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现象学分析
    沈继睿
    2015, 17 (2):  111-11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01
    摘要 ( 608 )   HTML   PDF(879KB) ( 1092 )  
    分析媒介技术的技术现象学本质有三个要素:关系汇聚、人的参与、信息环境。其中,关系汇聚和人的参与是对伯格曼装置范式思想的提炼;而信息环境是媒介塑造媒介世界的程度指标,媒介世界则是装置范式与伊德人机关系思想在媒介技术研究中的结合点。运用三要素分析媒介发展的三个节点和当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指出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现象学本质是信息技术装置的完整形态,是能随时随地独立塑造完整信息环境的技术装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空间的权力:技术与话语
    刘贵占
    2015, 17 (2):  117-12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02
    摘要 ( 513 )   HTML   PDF(836KB) ( 1013 )  
    网络权力是社会行动者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对他人进行控制与支配的一种力量。依靠技术与话语作为双重支撑,互联网重塑了人类生产、生活场景,将世界连接为一个全球性与地方性相冲突的场域,权力在不同国家、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流动。网络权力在信息技术定形作用下,呈现分权化与集权化相统一、生产性而非压抑性的运行特征。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利用新机遇发展信息技术、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的治理,还要建设本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抵御全球话语对于民族文化权力的侵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技术在社会统治中的应用基于马克思、马尔库塞和福柯的观点
    刘光斌
    2015, 17 (2):  122-12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03
    摘要 ( 577 )   HTML   PDF(867KB) ( 743 )  
    技术是如何应用到社会统治之中的?马克思认为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遵循资本逻辑,技术不仅取得资本形式,而且成为获取资本的手段统治活劳动;马尔库塞指出技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应用遵循单向度逻辑,成为新的统治形式,它在生产、消费、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单向运用,造就了极权社会;福柯认为技术应用遵循微观权力逻辑,他把知识与权力结合起来考察,规训权力技术和生命权力技术的应用造就了一个规训化社会。三位思想家关于技术在社会统治中的应用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本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佩斯成像实验及其哲学影响
    杨庆峰
    2015, 17 (2):  129-13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04
    摘要 ( 475 )   HTML   PDF(851KB) ( 814 )  
    苏佩斯利用现代成像技术对大脑认知活动进行成像实验,这一实验意义重要但是却被忽略。这一实验成立的技术基础是脑电图(EEG)、脑磁图(MEG)、正电子成像术(PET)、功能磁核共振成像(fMRI)等四类大脑成像技术的成熟应用;哲学基础是技术图像的相似性,依赖于图像形状的概率相似;伦理基础是实验者的自愿。前者是外在基础;后两者构成了内在基础。它对整个哲学传统中物与观念之间的区分提出挑战,尤其是对现象学中关于“事物意向与观念意向之间存在着根本区分”的命题提出了挑战。所以成为现象学的科学哲学需要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孙晓华,郭旭
    2015, 17 (2):  135-14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05
    摘要 ( 417 )   HTML   PDF(864KB) ( 848 )  
    将空间外部效应考虑到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中来,基于Wurgler方法测算和比较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而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竞争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资本配置效率存在空间负相关性,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分组估计显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省份的财政支出竞争有利于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竞争则扭曲了资本流动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本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款人声誉对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来自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的经验证据
    钱炳
    2015, 17 (2):  141-14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06
    摘要 ( 538 )   HTML   PDF(870KB) ( 922 )  
    基于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从2007年7月至2013年12月的50000笔借款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了借款人声誉对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低声誉借款人,高声誉借款人具有显著的融资成本优势,借款利率约低0.02。区分了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的检验结果也表明,高声誉显著降低了融资成本,在不同职业的借款人中,声誉对利率降低的范围在0.040~0.044之间;在分年龄的借款人中,声誉对利率降低的范围在0.038~0.047之间。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传递机制有效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康对城市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中国的微观证据
