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技术观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辩证法审视
    齐承水
    2023, 25 (3):  1-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01
    摘要 ( 359 )   HTML ( 92)   PDF(912KB) ( 281 )  
    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着丰富的人学辩证法思想,它是我们深入理解技术的科学方法论。人的技术生存是以人学的生存论为理论前提的,对技术的发展与利用需要坚持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技术作为社会关系的存在物,它是以人的主体间性彰显为逻辑根据的,从主客体关系转向主体间关系才能深刻透视技术的内在本质。技术并非抽象思辨的概念,而是根植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技术在促进现实生活进步的同时,也受到现实生活反作用的影响。立足马克思主义人学辩证法审视技术,既深化了对技术的理论阐释,也为积极构建新时代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专家制的历史演进:从政治乌托邦到治理体制
    兰立山
    2023, 25 (3):  8-1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02
    摘要 ( 371 )   HTML ( 11)   PDF(933KB) ( 353 )  
    技术专家制是当代西方政治学、技术哲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当前学界对技术专家制的界定并不一致且主要持批判态度,因而有必要对技术专家制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以全面认识技术专家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总的来说,技术专家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中技术专家制主要被视为一种完全由科技专家掌握政治权力的政治乌托邦或政治制度;第二阶段中技术专家制主要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出现,即美国技术专家制运动;第三阶段中技术专家制主要指一种主张由科技专家按照科学原理、技术原则来进行运转的治理体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业绩预告质量治理效应研究
    孙世敏,关舒予
    2023, 25 (3):  16-2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03
    摘要 ( 240 )   HTML ( 9)   PDF(995KB) ( 349 )  
    以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上市公司为博弈双方构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揭示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业绩预告质量治理效应,并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改善了前瞻性和后视性业绩预告质量,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双重业绩预告质量具有真实治理效应;深圳证券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双重业绩预告质量的治理效应更显著;财务报告问询函治理效应在公司收函后第二年依然显著,但在收函后第三年不复存在,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业绩预告质量的治理效应具有短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非线性影响——基于财政透明度的调节效应
    詹绍菓,李昕
    2023, 25 (3):  28-3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04
    摘要 ( 333 )   HTML ( 6)   PDF(955KB) ( 397 )  
    以我国财政分权改革为制度背景,结合财政制度环境因素,深度探讨财政分权、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2009—2017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较低的财政分权水平会刺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升,随着财政分权水平扩大,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财政分权反而会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财政透明度是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拐点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区财政透明度越高,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抑制效应越容易挤出刺激效应,更早出现两者的拐点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债务风险水平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科技投入与高质量创新
    王京雷,陈欣,何增华
    2023, 25 (3):  38-4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05
    摘要 ( 234 )   HTML ( 9)   PDF(958KB) ( 146 )  
    创新驱动战略是实现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创新的重要支撑,已成为国家高新区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依托,但其对高质量创新究竟起到何种影响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准自然实验法,实证检验了创新驱动战略对高质量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科技资金与人才要素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 创新驱动战略显著促进了国家高新区的高质量创新,并通过集聚科技资金与人才要素显著强化了这一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驱动战略对高新区高质量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成长周期异质性与发展定位异质性,即“非成熟型”与“非世界一流”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对高质量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性权能治理:行动理由、运作基础与实现机制
