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工程风险感知及其伦理启示探析
    闫坤如
    2016, 18 (1):  1-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01
    摘要 ( 512 )   HTML   PDF(788KB) ( 916 )  
    工程风险具有客观实在性和主观建构性。不同工程主体对同一工程风险的感知具有差异性,且工程主体的风险感知具有变动性。工程主体因风险性质、风险熟悉程度和风险灾难性程度、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性等风险的客观因素,以及主体的风险知识、风险态度、风险认知策略等主观因素导致风险感知差异。因此,要想消除或者缩减风险感知差异,就要从工程师的主体责任伦理、不同工程认知主体间的风险沟通伦理,以及社会稳定评估中的决策伦理等多维视角着手,才能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和有效的规避与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下技术的三重显现
    杨山木
    2016, 18 (1):  6-1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02
    摘要 ( 658 )   HTML   PDF(805KB) ( 940 )  
    技术在海德格尔哲学中主要有三重显现:技术的工具论规定、谋制和表现为集置的技术本质。这些技术内涵的规定都归属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具体表现为形而上学中的存在规定、第一开端中的存在规定,以及另一开端中的存在规定。只有在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背景下,将技术理解为一种形而上学的存在规定,才能揭示出其技术三种内涵的内在关联,在整体上把握其技术内涵,认清技术作为存在转向之开启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人工物之物自体的再认识德绍尔物自体观中的悖论引发的思考
    曾丹凤,吴国林
    2016, 18 (1):  12-17.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03
    摘要 ( 494 )   HTML   PDF(807KB) ( 797 )  
    德绍尔建立了不同于康德和恩格斯的物自体观,但存在着悖论。康德不可知的超验物自体可以区分为感性物自体和理念物自体,二者与经验对象有不同的关系。德绍尔把技术人工物的物自体(TII2)与自然物的物自体(TII1)分离开来,认为TII1是康德的感性物自体,TII2是康德的理念物自体;TII2隐藏在上帝创造的技术理念中,人类的技术发明活动使之得到物化;较之科学认识活动,人类的技术发明活动拓展和经验了上帝创造的可能性领域,TII2可知,TII1不可知。基于经验事实,TII2是人类以TII1为基础建构的,它包含着人类的目的或意向,与TII1具有某种程度的同一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杜威的科学技术“探究”思想解析
    刘浩,庞丹
    2016, 18 (1):  18-2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04
    摘要 ( 589 )   HTML   PDF(792KB) ( 1046 )  
    “探究”是杜威哲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术语,杜威以此为切入点审视科学技术,不失为认知科学技术的新视角。杜威的整个科学技术理论正是以探究理论为线索展开的,其中包括探究的产生、探究的过程,以及探究的产物,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活动的产生、科学技术活动的进行,以及人工制品的形成。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科学技术活动过程就是人类不断进行探究的过程,而对探究行为的活动机制加以阐述正是杜威的著名的“思维五步法”。这既是杜威的科学方法论,又是他的工具主义认识论。这种方法被应用于当代教育实践,将极大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环境污染、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贺俊,刘亮亮,唐述毅
    2016, 18 (1):  23-2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05
    摘要 ( 477 )   HTML   PDF(832KB) ( 919 )  
    通过将环境污染强度和环境质量作为内生要素分别引入生产函数与效用函数,构建出带有环境污染约束的内生增长模型,探究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基于2004—2012年中国31省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二氧化硫排放与实际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正处于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离转折点尚有一段距离。在此基础上引进财政分权这一调节变量,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弱化了人均收入水平对环境污染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外担保、银行关联与公司成长性来自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刘睿智,张正,张鲁秀
    2016, 18 (1):  29-3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06
    摘要 ( 613 )   HTML   PDF(831KB) ( 659 )  
    中小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现象日益增长,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构建银行关联,为了探索两者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使用中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小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及其担保额度对自身成长性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而上市公司通过聘用具有银行工作背景的人士作为企业高管建立的银行关联不仅会对企业成长性产生正面影响,还对企业担保与成长性之间的关系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从而验证了上市公司建立银行关联有利于改善企业对外提供担保的效果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社区自发团购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顾客体验视角