    胡振,何婧,臧日宏
    2015, 17 (2):  148-15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07
    摘要 ( 517 )   HTML   PDF(876KB) ( 1164 )  
    利用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金融研究”课题组最新公布的数据,研究健康状况对中国城市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变量、经济变量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城镇家庭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影响上存在差异,健康状况的恶化会降低金融资产特别是风险资产的持有;东部地区风险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重较中西部地区高,健康状况好的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概率比健康状况差的家庭高2~3个百分点;经济类变量对金融资产持有额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有土地出让方式地域差异研究基于治理土地财政视角
    王玉波,恽晓方
    2015, 17 (2):  155-16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08
    摘要 ( 415 )   HTML   PDF(2027KB) ( 798 )  
    以2003—2010年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区市“招拍挂”与协议方式出让土地面积比例及价格数据,概述各省区市土地出让情况变化。选取2003年与2010年“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比例、2003—2010年协议与“招拍挂”出让平均地价等4项指标,采用层次聚类与定性分析结合方法,将全国31省区市土地出让情况划分为4类集群地域。从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贡献程度、土地出让价格、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宏观战略等方面,分析各集群地域土地出让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源于土地出让的不可持续性及出让方式转变可能会产生负效应,提出了各集群地域治理土地出让及推动土地财政转型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政府创新的内部障碍及其超越
    李兆友,董健
    2015, 17 (2):  162-16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09
    摘要 ( 599 )   HTML   PDF(872KB) ( 1033 )  
    强化政府创新内部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实现政府创新理论层面与实务层面的有效互动。政府创新的内部主体即公共行政人员与政府内部组织生态环境,作为政府创新的内部关键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着政府创新项目的成败。政府创新过程中存在着认同、能力、动力、利益冲突等内部主体障碍,以及组织结构、组织氛围、物理条件等内部组织生态环境障碍。走出政府创新的内部困境,既需要来自政府层面的高位推动,又需要来自于基层行政人员的广泛参与;既需要多元行政主体伙伴关系的建立,又需要建设创新友好型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舆情事件中的意见领袖网络结构及其政治参与意涵
    郭凤林,邵梓捷,严洁
    2015, 17 (2):  169-17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10
    摘要 ( 640 )   HTML   PDF(3347KB) ( 1373 )  
    网络是否带来了更平等的政治参与结构?利用一起典型的网络舆情事件夏俊峰事件的意见领袖微博数据,对其内部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意见领袖发挥着将公民个体诉求转化为大众议题的中介作用,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个体-意见领袖-大众”的两级结构;意见领袖群体有一定的垄断性特征,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在其中发挥着稳定的作用;但意见领袖内部在观察角度和观点上都存在着差异,有助于舆论压力的缓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政府绩效信息的全程管理导向绩效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董静
    2015, 17 (2):  175-18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11
    摘要 ( 445 )   HTML   PDF(917KB) ( 854 )  
    绩效信息促进绩效改进的前提是其有用且可靠、可被获取及理解,特别是绩效管理能与组织目标、决策、管理过程的有机整合,这依赖于从全程管理的视角对绩效信息予以审视:在信息收集阶段需准确定位绩效管理系统目的及角色,充分考量信息接收者及使用者的需求与偏好,确保绩效测量的信度与效度及信息的质量;在传递报告阶段需将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地传递给接收者,根据听众差异而区分进行报告,以适合的技术与形式叙述和呈现绩效信息;在信息使用阶段应获取并强化政治支持,促使绩效信息与战略目标及管理系统的动态整合,有效连接行动以实现绩效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环境治理中协同行动的偏失与匡正
    闫亭豫
    2015, 17 (2):  181-18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12
    摘要 ( 474 )   HTML   PDF(860KB) ( 859 )  
    环境事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同行动,不仅能够应对突发的环境事件,还可以根治日常的环境治理难题。从环境治理主体角度出发,基于环境治理协同行动的广泛参与、达成共识、子系统协同,以及行动者有机结合等特征,来分析我国当前环境治理中协同行动的偏失所在。以期通过在激励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确保共识相关方的独立表达、提升环境治理行动的协同能力等方面的努力,达到促使多元主体在环境治理中形成协同行动、产生协同增效的治理愿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中生态破坏责任归责原则的困境及出路
