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素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
    刘志彪, 许山晶
    2025, 27 (5):  1-1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01
    摘要 ( 58 )   HTML ( 11)   PDF(659KB) ( 30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力量。以1993—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要素流动的中介作用和信息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区域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以及技术流动是统一大市场影响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路径;信息化水平正向调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区域发展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促使区域发展差距由升转降的拐点提前;较低的地理通达性和较高的资源依赖性可能会限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区域均衡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伦理与哲学思辨
    集-置架(Ge-stell)上的危险与救度
    王庆节
    2025, 27 (5):  12-2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02
    摘要 ( 38 )   HTML ( 1)   PDF(687KB) ( 11 )  

    现代技术的本质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类未来命运问题是晚年海德格尔关注的最核心问题之一。在这一关注中,“集-置架”(Ge-stell)无疑是关键词语。通过对晚年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一文的思想脉络梳理,力求将海德格尔新造的“集-置架”概念放在全部西方形而上学展开历程以及“解蔽”式真理的背景下来思考。论述和讨论了海德格尔在思考现代技术之本质时围绕“集-置架”而展开的一系列关键概念,例如“带-上前-来”“促逼”“订制/置”“存置品”,以及人类在这个技术统治与技术控制的时代所面临的“危险”与“救度”问题。上述问题唯有在对“集-置架”这一概念的本质进行充分揭示的基础上方可得到较好的理解。同时,人类技术的最新发展,例如以AI技术为核心的大语言模型的哲学意义,也可能在对“集-置架”概念的讨论和思考中,真正展现其启示未来哲学发展方向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智能时代科技与哲学的共同重生
    成素梅
    2025, 27 (5):  21-2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03
    摘要 ( 37 )   HTML ( 3)   PDF(586KB) ( 23 )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深化发展,既导致了技术对传统哲学根基的反噬,也呼唤重建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新哲学范式。技术的反噬要求我们重振“问道”精神,哲学范式的重建意味着科技创新无法在哲学缺席的旷野中独自远行。科技与哲学的相互奠定和共生发展,不仅为哲学的实践转向,筑牢了实证基底,而且为科技创新注入了人文维度,为新一轮的文明转型安装了“价值系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卸下两极对立的方法论枷锁和思维惯性,重新发明定义“人之为人”的方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
    技术交易市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李长英, 张帅
    2025, 27 (5):  28-3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04
    摘要 ( 37 )   HTML ( 1)   PDF(952KB) ( 10 )  

    技术交易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技术交易市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交易市场存在显著的创新激励效应。从影响机制来看,技术交易市场能够通过增加企业科研人员数量和促进企业合作研发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创新基础越好,技术交易市场对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效果越明显,创新基础越弱,技术交易市场对企业创新数量的促进效果越明显;行业技术变化速度越快,技术交易市场越能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总体来看,技术交易市场未能拓宽企业的创新边界,但分组检验结果表明,技术交易市场显著拓宽了非国有企业的创新边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
    李刚, 袁芳, 孙正林
    2025, 27 (5):  38-49.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05
    摘要 ( 42 )   HTML ( 0)   PDF(983KB) ( 29 )  

    为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价值双赢发展,有必要加快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基于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来确定绿色普惠金融的内涵,从四个维度构建绿色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基于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测算我国省级行政区2010—2021年的绿色普惠金融指数;通过加权平均离差值与Dagum基尼系数揭示中国绿色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绿色普惠金融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领先于其他地区;中国绿色普惠金融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但整体差异程度较小且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区域间的均衡趋势优于区域内的均衡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的国家标准参与度
    杜玉申, 郭祖龙
    2025, 27 (5):  50-6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06
    摘要 ( 42 )   HTML ( 0)   PDF(811KB) ( 9 )  