    宁连举,王伟
    2016, 18 (1):  36-41.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07
    摘要 ( 478 )   HTML   PDF(916KB) ( 1016 )  
    从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两个维度出发, 分析了虚拟社区自发团购忠诚度。 基于顾客体验理论, 从功利体验、爽体验和社会体验三个维度对虚拟社区自发团购忠诚度的影响展开研究。 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获取用户数据, 对虚拟社区自发团购用户忠诚影响因素模型进行了检验, 实证研究表明: 功利体验、爽体验和社会体验对虚拟社区自发团购用户忠诚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城镇化质量与就业质量的度量及其相关性分析
    杨艳琳,翟超颖
    2016, 18 (1):  42-4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08
    摘要 ( 559 )   HTML   PDF(891KB) ( 814 )  
    选取中国1990—2012年城镇化质量和就业质量的相关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DF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探究中国城镇化质量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城镇化质量不断提升,但是经济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及生态城镇化;中国的就业质量也在提升,安全需求和社会尊重需求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就业质量与城镇化质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能够带动就业质量的提高,反之则这种关系不成立。中国需要积极协调城镇化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政策终结系统动力及建模基于耗散结构论的解释
    曲纵翔
    2016, 18 (1):  49-55.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09
    摘要 ( 383 )   HTML   PDF(1240KB) ( 939 )  
    政策终结系统的动力形成与耗散结构论有着较强的契合性,其作为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内部要素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下通过突变过程产生自组织现象,并伴随要素间的随机性涨落走向有序状态而形成耗散结构。在耗散结构论的基础上梳理政策终结系统的动力机制,分析其动力实现过程并将该过程模型化。根据模型进一步发现,促进“隐性冲突”向“显性冲突”的转化、缩小并弱化正反终结联盟的利益冲突范围与强度、强化联盟成员以终结为导向的学习、合理利用社会舆论与政策评价的作用能够为政策终结系统的动力输出提供持续性的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模式演进:构建一种可持续合作机制
    贺璇,王冰
    2016, 18 (1):  56-62.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10
    摘要 ( 448 )   HTML   PDF(818KB) ( 786 )  
    京津冀地区通过产业转移、中心城市环境索取、大事件临时合作等模式在某些指标上或者某个时期内改善了大气质量,却因利益联结匮乏、激励和监督缺失等管理困境而难以持续,加剧了区域不平衡。新型复合污染的特征彰显出构建可持续合作机制的理论诉求和现实必要性,提出应从合作组织、利益协调、有效激励、政策执行、多元参与等方面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可持续合作治理的制度完善与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赋权、创造性破坏与以人为本新媒体时代的政府治理创新
    王山,奉公
    2016, 18 (1):  63-6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11
    摘要 ( 591 )   HTML   PDF(880KB) ( 881 )  
    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对公众进行赋权,“破坏”传统政府组织结构,创造性地建设数字政府;“破坏”政府与社会间的沟通鸿沟,创造性地搭建沟通桥梁;“破坏”政府传统治理模式,创造性地实施电子治理。同时,这也推动政府的执政理念与领导方式由“官本位”到“人本位”转变,政府治理组织结构由“封闭式”到“开放式”转变;治理行为模式由“领导者”到“服务者”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际公平与代际补偿: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视角
    王作宝
    2016, 18 (1):  68-7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12
    摘要 ( 617 )   HTML   PDF(805KB) ( 841 )  
    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实现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质上是财富的代际转移,并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面临着代际不公的风险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对此,应该将代际公平视为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关键条件和基本约束,探索通过完善社会福利体系的代际分配结构,在公共代际转移领域以代际补偿的形式弥补养老保险的代际不公问题,进而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国际刑法学研究范式初探
