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技术解释研究兼评皮特对哈勃望远镜的分析
    吴国林,陈福
    2015, 17 (5):  441-44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01
    摘要 ( 485 )   HTML   PDF(3248KB) ( 823 )  

    皮特的实用主义分析技术哲学,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对技术进行思考,有其独特之处,但是,他对技术的定义和技术失效的技术解释过多地涉及技术之外的因素。以哈勃望远镜的失效为例,引入三值逻辑,从逻辑分析角度对其进行具体的技术解释。在技术解释中,对应原则存在不足。在从结构到功能的技术解释模式中,应当用原子结构-功能子来替代,这使得技术解释具有了演绎推理的形式,称之为赖欣巴哈的技术逻辑。皮特关于技术是“人性在运作”的定义过于宽泛,而实际上技术是理性的实践能力,技术人工物需要不断地检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分布式认知的工程创新主体创新过程研究
    薛孚,陈红兵
    2015, 17 (5):  449-45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02
    摘要 ( 532 )   HTML   PDF(842KB) ( 867 )  
    工程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发起者,他是以组织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分布于参与者、工具、环境和文化之中,强调认知的在场性。基于分布式认知的特点将其作为理解工程创新主体实现创新过程的方法论,提出并论证了工程创新主体的分布式认知的可能性,工程创新主体的分布式认知具有创新目的性、组织交互性、全要素性、具身性、情境性等特征。探讨了工程创新主体在工程决策、设计、工程化、实施过程中分布式认知如何展开,从而尝试实现对工程创新发生过程的深入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兴起中的技术人类学
    王皓
    2015, 17 (5):  455-46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03
    摘要 ( 750 )   HTML   PDF(813KB) ( 1314 )  
    技术人类学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种,微观技术人类学以物质文化研究为基础,宏观技术人类学则关注技术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技术人类学兴起的标志是莱蒙里尔和普法芬伯格对这两种理解进行总结,提出以社会技术系统为核心的技术人类学。传统人类学危机、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技术哲学经验转向和技术人类学的参与者视角是技术人类学得以兴起的四大原因。当前的技术人类学研究存在着学科建制不健全、研究范式不完善和个案研究不足三大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吴言松,张志明,冯贝
    2015, 17 (5):  461-46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04
    摘要 ( 539 )   HTML   PDF(831KB) ( 1060 )  
    利用虚拟变量回归和交叉变量分析法,就入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入世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具体的影响路径来看,入世可通过对外贸易路径、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和外商直接投资路径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入世并未通过技术进步路径来实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入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引资力度和提高引资质量,推进外贸体制改革,逐步有序地引入WTO规则来继续推进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间借贷“阳光化”视域下金融垄断改革研究
    仇晓光,杨硕
    2015, 17 (5):  468-47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05
    摘要 ( 390 )   HTML   PDF(811KB) ( 856 )  
    从制度发生学的视角考察,金融体制开放改革中民间借贷“阳光化”的发展是公司融资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属于市场理性进化的产物。对于金融垄断的破除与改革,我国应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前提下,放松、鼓励、培育并引导民间金融的渐进式发展,而非通过抑制、阻碍民间金融的发展来维护正规金融的垄断利益。法律在这一进程中,应当积极回应民间金融制度化发展的立法诉求,进行相关规则的设计与调控,继而维护民间金融的规范化成长,培育和强化其同正规金融充分竞争、共同发展的品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领导能力、企业绩效及相互关系研究
    任嵘嵘,邢钢
    2015, 17 (5):  474-48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06
    摘要 ( 514 )   HTML   PDF(1002KB) ( 1939 )  
    针对近年来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领导能力构建的迫切要求,以文献分析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测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领导能力的不同维度,并据此进一步研究了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领导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五项能力维度中,愿景能力、战略执行能力、关系能力三项对企业整体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另外两个维度即战略决策能力及战略驱动能力对企业总体绩效的影响却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一卡通的高等院校财务报账流程再造设计
    陈静
    2015, 17 (5):  481-48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07