    标准竞争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基于高阶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以2009—2023年上市工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探讨了高管团队特征对国家标准参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对国家标准参与度无显著影响,任期、市场经历和学术经历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行业技术水平强化了任期的促进作用;行业竞争性弱化了市场经历的促进作用且强化了学术经历的促进作用;相比于高校任教和科研机构任职经历,学术高管的协会从事研究经历更能提高国家标准参与度;任期能够强化市场高管的长期导向且行业技术水平会增强这一效应。研究结论对企业制定标准竞争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
    何种公共数据开放生态促进高水平新质生产力发展?
    孙萍, 胡珍
    2025, 27 (5):  61-7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07
    摘要 ( 31 )   HTML ( 2)   PDF(843KB) ( 13 )  

    基于公共数据开放生态系统与组织生态视角构建研究框架,以2019—2023年16个省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探究不同生态要素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来看,单个公共数据开放生态要素并非构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政策准备力度与需求回应能力的必要性呈动态增长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单个公共数据开放生态要素构成部分省市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地区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形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态有三类:单一群体主导下的受益者需求驱动型、部分互利共栖下的“发布者—受益者”供需驱动型、完全互利共栖下的“发布者—使用者—受益者”供需驱动型。形成非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态有两类:“生态待育”型与“使用者—受益者”需求缺位型。所有组态均不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地区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层智慧平台治理的堵点与纾解:要素嵌入与网络链接
    杨扬, 张雷, 吴子靖
    2025, 27 (5):  74-8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08
    摘要 ( 34 )   HTML ( 0)   PDF(961KB) ( 7 )  

    数字时代背景下,智慧平台治理过程中技术“赋而不能”的悖论现象层出不穷。研究深度剖析H市S区X街道智慧街区云平台建设的典型个案,以“纵横联动”行动者网络的分析视角解析当前基层智慧治理成效颇微的原因。一方面,压力型体制下的模糊性治理、形式主义下的绩效偏离以及情感动员缺失下的离散性网络等结构要素“嵌入失灵”;另一方面,行动目标组织向心力弱化、行动主体数字素养水平有限、行动主体难以协同等行动要素“链接失效”,共同限制了行动者网络的作用发挥。因此,基层智慧平台治理应以结构与行动互构的行动者网络为纽带,推进“纵横联动”的基层智慧平台建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护理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杨红燕, 李德权, 叶菁
    2025, 27 (5):  85-9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09
    摘要 ( 47 )   HTML ( 1)   PDF(749KB) ( 24 )  

    正确认识和处理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与生育意愿的关系,对于实现社会保障政策与人口政策的有效协同和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等方法考察长期护理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护理保险显著降低了居民的生育意愿,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同时,长期护理保险对35岁及以下、高收入等类别女性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养儿防老观念的弱化、女性劳动参与的增加等因素是长期护理保险挤出生育意愿的重要机制。因此,要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成员提供非正式照护的支持,健全保护女性生育权利和降低家庭生育成本的配套政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转型、银发鸿沟与行政负担
    曹嘉祺, 马亮
    2025, 27 (5):  95-10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10
    摘要 ( 38 )   HTML ( 1)   PDF(825KB) ( 17 )  

    公共管理者常常面临公平与效率如何兼顾的矛盾,而技术手段往往被视为破解矛盾的有效工具。数字政府建设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但是老年人往往不能上网,由此造成的数字鸿沟和行政负担值得关注。通过对Z市基层干部和高龄津贴申领者的深入访谈,探讨了在推行政府数字化的进程中行政负担的生成与转移,尤其是老年人面临的“银发鸿沟”问题。研究发现,数字手段不仅并未彻底实现其价值目标,单纯的技术冲击也尚未抵达组织结构深层,由此造成行政负担在老年群体与基层干部之间生成与转移,使得行政负担日趋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在公共福利政策推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价值逻辑与工具逻辑的关系,消减行政负担,促进社会公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担保视角下真正利他合同中的权利救济
    曹舒然
    2025, 27 (5):  108-11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11
    摘要 ( 38 )   HTML ( 0)   PDF(643KB) ( 7 )  

