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3D打印技术的本质特征及产业化对策探析
    包国光,赵默典
    2016, 18 (2):  111-11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01
    摘要 ( 584 )   HTML   PDF(898KB) ( 1320 )  

    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在原理上具有本质性的不同,显示出“革命性”特征;但3D打印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制造技术,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互补关系。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但受到技术瓶颈困扰、材料进口依赖、应用成本高企、“市场峡谷”阻碍等方面的制约。为了推进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化,需要正确判定3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定位;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心及上下游合作研制生产3D打印材料;建立应用示范基地,增强用户对3D打印技术的信心;促进3D打印商业运营模式创新;培育3D打印技术应用人才;政府建立3D打印行业基金吸引企业投资跟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论莫斯的技术社会学思想
    夏保华
    2016, 18 (2):  118-12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02
    摘要 ( 778 )   HTML   PDF(847KB) ( 981 )  

    马塞尔·莫斯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于20世纪上半叶在“技术学”的名义下自觉地开展技术社会学研究,开创了法国技术社会学派。他明确将“技术学”看做一门独立的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学分支,超越已作为常识的技术“工具观”,从柏拉图的技术“活动观”视角重新解释技术现象,提出意蕴丰富的“技术”“身体技术”等概念, 对“技术与身体”“技术与科学”“技术与巫术”三种基本技术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他看来,技术是社会的表征,最终将人类从精神和物质的危机中拯救出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学院时代科学共同体道德共识探析
    万舒全,文成伟
    2016, 18 (2):  124-12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03
    摘要 ( 550 )   HTML   PDF(825KB) ( 925 )  
    在后学院时代,科学共同体深嵌于社会实践之网,默顿范式下的科学精神气质受到了挑战。科学共同体的主体自主性倾向于工具理性而价值理性退缩,科学独立自主精神弱化,同时也出现了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致使科学道德产生危机。在后学院时代如能追求科学自主独立精神与社会价值理性相结合,积极促成科学场域与社会场域的主体间互动,在交往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语境下主体间的道德商谈,则能够增强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而促成科学共同体的道德共识,这是走出科学道德危机的一种可能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区域知识承载力对产业集成创新影响评价研究
    武春友,张秋艳,周建林
    2016, 18 (2):  129-13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04
    摘要 ( 528 )   HTML   PDF(1077KB) ( 646 )  

    从创新支撑、绿色支撑、基础支撑三个方面建立区域知识承载力对产业集成创新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2012年为研究时间跨度,以中国各省区市为评价对象,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开展区域知识承载力对产业集成创新影响的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全局来看,区域知识承载力对产业集成创新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甚至出现下降趋势;从各区域来看,各省区市的区域知识承载力对产业集成创新的影响差异较大;从各维度来看,除基础支撑作用维度呈上升趋势外,创新支撑作用维度及绿色支撑作用维度对产业集成创新的影响出现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镇化类型与城市发展战略来自城市蔓延指数的证据
    董维,蔡之兵
    2016, 18 (2):  137-14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05
    摘要 ( 623 )   HTML   PDF(894KB) ( 735 )  
    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城市病现象也开始凸显,对此我国政府采取了限制大城市发展和鼓励小城市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从城市蔓延视角对1990—2010年全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及30个省区市的蔓延指数分别进行测算后发现空间驱动是目前我国城市扩张的主要类型,过去城镇化进程的确存在偏差。进一步利用齐普夫法则对我国整体城市规模分布体系进行了检验,显示我国目前整体城市规模体系仍然偏小。根据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即未来城市发展战略应利用城市蔓延规律,避免过多的政府干预,构筑城市间良好的交流渠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经济效应
    刘旭东,彭徽
    2016, 18 (2):  143-15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06
    摘要 ( 522 )   HTML   PDF(1000KB) ( 1356 )  
    房地产价格波动通过财富效应、挤出效应和抵押效应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来源于实现的财富效应、未实现的财富效应和消费者信心效应;挤出效应来源于替代效应、预算约束、偿债压力和财富重新分配效应;抵押效应受制于抵押的价值和便利性。房地产价格是居民消费的格兰杰原因,且房价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大于挤出效应,但抵押效应不显著。以金融危机为节点的分析表明:越是近期,居民消费与房地产价格的正相关性越弱,且房价对消费的解释力度越差。房地产对经济影响正逐步减弱,政府可从密集型指令调控转向间断型引导调控,并推进房地产业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顾客非理性行为对服务导向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应激源—紧张理论视角
    杨勇,刘喆,孙福权
    2016, 18 (2):  152-15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07
    摘要 ( 586 )   HTML   PDF(894KB) ( 947 )  
    当所有目光都聚焦于接触顾客员工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时,却忽略了顾客非理性行为对接触顾客员工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应激源—紧张理论视角,通过对270名服务员工的调查,运用SPSS和AMOS分析工具,揭示了顾客非理性行为如何作用于服务导向公民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顾客非理性行为正向影响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正向影响情绪枯竭;情绪枯竭负向影响服务导向公民行为的三个维度,即服务员工的忠诚度、参与度与遵从度;在工作压力与服务导向公民行为之间,情感枯竭起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论西方公共行政改革背景下“问责”的转向与趋势
    胡春艳
    2016, 18 (2):  159-16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08
    摘要 ( 562 )   HTML   PDF(878KB) ( 1018 )  