    摘要 ( 466 )   HTML   PDF(1030KB) ( 1046 )  
    财务报账是高等院校运作的基础性财务工作,高校传统财务报账流程存在诸多问题:如数据缺乏共享,信息传递时效性差,财务信息不对称,环节冗余,重复性劳动多等等。流程问题是造成高校普遍存在“报账难”现象的根本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一卡通平台建立了高校财务服务管理系统构架,以实现高校各部门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充分共享;在一卡通系统平台基础上,根据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进行了高校财务报账流程再造方案设计,实现了报账网络远程化操作、无现金报账、电子签批、电子发票与纸质票据兼容、凭证智能化生成、信息实时推送及查询的财务报账新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极权国家动员逻辑与运作形式的政治哲学反思
    殷冬水
    2015, 17 (5):  488-49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08
    摘要 ( 550 )   HTML   PDF(827KB) ( 1036 )  
    极权国家有两张面孔,一是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二是国家对社会的“动员”。“控制”意味着权力对社会的支配、强制和奴役,“动员”意味着权威对社会的说服、刺激和激励。极权国家垄断着群众动员所需资源,这些资源的存在为极权国家的群众动员提供了条件。同时,极权国家也是动员型国家,需要不断对群众进行动员。群众动员成为极权国家对社会进行控制、创造政治认同,以及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极权国家的群众动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实践表明,极权国家的群众动员面临三重矛盾,这些矛盾使极权国家群众动员面临困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式生态政治:基于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分析
    覃冰玉
    2015, 17 (5):  495-50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09
    摘要 ( 866 )   HTML   PDF(820KB) ( 1658 )  
    环境问题与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生态政治将环境问题提升到了政治的高度。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不仅对环境问题保持高度关注,有些人甚至直接积极参与到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来,这种具有自发性组织的反对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行为正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生态政治行动的具体表现。当前中国式的生态政治行动表现为事件性质,关注的主题为具体环境问题,参与主体为广泛的民众但不存在强有力的领导力量,行动表现为地方性规模且暴力与非暴力的行动方式并存。生态政治的发展与民众的行动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生态政治要求政府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以防范和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治理工具的政策网络一个分析框架
    田华文,魏淑艳
    2015, 17 (5):  502-50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10
    摘要 ( 459 )   HTML   PDF(862KB) ( 803 )  
    政策网络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且治理途径的研究当下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流。治理途径的研究到如今已历经理论起源、网络管理、网络定量分析三代,虽成果丰富但依然缺乏清晰的理论框架。采用管理学和渐进主义的基本逻辑,将学派繁杂的西方理论进行融合,结合我国实际提炼出初步的政策网络治理分析框架。该框架由网络描述、网络管理和网络检查三个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其中网络描述从行动者、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结构和网络规则四个维度展开,网络管理和网络检查则主要围绕管理者、行动者、联盟关系和网络规则四个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人本”与“物本”之间:系统信任的价值分野及融合
    曾琰
    2015, 17 (5):  508-51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11
    摘要 ( 464 )   HTML   PDF(826KB) ( 832 )  
    肇始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历程之中,系统信任是以现代理性方式来解决现代生活中人的存在问题,这就预示了其自身固有的“人本”与“物本”这强大的现代性张力。而当今流行的以“物本”遮蔽“人本”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上容易使得系统信任的实施仅仅局限于系统本身的理性建构,它忽视了信任问题中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这一基础问题,进而彻底淤塞了系统信任的实践径路。于此,回归系统信任中“人本”与“物本”的价值要求,注重系统本身的科学性、疏通人与系统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培育个体诚信美德,方是解决系统信任现实难题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论网络空间法治化的诚信基础
    丛立先
    2015, 17 (5):  515-52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12
    摘要 ( 450 )   HTML   PDF(814KB) ( 621 )  
