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何为“增强”:比较生物保守主义与超人类主义的一个视角
    胡珍妮
    2024, 26 (1):  1-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01
    摘要 ( 196 )   HTML ( 34)   PDF(953KB) ( 214 )  
    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讨论面临“增强”概念的界定难题,对“增强”概念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待此技术的态度,并形成了生物保守主义与超人类主义两大阵营。双方都根据道义论和效果论等主流伦理学的观点,给出了自己的道德理由。通过对两大阵营的批判性考察可知,生物保守主义与超人类主义之间存在根本分歧,这一分歧不仅在于如何界定“增强”概念本身,还在于他们在界定该概念时所遵循的哲学范式与研究进路的差异,即对人与技术关系、技术与伦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通过对比二者在应对超人类革命危机时所采取的不同理论策略,可以看出坚持“内在主义”研究进路的超人类主义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上的理论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会的衡量:社会性冻卵的合理性辩护
    刘冠合
    2024, 26 (1):  8-1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02
    摘要 ( 157 )   HTML ( 9)   PDF(990KB) ( 179 )  
    社会性冻卵,乃是女性保存生殖能力之理性选择,旨在实现生育机会的保留。就女性生育行为而言,其往往面临来自生育规律、主体身份和社会结构上的不利境地,这将导致其在生育选择过程中,遭受“内—外在因素”的双重禁锢。对此,部分女性寄希望于社会性冻卵为其设置“生殖保险”,以实现其“生育自由选择”“救济生育机会丧失”“保障生育机会平等”“维护生育自主尊严”等主体诉求。基于此,从自由主义立场、法权保护、人文关照及域外经验等维度,对社会性冻卵进行合理性辩护。然而,社会性冻卵亦可能导致系列社会风险,诸如冻卵商业化利用、女性客体化、冻卵权属纷争及社会结构分层等。因此,须对社会性冻卵行为设定必要限度,进行价值引导与技术规制,并最终实现社会性冻卵风险控制的伦理约束和法律规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并购融资的影响研究——基于“陆港通”多期双重差分的经验证据
    姚海鑫,杜心宇,张晓旭
    2024, 26 (1):  17-3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03
    摘要 ( 157 )   HTML ( 5)   PDF(1094KB) ( 139 )  
    “陆港通”政策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举措。利用这一外生事件,以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陆港通”对企业并购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陆港通”实施可以降低并购的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扩大并购的外部融资规模,缓解并购的融资约束程度,并且这种作用在非多元化和非关联企业并购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地探究“陆港通”对并购融资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该政策通过改善信息环境和加强治理效应两种途径缓解企业的并购融资问题。因此,并购企业应积极响应“陆港通”政策,从而引入更多成熟的境外投资者,达到提高并购效率、提升并购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接税归宿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时间变化趋势研究——基于减税降费期间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评估
    杨志安,付正淦
    2024, 26 (1):  31-4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04
    摘要 ( 111 )   HTML ( 5)   PDF(1076KB) ( 103 )  
    为保证财政政策效能提升,须准确评估间接税改革的受益群体分布与收入分配效应。基于2012—2020年CFPS微观数据,构建了投入产出税收价格模型,对间接税归宿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值税“扩围”、税目分立以及一般税率下调使得总体居民,尤其低收入群体间接税有效税率显著下降,提升了社会福利水平;间接税及分税种K指数为负值,在减税降费过程中,税制结构性调整减弱了其累退性;间接税具有逆向调节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但此阶段间接税总体效应已由-5.45%改善至-2.27%,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均有所改善。因此,提出关注初次分配公平,继续实施留抵退税、优化间接税税率与税目等建议,以发挥间接税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端制度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事额外努力、员工绩效目标导向与工作结果——组织自尊的调节作用
    赵晨,林晨,周锦来
    2024, 26 (1):  43-5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05
    摘要 ( 149 )   HTML ( 4)   PDF(1103KB) ( 197 )  
    同事额外努力是引发职场社会比较与影响员工行为态度的重要因素。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从他者视角出发,采用情景实验和两时点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同事额外努力对员工绩效目标导向及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同事额外努力通过影响员工的绩效趋近目标导向和绩效规避目标导向,进而影响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对组织自尊越高的员工,同事额外努力越倾向于激活绩效趋近目标导向,抑制绩效规避目标导向,进而提高工作投入,缓解工作倦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保障参与有助于农村土地流转吗?——基于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
    张孜仪,王瑞雪
    2024, 26 (1):  54-6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06