    为了追求“良好的”政府治理目标,西方公共行政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后新公共管理的变迁,这些改革深刻地改变了政府与市场、公民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问责”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较早的传统公共行政侧重“规则和程序”的问责,新公共管理注重以“市场”为中心的问责,后新公共管理则注重“多中心网络”的问责。在不同的问责模式下,问责的标准、问责的行动者、问责的方式出现了不同的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复合型问责的制度基础与行为模式研究
    闫帅
    2016, 18 (2):  166-17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09
    摘要 ( 538 )   HTML   PDF(888KB) ( 821 )  

    针对学界主流的观点将中国的政治问责界定为“非选举问责”,试图摆脱“唯选举论”的西式思维,转而寻找中国政治问责的本土解释,并提出了复合型问责这一竞争性概念,它是一种通过社会问责来提供信息机制和通过行政问责来实施强制机制的问责模式。复合型问责在中国的运作和成长有着深层的制度基础和具体的行为模式,前者体现为“行政分权”和“人事集权”制度框架下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后者体现为2003年以来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及相应的政治问责经验。复合型问责也因此成为中国政府化解社会矛盾、回应社会诉求、提供公共服务、重构政治秩序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传统福利”到“积极福利”:我国困境儿童家庭支持福利体系构建研究
    满小欧,王作宝
    2016, 18 (2):  173-17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10
    摘要 ( 603 )   HTML   PDF(854KB) ( 1538 )  
    社会转型与变迁使传统补缺型儿童救助政策已无法承载当前的困境儿童问题。与传统儿童福利制度相比,家庭支持福利制度既包括来自政府及福利机构提供的福利津贴也包括一系列支持性服务项目,体现了理念上的革新,注重以预防策略为主的积极性政策及专业社工服务的提供。构建我国困境儿童家庭支持福利制度即是在肯定“家庭”作为儿童福利制度设计核心要素的同时,从社会投资与能力建设视角出发,为家庭提供包括多层次津贴、专业社工服务及以社区为依托的支持性服务在内的综合福利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试论国际私法中多边主义方法的程序向度考量
    董作春
    2016, 18 (2):  179-18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11
    摘要 ( 596 )   HTML   PDF(848KB) ( 964 )  
    程序向度考量为诸国立法者评估及检验法律选择方法的正当性提供了商谈程序理性的考量向度。商谈程序在基本环境条件、逻辑要求、交流要求、素质要求、属性要求和融贯条件等方面,为证成法律选择方法的过程注入理性内涵。多边主义方法旨在将法律选择规范置于跨国交易与法律体系之间,通过程序向度考量,该法律选择方法在基本环境条件、交流要求、素质要求和属性要求等方面均已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正当性。因而,国际私法于此向度应在切实安排实践机会、提供理性程序和保障程序性规范等三个方面修正该法律选择方法,以完成法律选择适用之殊难任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防治土地荒漠化国际环境立法的伦理基础
    刘继勇
    2016, 18 (2):  186-19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12
    摘要 ( 509 )   HTML   PDF(826KB) ( 770 )  
    在一系列环境危机中,土地荒漠化已经被明确地认定为最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国际环境立法作为规范人类对土地行为的一种途径,具有显著的公益性,其目的不仅在于保护人类的基本生活环境,更在于维护和改善全球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此,必须检讨人类内在的环境思维和伦理观,尊重自然的生存权,最终实现人类整体的长远的生存利益。这既构成了立法的伦理基础,更是立法的价值及其完善的根源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实践哲学革命及其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刘新刚,卢鑫,王丽莎
    2016, 18 (2):  191-19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13
    摘要 ( 600 )   HTML   PDF(840KB) ( 759 )  