    法治与诚信,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撑,诚信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诚信的保障。网络空间法治化的诚信基础包含四个方面:网络管理机构的诚信建设,网络服务商的诚信建设,网民的诚信建设,网络社会的诚信风气建设。网络管理机构的诚信建设,核心内容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包括自身监督和外部监督,还包括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权力机构的监督。网络服务商的诚信建设,包括诚信经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网民权益等方面,关键在于实现信息诚信。网民的诚信建设,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加以考虑,其中,加强教育引导是有效的现实途径。网络社会的诚信风气建设,要从“正人心”开始,需要体制机制的促进和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外国商事仲裁中的律师送达
    张文哲,张虎
    2015, 17 (5):  521-52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13
    摘要 ( 494 )   HTML   PDF(809KB) ( 744 )  
    在外国商事仲裁开始前、仲裁进行的过程中及裁决申请执行时,基于当事人协议的约定、仲裁规则的规定或法院的授权等不同的原因,均可由律师送达相关的文书或通知。在英美法系的一些国家,律师的送达行为与仲裁员或仲裁机构、法院的送达行为具有同等效力。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律师的送达行为属于私人行为,不具有司法权的性质。在仲裁开始前的律师送达行为,只要符合当事人合同约定即为有效送达;在仲裁进行过程中的律师送达行为,应依据仲裁所适用的规则对其效力进行判断;对在我国申请承认与执行程序中的律师送达行为,应依照我国法律之规定判断其效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研究
    依法治校视角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研究
    杨明
    2015, 17 (5):  527-53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14
    摘要 ( 527 )   HTML   PDF(810KB) ( 939 )  
    依法治校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在领导主体、内在精神、实践过程、实现目标等方面具有内在契合性,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由于党风廉政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建设缺乏制度性和执行力、监督缺乏制衡性和实效性、制裁缺乏示范性和威慑性,导致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着利益博弈依然激烈、权力失范冲击较大、“四风”问题挑战严峻、法治理念亟需强化等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应以依法治校的视角切入,运用法治理念,并从教育的基础地位、制度的保障作用、监督的核心作用三个维度出发,建立健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历史演进逻辑及其启示
    田雪飞,史万兵
    2015, 17 (5):  533-53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15
    摘要 ( 518 )   HTML   PDF(810KB) ( 716 )  
    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历史演进伴随着多元伦理价值的博弈:从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制度民主的凸显到建国时期高等教育制度自由的凸显;从工业化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制度理性的凸显到大众化扩张时期高等教育制度公正的凸显;最后是高等教育巩固时期效率的凸显。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历史演进逻辑是多元价值之间互补与协调、非均衡与均衡的博弈,最终实现多元价值的均衡。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要学习美国特色,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多元价值系统的均衡,同时结合本国历史文化传统,保持个性优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文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语言世界中的意义观从逻辑到语言理解
    任蕊,赵夏文
    2015, 17 (5):  539-54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16
    摘要 ( 762 )   HTML   PDF(813KB) ( 958 )  
    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分为前期和后期。与众不同的是,虽然其哲学主题始终是语言,但其前后期哲学观点完全对立,其两个阶段哲学所揭示的语言世界迥异。从研究对象来说,前期的观点是日常语言无意义,是造成混乱的根源,后期的观点则是日常语言有意义且是应当被选择的唯一对象。前期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世界中的意义持规定的观点,语言世界的意义以逻辑为准绳,逻辑确定语言意义之有无。后期,意义即用法,日常语言的实际使用被以存在即合理的态度全然接受,语言的意义取决于实际的用法,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对其给出的解释与理解。日常语言世界中意义的最终判据是语言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与思维:以特纳的空间认知理论解读《天路历程》
    蒋展,何辉斌
    2015, 17 (5):  545-55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17
    摘要 ( 545 )   HTML   PDF(815KB) ( 1423 )  
    《天路历程》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尽管研究颇多,但从作者与读者的思维与认知的角度仍有尚多挖掘空间。马克·特纳在《文学的心灵》中所提出的空间认知理论为此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小说文本中蕴含的从源空间到目标空间的投射模式、多重空间混合以产生更丰富的含义,以及读者通过想象获得的跨空间的全面认知,揭示出作者班扬在创作文学作品与读者理解作品时与空间密不可分的思维模式。如此便可对小说的创作思维与读者的理解思维作出新的解释,说明利用空间进行认知是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