    摘要 ( 133 )   HTML ( 4)   PDF(1030KB) ( 83 )  
    随着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得到缓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供给不断增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8年数据,构建了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旨在考察社会保障参与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转出具有显著影响;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于农村土地转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显著抑制农村土地转入;劳动力转移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转出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迈向责任的分配正义:自动驾驶交通事故的归责逻辑——基于语境主义的视角
    张晒
    2024, 26 (1):  63-7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07
    摘要 ( 119 )   HTML ( 4)   PDF(1070KB) ( 137 )  
    根据语境主义正义论,自动驾驶交通事故责任所面临的不同社会语境决定了其拥有不同的社会意义,进而决定了自动驾驶交通事故责任分配应实行差异化原则。差异化原则由第一原则和第二原则构成,第一原则统领第二原则。第一原则为不能采用过严的制裁性原则,而宜采用适度的宽容性原则;不能采用单一的事后追究原则,而宜采用事前警示与事后追究相结合的原则。第二原则包括针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对称性分配原则、针对生产商的恰适性分配原则、针对汽车所有人的还原性分配原则、针对乘客的共担性分配原则、针对行人的包容性分配原则、针对政府的兜底性分配原则。由生产商等六个主体组成责任分配共同体,以协商执行差异化原则,从而实现自动驾驶交通事故责任的正义分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物业管理互信共治新模式
    张雷,杜泽
    2024, 26 (1):  73-8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08
    摘要 ( 151 )   HTML ( 9)   PDF(1142KB) ( 140 )  
    通过梳理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发现我国传统“中心型”的物业管理模式面临难以摆脱的“周期性危机”,制约了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导致危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看不透的“黑箱”,即物业管理低透明度引发的信任关系紧张;难以达到的“专业化”,即专业能力缺失致使物业管理陷入“囚徒困境”;涨不动的“服务质量”,即共识机制缺失激化了物业管理的“价值矛盾”。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物业管理方式在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三方之间搭建起信任纽带,构筑了物业管理的“互信共治”新路径,打破了物业管理的“囚徒困境”,实现了物业管理的良性高效透明运转,建构了住宅小区“去中心化”物业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演变、现实障碍与优化路径
    高佳,朱耀辉,赵荣荣
    2024, 26 (1):  82-8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09
    摘要 ( 147 )   HTML ( 7)   PDF(963KB) ( 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于2022年正式出台,中国黑土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采用文献分析法,根据黑土地保护政策的重点内容,将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划分为“萌芽”阶段、“建设”阶段、“体系化”阶段和“法治化”阶段。研究发现,黑土地保护面临诸多现实障碍,如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黑土质量不断下降,农民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性耕作推广困难,以及黑土地保护的长效机制未建立等。为切实保护黑土地,应当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提出的新要求,从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探索创新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适宜的耕作模式、调动农民参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建立黑土地保护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深入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从行为人刑法到行为人类型——责任理论的建构
    林若阳
    2024, 26 (1):  90-9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10
    摘要 ( 146 )   HTML ( 3)   PDF(998KB) ( 164 )  
    人格刑法理论在出罪层面可以成立,但存在犯罪论体系不成熟、人格测量不精确、商谈性缺乏的短板,未能落实到司法实践。应当依托阶层体系与功能责任论,在责任要素下建构商谈性的行为人类型教义,以综合行为刑法的安定性与行为人刑法的预防性,联结个案事实与人格概念、日常语言与法律语言。从人格概念出发,罪责是不法行为与犯罪人格之间显现与被显现的对应关系,需罚性是显现的人格有处罚必要。在“藏区一妻多夫”“帮派一般参与者”等类型中,责任要素不成立,即行为不能归属于犯罪人格,或显现的人格没有处罚必要,刑事责任不成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解不成无损于现状”机制的功能与法理基础
    宋连斌,武振国,周健
    2024, 26 (1):  100-10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11
    摘要 ( 106 )   HTML ( 2)   PDF(968KB) ( 56 )  