    李海滢,刘洁
    2016, 18 (1):  74-8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13
    摘要 ( 460 )   HTML   PDF(821KB) ( 751 )  
    范式作为一种分析理论,不仅为国际刑法的学术研究与学术评判提供共同章法,更为国际刑法学的自我完善提供手段和工具,为国际刑法学的发展和革命提供动力。藉用范式理论检视国际刑法学的价值设定、问题场域、知识架构和方法径路,可以肯定的是,国际刑法学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研究范式。只是作为起步较晚的交叉学科,国际刑法学的范式研究过于稚嫩,需要运用范式理论的成熟经验,从价值关怀、司法实践、方法自觉、学术聚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以帮助国际刑法学这门学科走向真正成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环境侵权法律救济体系之构建以《环境保护法》第64条为核心的评析
    冷罗生,徐淑琳
    2016, 18 (1):  81-86.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14
    摘要 ( 549 )   HTML   PDF(807KB) ( 810 )  
    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64条设立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两种侵权行为的责任规则,该规则直接指向适用《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以此为核心分析环境侵权法律救济体系,可发现《环境保护法》与《侵权责任法》之间存在难以协调之处,主要表现在调整范围上的不对应。而且,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兼具公益性和私益性,责任承担方式也需要有所创新与扩张。因此,《环境保护法》直接通过准用性规则,将有关环境侵权的责任承担内容完全纳入《侵权责任法》并不稳妥。构建环境侵权法律救济体系时,应明确环境立法,理顺污染环境型侵权和破坏生态型侵权的逻辑关系,细化有关环境公益的内容,以协调环境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解决因立法疏漏而产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研究
    政府与大学的交换模式及其演变
    叶杰,包国宪
    2016, 18 (1):  87-93.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15
    摘要 ( 471 )   HTML   PDF(818KB) ( 602 )  
    以“价值—资源—影响力—环境”为核心要素的分析模型可以深入阐释政府与大学交换行为的微观机制。以信息、权力、制度和地位四类资源为基础,将政府与大学的交换区分为信息控制、自由裁量、制度供给和身份认定四类模式,并认为这四类模式分别是政府与大学交换的神经网、核心、保障和助推剂。在交换关系的构建中,政府和大学受到来自法律、社会、上级和市场等方面的约束。社会规范、行政改革、法治进程、市场机制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推动着双方交换价值、资源和影响力的变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教师与国家认同
    陈高华
    2016, 18 (1):  94-98.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16
    摘要 ( 503 )   HTML   PDF(789KB) ( 579 )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家认同对公民而言成了一个凸显的问题。大学教师因其探索和传播真理的内在使命,尤其在国家认同问题上呈现出特有的困境。这种困境不仅体现在现代社会带来的多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还体现在大学教师所应具有的世界精神、人文情怀与国家立场之间的张力上。然而,大学教师要真正地做到国家认同的自觉,恰恰需要一定的世界精神和人文情怀,而世界精神和人文情怀要落到实处,则需要国家认同的自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文学研究
    英语语言推广的权力之争20世纪以来英美海外语言推广的合作与竞争
    张天宇,周桂君
    2016, 18 (1):  99-104.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17
    摘要 ( 547 )   HTML   PDF(813KB) ( 848 )  
    英语的全球化历经了英美两国语言推广的合作与竞争,其本质是英语语言推广背后的权力之争。语言的社会属性和文化特征共同决定了语言推广与权力之间的双向联系:语言推广依赖于权力,除了通过殖民者的强权推广外,其成效还取决于语言接纳者的个体选择,这与语言领有者的“权力”直接关联;语言推广服务于权力,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和间接经济功能,语言推广巩固着国家的“硬权力”,其产生的文化效益又服务于国家的“软权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之死”的再审视
    史凤晓
    2016, 18 (1):  105-110.  DO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18
    摘要 ( 605 )   HTML   PDF(810KB) ( 1581 )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尔特在《作者之死》中宣判了作者的死刑,其思想影响深远,学界就支持还是反驳这个观点争议不断。但是若将《作者之死》与巴尔特其他的作品对比阅读来厘清这个观点涉及到的作者、语言、文本与读者这些核心概念,会发现它的产生、发展轨迹及其中的变化与反复。这与他的思想发展与变化,把玩文字的游戏创作风格有关,也有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性。“作者之死”的思想脉络包含着比学界对“作者是否死了”的争议更丰富的理论内涵。将“作者之死”放入他更大的思想框架中和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有助于对此观点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形成更客观、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