    通过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实践哲学革命。在马克思后续的研究生涯中,实践哲学所包含的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及其张力思想在《资本论》中都得到全面的运用。理性维度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的资源配置分析维度,价值维度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的生产关系分析维度,同时《资本论》中还具有两个维度的现实整合思想。以实践哲学为核心的《资本论》理解范式,在当代深度在场,为人类走出现代社会发展困境提供了深层次的学理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研究视角下资本主义控制逻辑的多重布展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微观权力批判范式
    闫方洁
    2016, 18 (2):  197-20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14
    摘要 ( 481 )   HTML   PDF(831KB) ( 628 )  
    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体制,更是融合了各种意义的社会文化系统,只有突破传统的“经济—政治”分析法,确立文化研究视角,才能彻底揭露其意识形态诡计。在他们看来,“生产”“日常生活”和“无意识”历时性地构成了资本主义权力布控的主要空间,“物化意识”“虚假需求”“诱惑”等分别构成了其控制逻辑得以布展的具体途径。他们通过文化研究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微观权力批判范式,揭示了新时期资本主义统治的隐蔽性。然而,如果撇开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所谓的微观权力批判必然走向偏狭和犬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文学研究
    语义不确定性的实时动态识解以多义现象为例
    许葵花
    2016, 18 (2):  202-20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15
    摘要 ( 569 )   HTML   PDF(928KB) ( 917 )  
    自然语言是个具有不确定性的系统。意义也不是词库中词的永久语义品质,语义不确定性是语言的一种必然特质。然而,人们又能跨越语义不确定性的限制进行成功的交际。基于认知语义学的意义使用观,语义是可以在在线实时动态识解中得到确定的。这种在线实时动态识解是认知主体即识解者融合预意义、语境调控、语义竞争及其认知推导力等因素互动运作的结果。动态识解使语言表达式多义潜势消除,呈现单义趋向,语义不确定性得到确定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文学伦理学批评:脉络与方法
    张德旭
    2016, 18 (2):  209-21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16
    摘要 ( 911 )   HTML   PDF(847KB) ( 2146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美文学研究界,西方传统的人文主义伦理学批评几近消声,直到80年代末才再次回归,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文学批评的这次“伦理学转向”有其深刻的思想史背景,在与各路思想资源的对话争鸣中,复兴后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又获得了一系列新的视角和方法。追溯西方文学伦理学批评嬗变轨迹,大致可以归纳出两条谱系: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解构主义,两支伦理批评学派各具独特的问题意识和批评方法。前者传承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和诗学观,主张通过文学获得伦理道德教育;后者借助后结构主义理论对文学进行伦理批评,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以及读者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十七年文学”中两性伦理观的嬗变
    吕海琛
    2016, 18 (2):  215-22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2.017
    摘要 ( 696 )   HTML   PDF(845KB) ( 1447 )  
    “十七年文学”中两性伦理观的转变主要有:在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方面,由“足不出户”到走出“闺房”,女性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新政权的建立、新《婚姻法》的颁布,为女性追求自由婚恋提供了外部保障,传统包办婚姻形式被打破;传统贞操观在新旧政权交替过程中受到严重冲击,但“牌坊”的倒掉也必须符合阶级斗争的原则;一种“互帮互助”的新型夫妻关系,开始取代“夫唱妇随”的旧秩序,传统家庭格局逐步瓦解。至此,政治挂帅下的“男女平等”颠覆了传统“男尊女卑”的伦理秩序,并呈现出两性性别特征趋同的倾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