    徐建宇
    2023, 25 (3):  48-5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06
    摘要 ( 234 )   HTML ( 7)   PDF(1078KB) ( 179 )  
    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性权能治理是有效应对科层化权力运作与要素化生活自主间张力的新治理思维。解释与技术、规范与经验以及形态与功能是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性权能治理的基本要义,基于历史规定性与现实情境的服务性权威观证成以及在公共性到共同性中寻求社区治理变革构成其行动理由。城市基层党组织基于行政—自治力量与组织自身构造叠合的力量运用以及指向更加一体化边界管理的跨界治理能力成为服务性权能治理的运作基础。基于政治吸纳治理的机理,赋能—回应、协商—引导以及领导—协调成为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性权能治理的具体实现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竞争导向创新型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研究——基于成都市A社区治理创新的个案追踪
    谢小芹
    2023, 25 (3):  58-6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07
    摘要 ( 294 )   HTML ( 7)   PDF(1026KB) ( 360 )  
    近年来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活动增多,已有研究较多关注创新的基本过程和作用,相对忽视了对创新类型的进一步探索。基于成都市A社区治理创新行为的连续个案追踪,研究提出“竞争导向创新”的新类型。A社区治理竞争导向创新的三重动力表现为压力型体制下的科层遵从、横向竞争中的争先创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下的属地责任;竞争导向创新更多是一种多主体互动的共同生产而非单一个体行动;竞争导向创新的情景约束包括时间的加速化和空间的效率化,其契机需要促成机会之窗和共识之窗的耦合;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和社区自治成为竞争导向创新的多轨道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区域环境治理如何实现“携手共进”?——基于多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胡春艳,周付军
    2023, 25 (3):  67-7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08
    摘要 ( 305 )   HTML ( 15)   PDF(997KB) ( 313 )  
    跨区域性公共环境议题不断涌现,地方政府在跨域环境治理行动中的横向协同非常重要。从发展差异、政治势能、政策环境、组织载体和治理能力五个维度构建理论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发现跨区域环境治理有“高位主导型”“辐射带动型”和“全面支持型”三条路径。其中政治势能是跨区域环境横向协同治理的必要条件,通过释放政治压力和晋升激励,形成驱动集体治理行动的约束力量。政策环境和组织载体为充分条件,提供集体治理行动所需的合作空间和行动载体,共同为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供给约束规则。发展差异需要同具体条件组合而影响协同效果。在强制约束力量和完善规则交互作用下,跨区域治理主体间能携手迈向协同共治。对揭示区域环境横向协同治理内在逻辑,探索更优环境横向协同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基于中国地市级层面的实证分析
    邓雪,吴金鹏
    2023, 25 (3):  77-8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09
    摘要 ( 370 )   HTML ( 11)   PDF(990KB) ( 259 )  
    智慧城市建设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战略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基于TOE框架,对中国地市级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发展水平、财政资源和需求压力是影响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而科技投入、政治压力和开放程度并不会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转型路径包括优化技术治理体系、增强组织动员能力和完善外部资源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视角下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效应研究
    陈丹玲,赵可,卢新海
    2023, 25 (3):  86-9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10
    摘要 ( 216 )   HTML ( 5)   PDF(1762KB) ( 175 )  
    以中国12个城市群(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驱动效应。研究表明:时间维度上,2013—2019年我国12个城市群(圈)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且在空间维度上表现出自东向西走向的“递减式”空间演化规律;整体而言,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及溢出效应。分区域而言,区域一体化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作用,呈现出自东向西愈来愈强的现实特征,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仅在东部凸显。为此,在推动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过程中,既要深入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来加快土地利用模式转型,又要注重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探寻区域一体化驱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差异性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工生育保险中的逆向选择实证检验
    杨攀续,钟仁耀
    2023, 25 (3):  95-10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11