    为促进诚信调解,“调解不成无损于现状”机制要求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不得单方公开调解交流以改变调解前原有的权利状态。“调解不成无损于现状”机制的功能,在于促进调解程序的顺利进行、维持调解员的中立地位、保证调解程序和后续争议解决程序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如何保证其实施,则存在多种选择路径。若借助于保密合同,则合同之外的主体难受约束;若借助于排除规则,则与仲裁规则的合同性质相悖;若借助于无损于现状特免权,特免权之外的自然人和法人都将成为特免权的义务主体。因此,以无损于现状特免权为基础,根据调解交流是否与促成调解这一目标有关,可以在提供主体、产生时间和信息类型三个方面有效构建调解交流的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块链技术和个人信息权利之冲突与消融
    童云峰
    2024, 26 (1):  108-11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12
    摘要 ( 142 )   HTML ( 4)   PDF(988KB) ( 94 )  
    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与更正权、被遗忘权、数据可携带权等个人信息新式权利存有抵牾,可能会违背数据最小化等个人信息基本原则,导致区块链技术存在合规难题,直接制约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寻找区块链技术与个人信息权利的兼容方案,学界的既有研究思路,多属于修正区块链核心技术优势以适应滞后法律规则的区块链改造论,会遮蔽区块链的信任基础和技术优势。应转变思路选择法律适应论,最彻底的方案是革新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则,构筑区块链豁免机制;相对缓和的方案是,在法律修订前,可借助目的解释论,对被遗忘权作软化解释、对匿名数据作扩大解释、对告知同意作重新解释等,推动区块链与个人信息权利的适度兼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辩护冲突
    郭恒
    2024, 26 (1):  117-12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13
    摘要 ( 146 )   HTML ( 7)   PDF(973KB) ( 117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检察主导模式”、“控审合作模式”、辩护律师职业伦理与被追诉人自身利益考量之间的矛盾,以及辩护律师与值班律师差别性法律帮助权是引发辩护冲突的主要原因。认罪认罚案件中辩护律师处理辩护冲突应当以辩护律师的忠诚义务为出发点,坚持有限的独立辩护原则,强化辩护律师的协商义务,并在特定情形下履行对法庭的真实义务。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案件的辩护冲突要区分“认罪”协商与“认罚”协商之辩护冲突分别处理,并确立审查起诉阶段控辩争议问题待处理的程序机制。审判阶段认罪认罚案件的辩护冲突要区分“定性”与“定量”存在争议的案件分别处理,并构建审判阶段辩方否定认罪认罚的程序规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研究
    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对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的影响——基于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滕国鹏,贾亦真
    2024, 26 (1):  126-13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14
    摘要 ( 196 )   HTML ( 11)   PDF(1018KB) ( 160 )  
    近些年在网络上兴起的民粹主义及其话语表达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越来越大。依据社会比较理论和网络民粹主义形成与传播的话语策略,以7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对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影响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上行社会比较在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对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网络使用强度调节了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上行社会比较—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中介机制的后半路径,较低的网络使用强度会增强上行社会比较对大学生负性社会心态的影响,更高的网络使用强度会缓冲上行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负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文学研究
    “冷山不冷”: 论查尔斯·弗雷泽《冷山》中的家园共同体
    张端,朴玉
    2024, 26 (1):  135-14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15
    摘要 ( 149 )   HTML ( 4)   PDF(986KB) ( 155 )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以《冷山》对美国南方阿巴拉契亚山区冷山住民的家园书写闻名遐迩,而“共同体”理论内涵则成为理解冷山这一家园本质的关键。该作以人物对“共同体”理念的感知与实践为主线,真切描绘出一幅鲜活的家园共同体图景。在弗雷泽刻画的冷山家园中,有八口之家的“跨种族共同体”形塑,有作为姐妹情谊的“女性共同体”责任彰显,还有基于全球意识的“区域共同体”愿景表达,三者共同铸就了冷山中美好的家园共同体生活。《冷山》围绕美国南方冷山深处的家园生活展开叙述,探讨种族情谊、女性联结及区域生活等议题,表现出弗雷泽在21世纪对美国南方文学题材的再关注,以及对全球化时代喧嚣之下的家园生活的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房子与大地:《霍华德庄园》中“家”的重构
    南佳丽
    2024, 26 (1):  143-15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4.01.016
    摘要 ( 123 )   HTML ( 3)   PDF(3927KB) ( 64 )  
    目前学界关于福斯特《霍华德庄园》的研究多聚焦在社会、政治层面,而较少关注其中“霍华德庄园”表意的物人关系。20世纪初,伦敦城市化进程加快,租房成为主流的住房消费模式,人与房子之间的紧密关系受到挑战。小说通过刻画威尔科克斯家族、伦纳德和施莱格尔姐妹与房子不同的连接关系,描绘了三组人物各自对“家”的认知和情感关系,展现出英国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家园想象的复杂性及当时的家园焦虑问题。福斯特认为,人与房子的融合有助于形成空间感,摆脱流动感,回归大地之家。霍华德庄园不仅是“家”的具象表征,还是福斯特新物质主义式“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作家对英国现代社会中物人关系的前瞻性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