    李昱
    2015, 17 (2):  187-19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13
    摘要 ( 448 )   HTML   PDF(854KB) ( 1043 )  
    新《环境保护法》第64条规定生态破坏责任适用《侵权责任法》,但《侵权责任法》没有明确规定生态破坏责任适用何种归责原则。生态破坏责任适用严格责任原则或是过错责任原则,抑或二者并列适用,学界存有争议;而司法实践由于欠缺明确的依据,也陷入案情相似但处理结果大相径庭的困境。生态破坏具有“危险性”,符合严格责任归责原则依据,应按《侵权责任法》第2条和第7条规定,在足够有效的立法层次上制定环境侵权特别法,明确规定生态破坏适用严格责任原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迈向回应型法:转型社会与中国观点
    于浩
    2015, 17 (2):  193-19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14
    摘要 ( 490 )   HTML   PDF(835KB) ( 1152 )  
    如何建立能包容更多社会需求和因素的法律范式,是法律体系乃至转型社会不断追问的话题。作为能动司法的学术回应,回应型法是开放、参与、更具张力、更能反映社会变革所需的法律范式,是法之“应然”与“实然”结合的产物,并促使新型的普遍服从的文明秩序的建立,契合了中国法律范式的发展要求。只是,中国仍处于从压制型法向自治型法过渡的阶段。尽管存在人为导入回应型法因素和直接从压制型法过渡到回应型法的契机,但这却不利于整体法律建构。因此,中国欲迈向回应型法,需要切实的法治秩序建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从马克思到吉登斯:现代性批判的生态维度兼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刘顺,胡涵锦
    2015, 17 (2):  198-20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15
    摘要 ( 519 )   HTML   PDF(876KB) ( 851 )  
    “现代性”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和吉登斯的观点具有重要代表性。尽管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概念,但却代表着现代性批判的根本方向,因为现代性悖论产生的内在动因正是被马克思持续批判的资本逻辑;尽管生态批判不可能成为马克思和其所处时代的主要任务,但他却在对资本、工具理性和异化劳动的现代性批判中,经意不经意间展露出深刻的生态思想。发展到20世纪,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亦是在“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语境下展开的,自然离不开马克思,他的现代性批判中的生态思想对马克思有着微妙的“继承”。对于二者深刻的生态批判思想,有必要结合实际实现“中国解读”,进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能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马克思人学分析方法的第三重维度个体主义方法
    李明,郭忠义
    2015, 17 (2):  205-20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16
    摘要 ( 475 )   HTML   PDF(837KB) ( 677 )  
    马克思的人学研究方法,是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和历史主义三重维度的统一。然而,全盘否定个体主义分析的集体主义方法,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一度成为当代中国全部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理论的人学方法论原则。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方法的 “错认”。这种“错认”不仅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的重要方法论基础,也成为一系列“左”的错误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失误的理论根源。今天已经成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及其相应的法治与公共管理基本理念的深层文化障碍。因此,再认并确立马克思主义人学方法三重维度,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相应的法治文明具有异乎寻常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文学研究
    不可译论的女性主义重释
    和静
    2015, 17 (2):  210-21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17
    摘要 ( 479 )   HTML   PDF(860KB) ( 1087 )  
    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扩大和翻译的跨学科、跨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并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女性主义译者通过采取干预性的翻译策略和发掘被埋没的女性作品,颠覆语言中的父权意识,以实现女性的真正解放。女性主义为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翻译标准和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提供了不同于传统译论的独特视角,为解构“不可译论”拓展了较大的研究空间。就双关语英汉互译而言,可以采取谐音补偿、形象替换和意义取舍等变通策略,变不可译为可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者接受理论关照下的华裔美国文学翻译以《喜福会》的无根回译为例
    王晨爽
    2015, 17 (2):  216-22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18
    摘要 ( 608 )   HTML   PDF(845KB) ( 1509 )  
    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是一种特殊的回译,这种源语文本并非存在的回译被称为“无根回译”。如果从接受理论角度对华裔美国小说《喜福会》的无根回译进行研究,就可以通过译本对比,解析不同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而探讨译者针对不同的目标读者所进行的差异性关照。因此,将华裔美国文学的无根回译置于接受理论框架下,剖析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翻译主体、翻译对象等翻译要素对无根回译的影响,可以用来指导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