障激发共同行动三方面,构建党建引领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推进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文学研究
    东北“地之子”的苦难史诗与伦理寓言——评津子围长篇小说《十月的土地》
    胡哲
    2022, 24 (5):  129-13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16
    摘要 ( 271 )   HTML ( 17)   PDF(1078KB) ( 452 )  
    《十月的土地》所讲述的是土地与生存、家族倾轧与民族抗争等“故事”背后的有关东北个人与民族记忆的苦难史诗与伦理寓言。“地之子”应属五四新文学作者创造的表达方式,传承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书写“土地”的精神血脉,《十月的土地》中农民倾诉大地之爱的情感寄托,正是缘于东北以“地之子”为伦理内核的历史文化土壤之根,再现了白山黑水间由生命之艰、情感之艰、民族大义之艰等精神母题所镌刻的苦难史诗,又以穿透“土地”的理性审思,叙写了游移在寒葱河、莲花泡、蛤蟆塘等地三代人异质性“土地观”伦理寓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科学戏剧”的发展与流变
    武静
    2022, 24 (5):  137-14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17
    摘要 ( 234 )   HTML ( 15)   PDF(1070KB) ( 338 )  
    西方“科学戏剧”自诞生以来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西方戏剧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应科学史上三个重要时期,科学戏剧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戏剧类别。第一次科学革命在促成了“科学戏剧”诞生的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戏剧”的第一次繁荣,新旧科学范式的转变成为这一时期 “科学戏剧”的关注焦点;“科学戏剧”的第二次大发展是在核物理的影响下发生的,这一时期的“科学戏剧”开始深入探讨具体科学问题,为“科学戏剧”的第三次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的“科学戏剧”囊括了对现代科学众多学科的探讨,“两种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使其走向成熟,并最终确立了其在西方戏剧舞台上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江健三郎的“新形式”小说实践——《优美的安娜贝尔·李》中的晚年样式
    时渝轩
    2022, 24 (5):  144-15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2.05.018
    摘要 ( 113 )   HTML ( 17)   PDF(1060KB) ( 130 )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是大江健三郎以“新形式”小说实践探索晚年样式的重要之作。小说的“新形式”由缩减的方法、向女性叙事的转向、元次元结构的连锁等元素构成。“新形式”建立在大江对以往自我文学诸多问题的重写与解构之上,呈现出一个永处过程与运动之中、拒斥成熟与完成的“大江健三郎文学”。“新形式”所展现的晚年样式既是对过去大江文学的告别,又是对新大江文学到来的呼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