    债权人和第三人在真正利他合同中的立场并不统一,当债务人违约时,在救济方式的选择上可能出现冲突,为此,应聚焦特殊的对价性质和合同目的,围绕解除和赔偿规则构建特别方案。真正利他合同依据对价性质分为赠与性和清偿性。对于前者,应赋予债权人单独决定违约救济的权利;对于后者,应关注债权人意图通过将债务人的给付义务作为自身对第三人所负债务的担保及清偿手段,以换取第三人信赖的合同目的,并基于由此产生的担保增信功能构建救济规则。应将有利于第三人的合同保留作为一般原则,仅当债权人对第三人所负债务消灭,始得解除合同,这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债权人清偿。同时,在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问题上,重点在于确保债权人对第三人所负债务同债务人的债务内容相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大数据清洗的法律规制路径
    陈翎翔
    2025, 27 (5):  117-12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12
    摘要 ( 43 )   HTML ( 6)   PDF(774KB) ( 13 )  

    数据是人工智能三要素之一,数据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热点。数据采集等环节的技术缺陷会导致数据集存有脏数据,有必要引入大数据清洗技术以降低人工智能算法偏差等风险。然而,不符合规范的大数据清洗可能会对数据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选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场景,在技术与法律双视角下审视大数据清洗的规范问题与实践困境。进而运用比较法方法,基于欧盟《医疗器械法规》《人工智能法》等法律实践和中国国情,提出促进数据集质量技术标准与法律规制的互动融合,以人工智能立法为契机,明确大数据清洗义务规范,产品责任制度的介入与改良等法律规制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探索
    吴育林, 李金霞
    2025, 27 (5):  126-13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13
    摘要 ( 39 )   HTML ( 3)   PDF(572KB) ( 24 )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与文化的现代转型之间的深度融合过程及其结果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通过现代化,可以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在根本路径上必须坚持“第二个结合”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确保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在辩证路径上需要遵循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在坚持时代性与历史性、“常”与“变”和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传承转化、丰富发展传统文化;在发展路径上则应运用创新手段,以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和信息智能化创新等推动传统文化在内容形式和产业化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化和跃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哲学意蕴
    曹洪滔, 贾超然, 张润鑫
    2025, 27 (5):  134-14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14
    摘要 ( 27 )   HTML ( 1)   PDF(546KB) ( 9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立足人民本位的价值立场,致力服务人民文化需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文化共享;秉承辩证的科学思维,把握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坚持社会发展标识与引领相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文化建设自我超越与引领世界相统一中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坚持系统思维统揽发展全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秩序规范;掌握历史主动,在找准文化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助推文明共进中把牢文化繁荣的发展航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时空逻辑与行动方略
    闻万春
    2025, 27 (5):  141-14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15
    摘要 ( 38 )   HTML ( 0)   PDF(794KB) ( 22 )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历经关系重构的曲折探索期、关系突围的市场转型期、关系升华的战略协同期,透视出以现代化建设为主线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与跨系统互促共生的时序逻辑。根据列斐伏尔的空间关系理论,教育、科技、人才表征为物质空间范畴内的互补性、精神空间范畴内的同向性、实践空间范畴内的协调性,在经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而抽象出的区域化—城市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型举国体制三维空间关系中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模态。在新形势下,应沿着思想、体制、技术三个维度构建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略,破解三者在思想路向、资源配置、交互机制等方面的协同发展难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焦虑如何影响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热情
    曲振, 唐骏瑶
    2025, 27 (5):  149-15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5.05.016
    摘要 ( 33 )   HTML ( 0)   PDF(806KB) ( 15 )  

    心理焦虑是博士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它与博士生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缺乏实证探讨。基于Nature 2019年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结合资源保存理论,实证考察了心理焦虑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和学术热情的影响。结果显示:心理焦虑对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热情均有显著负向影响,且随焦虑程度上升而加剧;心理焦虑通过削弱科研投入阻碍学术能力发展,并通过降低读博满意度抑制学术热情;心理焦虑对于学术能力和学术热情处于不同水平的博士生的影响存在差异性,而导师和学校的多维度支持能有效减轻其危害。建议加强对博士生心理焦虑的早期干预,优化高校培养环境,强化导师学术指导与情感关怀,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