    摘要 ( 225 )   HTML ( 5)   PDF(1104KB) ( 155 )  
    生育行为的可计划性使得生育保险所保障的风险本质上不同于其他社会风险。强制性生育保险为何在职工社会保险当中覆盖面较低始终未得到合理解释。使用中国小微企业调查2015年数据证实了职工生育保险当中存在“保险—风险”正相关关系。以女性员工占比表示企业内“生育风险”发生的概率,研究发现小微企业中女性员工占比越高则该企业越倾向于逆向选择参加生育保险;员工的平均年龄负向调节了女性员工占比与企业生育保险参与之间的关系,员工平均年龄越低,则企业的逆向选择越强烈;小微企业的参保行为受到所在地生育保险基金充裕程度的影响,基金越充裕则小微企业越容易逃避参加生育保险。促进生育保险应保尽保需要落实职工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并重点关注小微企业在参保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减损规则对违约方解除权的功能替代——以真假“合同僵局”为中心
    严立
    2023, 25 (3):  106-11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12
    摘要 ( 267 )   HTML ( 7)   PDF(984KB) ( 221 )  
    违约方解除权仅能解决非金钱债务陷于履行不能导致的真正合同僵局案件,其规范价值在于明确了无论履行不能是否可归责于当事人,对待给付义务均非直接消灭,一律需要行使解除权。非金钱债务的债权人拒绝受领给付,并欲逃避作为对待给付的金钱债务并不构成真正的合同僵局。然而学说与案例均混淆了此二种迥然不同的案型,将违约方解除权规则错误地扩张至后一种情形,这才是违约方解除权引发质疑和反对的真正原因。债权人拒绝受领的假想合同僵局中,债权人要从合同关系中脱出,应当求助于减损规则,令非违约方及时终止合同,或者直接由法院行使司法形成权终止之。在这个意义上减损规则成为了违约方解除权的功能替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场电子监控的法律规制——以比例原则为核心的分析
    王东方
    2023, 25 (3):  116-12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13
    摘要 ( 246 )   HTML ( 7)   PDF(933KB) ( 303 )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基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虽可无需取得劳动者同意而对其进行职场电子监控,但该种监控权力的行使并非是任意的,其应受到比例原则的限制。职场电子监控的法律规制应包含“实体”与“程序”两方面。就“实体”规制而言:当用人单位基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而对劳动者进行职场电子监控时,用人单位进行的电子监控应满足适当性、必要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当用人单位通过取得劳动者“同意”的方式而对其进行职场电子监控时,劳动者的“同意”应受到严格的限制。就“程序”规制而言:用人单位在对劳动者进行职场电子监控前,应尽到事先告知义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产权领域腐败问题实证分析及防治对策
    冯晓青,王志坚
    2023, 25 (3):  124-13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14
    摘要 ( 393 )   HTML ( 7)   PDF(964KB) ( 314 )  
    立足知识产权领域腐败问题现实表现,分析其“传统腐败”“隐形腐败”“灰色腐败”类型特征,研究其在损害公权力廉洁性、悖离激励创新导向、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侵害主体合法权益、影响我国国际形象等方面的社会危害。研究发现:知识产权领域腐败现象表现出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形式多样、螺旋式反复发展、具有一定起伏性等趋势特征。知识产权领域腐败诱因包括知识产权与公权力之间存在天然纽带关系、审批机制和保障制度制约规范不够、腐败成本收益比例严重失衡等。从完善“审批”保障制度、“权利”保障制度、“监督”保障制度、“惩治”保障制度方面入手,可有效防治知识产权领域腐败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文学研究
    从主体性到客体性:卡尔森环境美学对传统自然美学的批判与突破Symbol`@@
    刘希言
    2023, 25 (3):  134-14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15
    摘要 ( 290 )   HTML ( 10)   PDF(962KB) ( 316 )  
    西方传统自然美学具有浓重的“主体性”色彩:自然本身没有审美价值,之所以将其判断为“美的”,是因为它的某种特性符合人类(感官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审美需要。这种观念不仅使得自然美学沦为人类意志的附庸,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而且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加剧生态危机。卡尔森提倡“客体性”转向,即建立一种“以客体为导向”的审美欣赏理论:以“自然本身及其真实属性”为研究对象、以“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为研究方法、以“对自然之内在价值的深入理解与自觉尊重”为研究目标。这种理论不仅符合美学之重建的要求,能够为自然美学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而且符合环境保护论的要求,使得自然环境美学能够成为环境伦理学的坚实基础,因而是一条恰当的自然审美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何谓城市文学跨学科研究?
    王桃花,黄美琪
    2023, 25 (3):  143-15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3.03.016
    摘要 ( 253 )   HTML ( 9)   PDF(941KB) ( 217 )  
    近十年来西方学界城市文学跨学科研究热潮渐起,其中芬兰学派提出“城市性”概念,将城市文学置于文学研究与城市研究的跨学科语境中。以芬兰学派重要文献和城市研究前沿理论审视这一热潮的生成逻辑与“城市性”的学理意义,可发现:作为芬兰学派的研究纲领,“城市性”研究是对城市文学学科身份的一次追问。尽管这一概念本身是浮动的能指,但若将城市性问题与社会性问题、区域性问题进行对照,可在宏观层面厘清城市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导向:城市性问题须与城市空间内部的非城市性问题区别开来,防止探讨范围的无限扩大;个别城市的问题须与全球城市的普遍问题区别开来,将视野从个别区域的“城市性”延展至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性的“城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